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7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

专题7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


70mL 冷水的 250mL 烧杯中,用 30mL 水分次洗 室通风条件。②实验室苯胺纯度估计不过95%
涤烧瓶,把固体全部转入烧杯。
建议使用新蒸苯胺,以提高产率。
(4)水浴冷却至 25℃(室温),抽滤,得到 源自3)可减少冷却反应物的水用量,以提高产
灰白色粗产品,滤液呈蓝黑色。
率。
粗产品湿重 18.23g。
加上活性炭吸附及其他损失,
理论收率 55~60%
实验步骤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改进
一.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
(1)量筒量取 18 mL 浓硫酸;吸量管量取 (1)前期加入浓硫酸剧烈放热,烧瓶中出现 10.00mL 苯胺,注入三颈烧瓶,玻塞塞住两个 白色烟雾,杯壁上出现白色块状物,尽量振
侧口,加入两枚沸石,放入盛有冷水的 500mL 荡,使之快速散热,继续缓慢加入浓硫酸,
第1页共2页
拓展 2. 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
药品
苯胺:10mL(10.2g\0.1097mol);bp.457K
浓硫酸:18mL(33.12g\0.3312mol)
活性炭少许(0.2~0.5g 为宜)
仪器
吸量管(10mL)、烧杯(50mL/100mL/250mL/500mL)、三口烧瓶(100mL/14*3 口径)、球形冷凝
(2)产品量大,抽滤操作不是太合适,可改 以 3mL 苯胺为原料设计实验。为提高产率, 可使用冰水冷却结晶。
(3)本实验时间过长,平均达 5h,学生课程 安排有困难。
管(14 口径 30cm)、铁架台、玻璃棒、恒温电热加热套、抽滤机、布氏漏斗(50mL)、抽滤瓶
(500mL)、刮勺、培养皿、烘箱、电子天平、电加热板、石棉网、量筒(50mL/100mL)、滤纸、
洗耳球、玻璃塞(14 口径)、温度计(300℃)、称量纸
主要试剂及产品的物理常数
名称
M
性状
mp/C bp/C
S 水(g/100mL)
苯胺
93.12
对氨基苯磺酸 173.18
实验前数据分析
无色油状液 无色结晶
-6.1
184.4
3.6/18℃
365;内盐 280-290C 0.8/10℃;1.08/20℃;6.67/100℃
理论产量:18.76g
按照苯胺有 80%与硫酸反应得目标产物计,理论收回产品质量
m=(18.76×80%-1.08)×(6.67-1.08×120%)/6.67=11.2g
定,置于恒温电热加热套上,控温 178~180℃ 有无色气体蒸出,为苯胺。后温度回落,不
加热 2.5h。
再沸腾。由于反应可逆且目标产物为热力学
稳定产物,故高温和延长反应时间可提高产
率。可把反应温度提高到 180~190℃(《基础
有机化学》第三版 795 页)
(3)反应完全后,撤去电热套,待温度降至
50℃时,溶液黏滞度上升。将溶液倾入盛有 注:①苯胺毒性大,学生实验,应注意实验
二.对氨基苯磺酸的提纯
(1)粗品颜色过深,活性炭脱色。
(1)粗产品较多,不能在烧瓶或锥形瓶中进
粗产品放入 500ml 烧杯,加 250mL 水溶解, 行重结晶,选用 500mL 大烧杯中进行溶解、
置于有石棉网的电加热板上加热至沸。冷却, 脱色、重结晶。
第2页共2页
加 0.8g 活性炭,再加热至沸 2min。 (2)在 120℃烘箱中加热 20min 干燥的布氏 漏斗,快速装好抽滤设备,趁热抽滤溶液, 滤液呈无色。将滤液转入 400mL 烧杯中,静 止冷却,即有白色片状晶体不断析出。待溶 液冷却至室温,抽滤,得白色片状晶体。用 刮勺刮入培养皿。 ( 3 ) 培 养 皿 原 重 22.50g, 连 同 产 品 湿 重 32.91g,60℃烘干 9h(一夜),连同产品干重 30.55g,产量 8.05g,产率 42.9% 。 本实验耗时 4.5-5.0 h。 实验主持教师:林肃浩 张宏卫 实验参加学生:杨奇、周皎洁、何骏潇 附:实验过程装置、产品
烧杯中,缓缓注入浓硫酸,边加边振荡。 不断振荡,并中途换用另一盛冷水烧杯使之
降温。当浓硫酸加至 7 mL 时几乎全部为固体,
之后加入浓硫酸并无明显放热现象。白色固 体大部分溶解,生成蓝黑色(似 Cr3+)硫酸
氢盐溶液。加浓硫酸时一开始尽量小心、缓
慢,以免苯胺沸腾。
(2)三颈烧瓶左口插入 300℃温度计,中间 (2)加热 178~180℃时溶液没有沸腾,没有 口装上 14 口径 30cm 球形冷凝管,铁架台固 沉淀物。温度一度上升至 220℃,溶液沸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