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概论四季和五带

地球概论四季和五带

太阳回归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的南北分量。1.2亿 千米;46°52´δ
图4--3 黄赤交角的确切含义是黄道(轨道) 面对于赤道面的倾斜。如以地球自转的方向为 向东,那么,地球在向东公转的同时,还有其 南北的分量,造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图4--4地球公转的南北分量 造成地球和太阳的回归运动。
半昼弧公式
地平圈分太阳周日圈(赤纬圈)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
cost=-tg·tg (半昼弧公式) (式中的和皆以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此公式表明,
决定昼夜长短有两个因素:
当地地理纬度和当时的太阳赤纬(即太阳直射点纬度)。
前者是空间因素,即地理因素;后者是时间因素,即季节因素。
简言之:昼夜长短因纬度而不同,因季节而变化
sinδ=0.4sin
任何时候,太阳赤纬总是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
太阳赤纬决定: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32 1
M
图4--2 解球面三角形,由太阳黄经(λ) 求知太阳赤纬(δ)
二十四节气按太阳黄经划分,其更重要的区别在于太阳赤纬的不同
二、 太阳回归运动与地球公转 P96
根据太阳黄经求知所对应的太阳赤纬: sinδ=0.4sin
夏至 冬至
小满 谷雨
春分 雨水 大寒
图 4-13 极昼(夜)区的季节变化 P104
此图表示南北两半球极昼(夜)区的季节性扩大和缩小。图中每个圆面分上下两半, 分别表示北极和南极地区。三个同心圆分别表示6634 ,6944和7828的三条纬线。
四、 昼夜长短的其他因素:
34′
1、太阳视半径; 2、大气折光作用; 3、眼高差。
二、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P101
1、全球分极昼,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极夜四个地带 (两分除外)。
2、 为正值,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昼长向北 递增;为负值,向南递增。
3、 的绝对值愈大,极昼
(夜)地带愈大。
图4--9 解天文三角形 求半昼弧长;太阳位于 西方地平(日没)时其 时角(t)大小,等于当地 ( )当时( )的半昼弧 (从日中到日没)。
第8节 四季和五带
一、 太阳回归运动和太阳赤纬的周年变化
1、形成四季和五带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 2、由于黄赤交角,使太阳周年运动表现为对于 天赤道的回归运动。 3、回归线: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界线 4、回归年:太阳回归运动的周期 5、晨昏线(圈):分纬线(圈)为昼弧和夜弧 二部分,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决定该地昼长和 夜长:每15º折合1小时。
二、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1、赤道上( =0°)全年昼夜等长;
2、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高纬度
( ≥90°-)(即≥66°34′)
地区有极昼,昼长达24小时;
3、非太阳直射的半球,昼短夜长,高纬度
( ≥90°-)(即≥66°34′)
地区有极夜,夜长达24小时;
图4--10昼夜长短的四个纬度带
图4--11 二分二至日的昼长的纬度分布
三、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P103 1、二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2、二至时,昼夜长短极端; 3、各地(两个极圈除外)全年平均昼长相等,皆为12小时。4、例:南北半球比较,
同半球不同纬度比较
图4--12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地球从轨道的最北点到
最南点,约为轨道周长的一 半(4.7亿km),两点间的 直线距离约3亿km。(轨道 平均直径),其中有向南北 分量为: 3亿km×sin23°26′ =1.2亿km.
图4--5 地球轨道运动的南北分量
昼夜长短 P98
一、 昼夜长短概说
1、晨昏线:昼夜两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各 地昼夜长短,因晨昏圈随太阳直射点的移 动而发生变化
根据以上三条,除了春秋分外,全球的昼(夜)长可分为: 极昼地带;极夜地带;昼长夜短地带;昼短夜长地带。
二分日,全球各纬度昼夜 等长,均为12小时。 北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 长,极昼地带最广 (北极 圈内皆为极昼);南半球 各地昼最短,极夜地带最 广(南极圈内皆为极夜)。
南至日,南半球各地昼最 长,极昼地带最广 (南极 圈内皆为极昼);北半球 各地昼最短,极夜地带最 广(北极圈内皆为极夜)。
北极圈
北极
(距北极23°26′) 66°34′N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

.
南极圈
南极
66°34′S 距南极23°26′
天体的周日圈,就是 该天体所在的赤纬圈。 不同赤纬的天体,有不 同的出没时刻(与方位) 和中天高度。太阳赤纬 的变化,影响各地的昼 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的大小,二者都是季节 变化的主要因素。
图4--1 回归线和极圈
∵∠1=∠2;∠1+∠ε=90°;∠2+∠3=90° ∴∠3(kp弧)=∠ε=23°26′
按照球面三角形的余弦公式: cosa=cosb·cosc﹢sinb·sinc·cosA
查表可知:cos90°=0; sin90°=1
把上列数值代入余弦公式,即得 cos(90°-δ) =cosεcos90°×sinεsn90°×cos(90°-) 即sinδ=sinεsin
2、昼夜交替
3、原因:自转、公转
思考
• 不自转不公转,晨昏圈空间位置不变,地球上 位置不变。
• 只自转不公转,晨昏圈空间位置不变,地球上 位置变,周期1恒星日。
• 只公转不自转,晨昏圈空间位置变,地球上位 置不变,周期1恒星年,反针转。
• 自转公转,晨昏圈空间位置变,地球上位置变, 晨昏圈反针转59′/天,周期1太阳日。
图4--14 大气折光有“抬升”天体的作用
五、 晨昏蒙影 P105 概念: 1、按晨光始和昏影终的太阳“低度”标准分三级: ⑴、民用:6;⑵、航海:12;⑶、天文:18。 2、纬度愈高,持续时间愈长 3、高纬度(高于48.5 即:66.5°-18°)夏至日,昏影未终,晨光已始,叫“白夜”
昼夜等长条件:t = 90°,cost = 0, 若: 在赤道上 终年 昼夜等长。 在春秋二分时,全球昼夜等长回归线:太
阳回归运动的南北界线
昼长夜短条件:,同号(++;--)(太阳直射半球)
昼短夜长条件:,异号(+-;-+)(非太阳直射半球)
极昼(极夜)条件: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