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小学生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本课要学习的词语和句子,并配了一副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的插图。
“小学生”是一个词语,“我是小学生”是一个句子。
让学生学习用这个句子练习说话。
第二部分是小女孩用身体模仿“小”字的形状,以便记住该字的写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思考各种有创意的记字方法。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告别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对小学的学习方式还不适应,还没有养成课堂听讲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之初重点培养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有序发言、如何写字等习惯。
此外,学生接受的幼儿园教育有所不同,甚至相差较大,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也会有较大差异,在讲课时,教师注意要对学生分层教学,培优补差,顾及全体同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语文课书,了解课书的基本结构。
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小、学、生”三个生字的读音,能认读词语“小学生”;会读句子“我是小学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字、词、句的认读和学习,养成认真看、仔细听、大声说话、大胆发言的习惯;通过学习“小”字的记字方法,能够在学习生字时有创造性地记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看图说话、字词句的学习,产生为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自豪的情感,感受成为小学生是很快乐的。
“主动有效”课堂驱动单:
追求目标:1、优等生在认识“小、学、生”,并会说“我是小学生。
”这句话的基础上,能够自觉主动地运用。
中等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小、学、生”,并会说“我是小学生。
”困难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反复教导、同学榜样示范下会读、会说。
2、课堂上,优等生能够自觉地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中等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逐渐养成上课举手发言的习惯;困难生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能够举手回答自己会答的问题。
3、通过情景教学,大部分学生明白“我是小学生。
”、“我也是小学生。
”、“我们都是小学生。
”的含义,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小部分学生通过再读课本和老师同学的帮助,能够领会并运用这几句话。
教学策略:1、情景教学策略。
对于“我是小学生。
”、“我也是小学生。
”、“我们都是小学生。
”这三句话的学习,通过图画和语言场景的创设,在反复的诵读中,让学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够和同学自主交流。
2、小组合作、自主表演策略。
在学习“我是小学生。
”、“我也是小学生。
”、“我们都是小学生。
”时,让学生分成若干组,用这三句话交流,并上台面向全体同学表演,表演较好的同学,全班给予鼓掌奖励。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