本科生课程研究报告研究题目:课程名称:学院:专业:学号:姓名:目录一、摘要 (3)二、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3)背景 (3)国内现状 (4)目的 (4)意义 (4)正文 (5)一、逃课现象各方面情况论述 (5)(一)喜欢专业程度 (5)(二)课时安排 (7)(三)逃课率 (9)(四)逃课原因分析 (10)(五)逃课类型 (12)(六)逃课时间 (13)(七)逃课态度 (14)二、减少逃课的对策 (16)三、调研感想 (17)一、摘要利用周末时间研究、选择、制定、发放问卷,对数学与统计学院2013级以及2014级、地理科学学院2013级的同学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调查,通过对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逃课现状的调查,从一个层面上了解大学生逃课现状,针对不同的逃课问题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深入了解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比三个样本的差异之处,从而得出相关性的结论。
正文中从喜欢专业的程度、年级的不同以及逃课频率及原因、对策及发展建议等方面总结了此次研究报告。
二、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背景刚刚挣开高考的束缚,很多学生就觉得是进入了天堂,却不知是新的开始、新的挑战。
在经过刚开始的试探以后,学生就开始了有规划有目的的逃课,在一个方面影响了个人的学习成绩及期末的评优,在另一个方面又影响了整个学校学习的风貌建设。
也有很多同学因为学生工作、谈恋爱等情况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经常因为各种事情逃课,这对一个学生、学校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从众心理的怂恿,在其它学生也逃课的诱惑下,也跟着逃课,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对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是有所限制的。
科技的迅速发展,促使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引起全国的重视。
教育与科技日益密切,教育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技革命的进步。
“在当代,国家实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力,基础是教育,焦点是人才”。
在我们学校生活里,很多方面都用了科技,各式各样的ppt、视频、动画等。
也正因为如此,一部分学生把科技的真正意义上的“科技”理解错了,我们可以在各种学习中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电子图书馆等来扩大我们学习的知识面,但是一部分学生没有端正学习的态度,没有真正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反而是沉迷与虚拟的网络世界,没有把学习落实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自己。
一系列的逃课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说就因此而毁了大学四年。
大学教育阶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我们成为祖国栋梁走进社会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关乎着我们大学生的未来,因此,了解大学生的逃课现状,提出一些因地制宜的建议来帮助学生专注于学习是很多必要的。
国内现状中国的考生众多,并且,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说都是从升学压力解放出来的,犹如从密不透风的笼子中冲出来的小鸟,在他们的心中,大学是自由的天堂,他们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上自己想上的课,于是在他们的心中逃课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的体验,在他们的心中,不逃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大学。
另外,大学生活相较于高中、初中确实比较自由,没有老师会去紧紧地盯着你去学习,大学的老师很多都是上完课就走,偶尔点个名,这种教学现状给了很多学生逃课的机会,于是有了内在与外在的动力,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验,甚至在大学流传出了“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说法。
总而言之,目前大学生逃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需要我们深思。
目的针对逃课现象研究的目的,总的来说是:从逃课现象这一层面上来了解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认识,学习状况,以此来对学校的一些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鼓励学生多方面学习,提升自己。
将学生从厌学、逃学的体系中解脱出来,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应资源、绝对优势,获取更多的实现自己、发展自我的渠道,同时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品质,实现人人、时时有学上而且上好学的理想。
概括来说目的可分为三个方面:1、了解学生平时的逃课频率。
2、激励大学生努力学生学习成为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
3、提出相应建议来适应大学生的需要。
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现状,有助与学校管理层面上去解决学生厌学、逃学的问题,对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成为社会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实现教育的创新,课堂的高度集中,学习的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意义通过问卷的调查,了解了大学生逃课的具体原因和频率,希望在本次调查中了解大学生逃课的普遍规律,从而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逃课的问题。
在这份问卷中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学生学习的状态,能通过数据很清楚地知道大学生逃课是否与喜欢专业的程度有关,知道不同的年级是否与逃课频率有关,知道同一年级不同专业的逃课频率,知道大学生逃课的众多原因等。
在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能够提出相关具有建设性地意见,进行综合性建设,从而提高大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老师上课的质量,加强打击逃课的力度,同时学校也应该更加关注教师的上课方式和质量,国家也应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来发展学校教育,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地学习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发展教育创新之路。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性人才。
这正是此次研究报告的最根本意义所在。
正文一、逃课现象各方面情况论述(一)喜欢专业程度常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如果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没了兴趣,那读书无异于给学生的的负担,不能够有目标有理想地去自己喜欢的事情,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逃避。
针对大一的学弟学妹,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部分学生迫于分数却又想进一个一流的大学,可能会违背自己的想法去选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原本以为上大学会慢慢喜欢,没想到更多的是负面的影响,不仅不喜欢反而是厌恶,在学习上有厌学的想法,这样便造成了开学的一部分逃课行为。
但整体上而言,大一的学弟学妹逃课现象不是很严重,基本上都是对大学课程怀着好奇而又憧憬的心态,所以老师可花大部分时间来专注于自己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的态度,并一直坚持下去。
所以,对刚刚进入学校的学生,应该多加以引导,给他们专业上的信任感,让大一的同学们尽快适应到这个集体中。
从喜欢专业的程度而言,大部分同学都是一般喜欢,非常喜欢的人占不到班上人的30%,还有将近10%的同学是为了就业而不得不好好学习。
针对大二的学生,在经历大一一年的尝试之后,慢慢的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一部分的了解,基本上少了大一时候的迷茫,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学,还是非常的困惑,这一小部分同学对专业出现了非常不喜欢的情绪,这也可能是导致逃课的一部分是原因。
也有迫于就业的情况,一部分学生不得不喜欢上自己的专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当一些事情关乎学生的利益问题时,学生会压抑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去维护自己利益,就是说,尽管不喜欢专业,但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学生还是会选择尽量去爱上自己的专业,并把它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这一类学生相对而言,逃课现象不是很明显。
(二)课时安排在评估自己的学时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了心理斗争。
同一个班的对自己的学时判断不一样,或许是因为选修课的原因。
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课时安排大于了自己的预期假设。
当我们觉得某一件事很难坚持的时候,会望而生畏,一部分同学就会选择逃避,就比如说上课,因为觉得这个星期的课太多,心理上觉得不爽,因而有些同学会想方设法来逃课,所以说,有各种理由来支撑逃课当然是不足为奇的,但这只是少部分同学的心声。
就实际情况而言,同学们都会觉得自己的课多,希望课时安排少一点,同学们会借助其他的外界力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不是选择逃课。
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针对2014级数学专业的同学,有52%的同学认为20-25节课是比较合适的,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其余的48%的同学如果课时超过的预期的估计,就会花一些时间去适应。
如果初期适应不了,可能就会出现逃课的心理,如果身边有人逃课,这就给刚进入学校的学生提供了一些范例。
而从2013级的课表明显看到,课时的安排比大一的要多,不仅是因为专业课的增加,也有可能是因为选修课增加的原因。
在课时增多的情况下,学生就有可能因为时间问题而选择逃课。
大二有40%认为20-25节的课时比较合理,大一则有52%认为20-25节课比较合理,在这个范围内,学生会尽力去学习,超出一定极限后,学生才会逃课,所以血胸应该在精简课程方面花一点功夫,既能达到课程改革的标准,又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三)逃课率在所有的数据中,逃课率是比较有意义的,它能代表大部分同学的观点。
作为学生,学习肯定是首要的任务,不过其他方面也是应该广泛学习的,就是“术业有专攻”,学好专业课程是首要的。
在大学课堂里,老师的点播及其重要,所以我们也可从表格看出,总是逃课的同学为0%,我们从理论上相信,所有同学都是爱好学习的,只是可能受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2014级的图表中,从没有逃课的占73%,偶尔逃课的占27%经常逃课的为0%;在2013级的图表中,从没逃课的就只有37%,偶尔逃课的占60%,经常逃课的占3%。
相当于每个班每天至少会有一个人逃课,整体上来说,2013级的同学逃课现象很明显。
针对这一情况,可以这样理解,大部分2014级新生认为他们才刚刚步入大学,对大学陌生的学习环境充满了好奇,对自己所选的专业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想了解老师的讲课方式,对大学生活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因此他们就循规蹈矩地去听课,想去了解所谓的大学生活。
而2013级同学则是经历了一年的大学生活,有些人不再循规蹈矩,导致逃课频率明显增高。
问卷调查中大部分2013级同学认为他们已经大二了,不再是大一的小妹妹小弟弟们,有自己的思想,想不去上就不去上,随心所欲地干自己的事情。
从一方面来说,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是好事,但是不能没有一定的原则,既然是学习一定就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不能以为自己步入大二就有很多优势,如果不踏踏实实地学习,还是会被社会淘汰的。
(四)逃课原因分析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应该从主观可客观两个方面来考虑:从主观方面:1.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在高中阶段。
老师把大学生活描绘的太美好,我们带着渴盼、梦想和远大抱负步入了学校,这与我们刚刚进入大学无法调剂自己的高度落差形成反差,我们自身缺乏目标和动力,对那些目标动摇、动力易失、理想不坚定的学生,若不做好大学适应期的心理教育和引导,一些学生就会对大学学习生活失去兴趣,出现消沉、彷徨、颓废、甚至逆反心理,在行为上就容易出现逃课、厌学、无所事事等现象。
2.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逃课的大部分学生当中,同学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是把学习视做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工具,为将来走向社会得心应手地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结合起来,狭隘地理解学习只为考试。
不少学生认为考试与上不上课关系不大,那些不考试照样能通过的课就不想去听,误认为不上课后的自学是对自学能力的一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