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3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及其选择(纯化方法的选择)
3.3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及其选择(纯化方法的选择)
溶解性能 溶液稳定 性 沉淀、吸附、 沉淀、吸附、 固体稳定 超滤 性 离心浓缩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生物活性、酶活力、 生物活性、酶活力、比活 组成和纯度分析 分子量、 分子量、pI 其它理化性质分析
第三部分 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及其选择
一、材料的选择 二、细胞破碎 三、提取方法的选择 四、沉淀分离及其应用 五、后期纯化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综合评价中的几个概念
单位的定义 比活力 回收率 提纯倍数 一个好的分离提纯方法应该是 提纯倍数和回收率都同时有较大 的提高
(四)酶的纯化过程记录格式
分析项目 步 骤 总体积 ml 1000 250 蛋白质 浓度 mg/ml 12 3 蛋白质 总量 mg 12000 750 酶浓度 u/ml 5 11.0 比活力 u/mgPr 0.416 3.67 总活力 u 5000 2730 产率 % 100 55 1.00 8.83 提纯 倍数 说明 1、无细胞提取液 2、铵盐分级沉淀 30-50%饱和度 饱和度) (30-50%饱和度) 3、超滤分离 截留WM10000 WM10000) (截留WM10000) 4、DEAE-离子交换 DEAE透析、浓缩) (透析、浓缩) 5、Sephadex-G100 Sephadex凝胶过滤(酶峰) 凝胶过滤(酶峰) 6、冷冻干燥 5 7 35 364 52 1820 36.4 125
(二)分离纯化方法的使用程序原则
根据物质的分配系数、分子量大小、离子电荷 根据物质的分配系数、分子量大小、 性质及数量和外加环境条件的差别等因素选择 不同分离方法。 不同分离方法。 不能在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连续使用同一种分 不能在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连续使用同一种分 在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连续 离方法,但当条件改变时,连续使用同一种分 离方法,但当条件改变时, 离是允许的。 离是允许的。 纯化方法顺序先后的安排, 纯化方法顺序先后的安排,还考虑到有利于减 少工序,提高效率。 少工序,提高效率。
五、纯化方法选择与应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分离纯化的早期使用方法的选择 (二)分离纯化方法的使用程序及原则 (三)对各步分离纯化方法优劣综合评价 (四)酶的纯化过程记录格式 (五)对制备物均一性的鉴定
(一)分离纯化的早期使用方法的选择
特点: 特点: 不要求分辨能力高, 不要求分辨能力高, 但要求负荷能力大 方法: 方法: 萃取、沉淀、 萃取、沉淀、吸附 批料离子交换 亲合色谱
10
0.92
9.2
170
185
1700
34
444
(五)对制备物均一性的鉴定
溶解度法 电泳均一性的测定法 高速离心沉降法 色谱法 其它: 其它:
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紫外光谱, 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测定,或作高效液相色谱、 红外光谱测定,或作高效液相色谱、气 相色谱、旋光和熔点等试验, 相色谱、旋光和熔点等试验,
蛋白质的溶解度曲线
一、生物制备方案设计线路简介
研究目的
机械法、 机械法、物理法 化学法、 化学法、生物法 溶剂萃取 水相萃取 吸附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文献综述 材料选择 细胞破碎
目标物研究进展 建立分析方法
沉降 离心 过滤
预备实验
提 取 固液分离 浓 缩 色谱分离 脱盐冻干 产品分析
凝胶色谱 亲和色谱 疏水色谱 逆流色谱 透析、 透析、凝胶过滤 冷冻干燥
生物技术实验
《方案设计与实验研究》 方案设计与实验研究》 第三部分 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及其选择
(续)
理论讲课的内容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生化分离制备的特点及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生物大分子制备方案的设计程序 第三部分:分离纯化技术及其选择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生物大分子分离制备方案设计举例 第五部分 方案设计与实验研究选题
(三)对各步分离纯化方法的综合评价
方 法 分辨本领 +++ ++ +++ + ++ + +++ +++ + ++ + 重现性 + ++ +++ +++ ++ +++ +++ +++ ++ +++ ++ 回收率 + ++ ++ +++ ++ +++ + +++ +++ ++ ++ 吸附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 分子筛色谱法 逆流分配法 自由溶液电泳 凝胶电泳 等电聚焦电泳 沉降法 膜透析及扩散法 溶解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