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肺功能训练【】

心肺功能训练【】


改变,是公认的各类心血管疾病康复的机制。
康复对心血管的有益作用是心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和介入治疗所不能替代的。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主要适应证
心功能训练可以改善心血管的功能状态和提高生命质
量,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日趋受到重视,适应证 的范围不断宽泛,近20~30年来扩大到冠脉血运重建
术如冠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手术如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四)心理康复
患者发病后,往往有显著的焦虑和恐惧感。 护士和康复治疗师必须安排对于患者的医学
常识教育,使其理解和认知疾病发病特点,
心理支持,关心病人。 注意预防再次发作。特别强调戒烟、低脂低
盐饮食、规律的生活、个性修养等。
(五)模拟职业康复
冠心病患者职业康复,职业回归受到病情、
心理因素、社会因素、职业种类、教育水平、
家庭成员的态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梗死后2~3个月之后可考虑恢复工作。 若患者心脏功能容量达不到某项职业的能量
需要时,则应考虑体力工作的变更。
随着冠状动脉溶栓和介入治疗的开展。 复工时间可酌情缩短。
(六)康复宣教
宣传教育是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使患者易于改善
的运输
身体素质和全身代谢影响气体的组织换

(三)呼吸训练适应证与禁忌证
呼吸训练主要适应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限制性肺疾病 慢性实质疾病 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
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
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 严重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等
1.重视压力、情绪管理和控制 2.启发性心理治疗 3.放松训练 4.美化环境,创造气氛,开展文娱活动
(六)康复宣教
1.患者须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自我管理的原则 2.患者须了解影响呼吸功能的病因,让患者
学会最基本的、切实可行的康复训练方法
3.康复教育应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应注意将教育管理贯穿和结合于各种医疗
同时也适于慢性心衰和高血压患者。
主要禁忌证
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00mmHg(26.7kPa)或
舒张压≥120mmHg(16.0kPa)。
肺动脉高压,中度瓣膜病变,心肌病,明显
心动过速或过缓。
中至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严重梗阻性心肌病,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窦房阻滞,严重冠 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或类似病变,严重肝肾疾 病,严重贫血等。
行客观的监测和评估,明确心肌缺血变化程度,正确 设计适合患者个体特点的康复训练项目和训练强度。
(一)生理基础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 心脏是由两个分开的血泵构成:右心,泵血通过肺, 心脏是由两个分开的血泵构成: 右心,泵血通过肺,称为肺循环; 称为肺循环;左心,泵血通过身体其它各部分,称为 左心,泵血通过身体其它各部分,称为体循环。 体循环。 体循环把含氧丰富的动脉血送至身体各部分,并通过
毛细血管与组织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的交换,交换后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通过静脉回流至心脏。
肺循环把静脉血泵至肺,在肺部静脉血结合氧气,排
出二氧化碳,重新成为动脉血并回流至左心。
(二)训练机制
中心效应
指训练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主要为心脏侧支循环的形
成,冠状动脉供血量提高,心肌收缩力提高。
外周效应
指冠心病康复时心脏之外的组织和器官发生的适应性
呼吸训练主要禁忌证
(1)临床病情不稳、感染未控制。 (2)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3)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 如:不稳定心绞痛及近期心梗;认知功能障 碍;明显肝功能异常;癌转移;近期脊柱损
伤、肋骨骨折、咯血等。
(四)呼吸训练主要注意事项
1.训练方案应个体化
活动中,这样符合患者的需求,效果会更好
二、心功能训练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综合采用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
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
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活质
帮助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使其在生理、心理、
量的康复医疗过程。
在拟定康复训练计划前,应首先对心血管疾的 适应症,禁忌症
呼吸康复训练的 技术和方法
心脏康复训练的 技术和方法
要点 掌握
心脏康复步骤
有氧运动训练的 技术和方法
有氧运动处方的 组成
第一节 概述
呼吸功能训练 心功能训练
有氧训练
第二节 呼吸功能训练
进行各种呼吸训练 咳嗽 ;体位引流 物理因子或电刺激治疗 中国传统康复方法 自然疗法
2.选择适宜环境训练
3.锻炼时或锻炼后如出现疲劳、乏力、头晕
等,应该及时就诊
4.临床病情变化时务必及时调整方案 5.训练适度 6.酌情适当吸氧
(五)促进心理康复的放松训练
在肺部疾病患者中常可观察到心理异常的 症状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因此必须给予
患者积极呼吸训练和良好的心理护理
并保持健康的生活行为,达到心脏康复的预定目标。
必须根据不同种类的心脏疾患针对性的进行宣教。 主要内容应包括心脏正常解剖与心功能、疾病的性质
过程、冠心病急性发作的预防措施;药物的作用、剂 量及副作用等。
三、有氧训练
有氧运动指中等强度的大肌群、节律性、持续一定时
间的、动力性、周期性运动,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能 力的训练方法。
第三节 心功能训练
运动试验 运动类型 康复训练
第四节 有氧训练
运动处方的制定 运动程序 运动处方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一、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是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
针对性地拟订和实施呼吸康复训练计划
增强肺通气功能,提高呼吸肌功能,纠正病理性呼吸
模式,促进痰液排出
改善肺换气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换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一)呼吸的生理基础
呼吸由肺通气和肺换气组成,称为外呼吸;组织换气
又称为内呼吸。整个呼吸过程分四个相互衔接和同步 的阶段:
(二)影响呼吸功能的相关因素
呼吸肌的功能直接影响肺通气过程 肺组织病理变化程度影响肺换气 血液循环和血液质量影响气体在血液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