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全国中考化学推断题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三种混合而成。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以下实验:分析实验过程,回答:(1)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2)白色粉末三种成分的可能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OH 、CaCO3 CuSO4 CaCO3、NaOH、BaCl2 CaCO3、NaOH、Na2SO4【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而本题中得到是无色的溶液,所以在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同时能形成白色沉淀的为碳酸钙,而白色沉淀能全部溶于稀盐酸,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所以该沉淀为碳酸钙;已知无色溶液pH>7,为氢氧化钠;可以据此分析判断并解答该题。

【详解】(1)把白色粉末溶解后得无色溶液,可知一定没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于水会使溶液变蓝;(2)测定滤液的pH大于7,说明一定有氢氧化钠;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说明一定有碳酸钙,氯化钡和硫酸钠不能共存,因此白色粉末三种成分的可能组合为:CaCO3、NaOH、BaCl2;CaCO3、NaOH、Na2SO4;故答案为CaCO3、NaOH、BaCl2;CaCO3、NaOH、Na2SO4。

2.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不同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其中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F、G三种物质类别相同,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1)G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A与F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答案】H2O CaCO3+2HCl=CaCl2+H2O+CO2↑(或CaCO3高温CaO+CO2↑) Ca(OH)2+2HCl═CaCl2+2H2O或Ca(OH)2+H2SO4═CaSO4+2H2O 置换反应【解析】【分析】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D为碳酸钙。

E能和D(碳酸钙)相互转化,则E为二氧化碳。

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C能转化为碳酸钙,则C为氢氧化钙。

B能和C(氢氧化钙)反应,则B为盐酸或稀硫酸;B可转化为A,A为单质,则A为氢气。

A、B、C、D、E都能转化为G,且E、F、G三种物质类别相同,则G为水。

F能和A(氢气)反应,也能转化为E(二氧化碳),则F可为氧化铜、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

【详解】(1)G物质是水,化学式是H2O。

(2)D→E可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也可以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 + CO2↑。

(3)B为盐酸或稀硫酸,C为氢氧化钙,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或Ca(OH)2+H2SO4═CaSO4+2H2O;(4)A为氢气,F可为氧化铜、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A与F反应生成铁和水,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此特征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点睛】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3.某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钡(水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完成下列填空:①操作I是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有氢氧化钠【答案】过滤 BaCl2和NaCO3 NaCl 向滤液C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解析】【分析】【详解】①操作I能够得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所以是:过滤;因为能够产生沉淀,所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二者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

②为进一步测定其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应该首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所以取一定量的滤液首先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然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并且滴入无色的酚酞试液,因为氯化钠和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此实验的结论是含有氢氧化钠,所以实验现象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点睛】4.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苏打;B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可用作补钙剂;E、F的物质类别相同。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1)物质A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一条)。

(2)物质D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E 转化为B_________________,②C 转化为F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只需回答其中一条) NaOH 22H O+CaO=Ca(OH) 3222CaCO +2HCl=CaCl +CO +H O ↑或32CaCO CaO+CO 高温↑(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解析】【详解】A 俗称苏打;B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 可用作补钙剂;故A 是碳酸钠,B 是氢氧化钙,C 是碳酸钙,碳酸钠能生成E ,E 能生成氢氧化钙,故E 是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D 是氢氧化钠,碳酸钙能生成F ,F 和E 是同类物质,F 能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故F 是二氧化碳。

(1)碳酸钠的用途是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只需回答其中一条)。

(2)物质D 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

(3)①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22H O+CaO=Ca(OH)。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或碳酸钙高温煅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32CaCO CaO+CO ↑高温)。

5.实验室内有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铜、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许该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则杂质一定不含______。

(2)取(1)中无色溶液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有______。

(3)另称取14.9g 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 白色沉淀,则杂质还一定含有______。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还不能确定含有的杂质是______。

【答案】氯化铜 碳酸钠 氯化钠 硝酸钾【解析】【详解】(1)氯化铜溶于水,溶液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硝酸钠,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所以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铜,碳酸钠和硝酸钙只能含有其中的一种; 故填:氯化铜(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硝酸钙;故填:碳酸钠(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33KCl+AgNO=AgCl+KNO74.5143.514.9g28.7g↓33NaCl+AgNO=AgCl+NaNO58.5143.511.7g28.7g↓由计算可知,14.9g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所以由(1)可知,杂质中一定没有氯化铜、硝酸钙,由(2)可知,杂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3)可知,杂质中一定还有氯化钠,杂质中不能确定的是硝酸钾。

故填:氯化钠;硝酸钾【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6.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E、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G溶液呈黄色,A与C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微溶物不列为沉淀),它们相互间发生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1)A、F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2)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G→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A→D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答案】Ba(OH)2 Fe2O3 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FeCl3+3NaOH=Fe(OH)3↓+3NaCl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解析】【分析】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E、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G溶液呈黄色,A与C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G中含有铁离子,F会转化成G,所以F可以是氧化铁,F也会转化成E ,所以E 是铁,铁会与B 反应,所以B 可以是硫酸铜,C 可以是硫酸,A 是氢氧化钡,D 是氢氧化铁,所以G 可以是氯化铁,F 氧化铁会转化成氯化铁、铁,会与硫酸反应,铁、氢氧化钡会与硫酸铜反应,硫酸会转化成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钡、氢氧化铁反应,氢氧化钡、氯化铁都会转化成氢氧化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详解】(1)根据分析A 是Ba (OH )2,F 是Fe 2O 3;(2)B 与E 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 4=FeSO 4+Cu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G →D 的反应是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NaOH =Fe (OH )3↓+3NaCl ;(3)A →D 的反应是氢氧化钡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实验现象为: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7.如图所示A ~G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其中A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B 与C 的组成元素相同,D 是一种红色粉末,F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E 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2)A ~G 七种物质中,氧化物有____种;(3)F→E 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4)A→B 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5)F→G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C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改良酸性土壤 4 放出热量 复分解反应 2222H O 2H +O ↑↑通电 232Fe O +3CO2Fe+3CO 高温【解析】试题分析: (1)A ~G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A 盐酸,F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F 是水,D 是一种红色粉末,盐酸和D 会发生反应,所以D 是氧化铁,C 会与氧化铁反应,B 、C 可以相互转化,B 与C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C 是一氧化碳,B 是二氧化碳,盐酸会生成G ,G 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G 是氢气,水生成的E 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E 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 是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2)通过推导可知,A是盐酸,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D是氧化铁,E是氢氧化钙,F是水,G是氢气,所以A~G七种物质中,氧化物有4种;(3)F→E的反应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实验现象是:放出热量;(4)A→B的反应是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5)F→G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C﹣D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故答案为(1)改良酸性土壤;(2)4;(3)放出热量;(4)复分解反应;(5)2H2O2H2↑+O2↑;Fe2O3+3CO2Fe+3CO2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8.A、B、C、D、E、F及甲、乙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为氧化物,能与溶液A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则甲的化学式为(2)乙为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由A、B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固体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与D反应可得到B,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其中D的化学式为.指出D的一种用途(4)已知上述物质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其中E与F的物质类别相同,则E的化学式为.F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Fe2O3(2)NaOH+HCl=NaCl+H2O;(3)复分解反应;Na2CO3 制洗涤剂(4)H2O;Ca(OH)2+CO2=CaCO3↓+H2O【解析】试题分析:(1)由溶液的颜色可知溶液含有三价铁离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