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三、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六、新课讲授导语: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要对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
中国商务部随即做出回应。
我们要争分相对,对美国进口的33亿商品加征关税。
中美贸易战拉开序幕。
贸易战必然反映到政治领域。
3月25日我们的邻国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访问中国。
中朝友谊牢不可破。
今年2018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
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首先展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定、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2.过程与方法: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讲述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1、找出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实现正常化分别是什么时候?3、改革开放后我国全方位外交的表现(三)、自学交流:1、中美关系改善的转机出现在()A.20世纪50年代中期B.20世纪50年代初期C.20世纪60年代中期D.20世纪70年代初期2、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A.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华B.1971年基辛格访华C.1972年尼克松访华D.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A.第24届联大B.第25届联大C.第26届联大D.第27届联大4、英文缩写APEC代表的国际组织是()A.亚太经合组织B.亚洲开发银行C.世界卫生组织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四)、探究一: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何时哪一届恢复的?2、为什么要说是“恢复”?3、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阻力是什么?联合国总部前飘扬的中国国旗2.教师提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提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教师讲述: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
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图片展示:外交部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5.引导学生回答:它记录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和辉煌成就!历史被定格在这张笑脸上。
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自信的笑、胜利的笑;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孤立政策失败;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合作探究二:中美关系中美建交史料展示:“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问题:从尼克松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怎样的转变?提示:美国不能不承认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史料展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战的色彩越来越浓,世界战略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1)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发展。
美苏争霸进入“苏攻美守”的阶段。
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2)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
“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关系恶化。
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苏联对中国造成极大威胁。
分组讨论: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提示:从美国来讲,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2.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3.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
从中国来说,1.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2.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3.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教师总结:从中美各自所处的内外环境来看中美都需要接近,以实现战略上的主动。
史料展示:周恩来:“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教师提问:此次握手被誉为“历史性的握手”,后来尼克松总统深情地回忆这次握手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你如何理解尼克松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提示:结束的是中美敌对的时代;开启的是中美正常化的时代。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读课本,说说:美国在对台湾问题上的态度。
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是台湾问题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教师提问:中美1972年建交了吗?是哪一年建交的?提示:没有。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两国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两国关系最终实现了正常化。
教师总结:7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除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与美国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之外,另一个重大的成就就是中日建交。
教师讲述:中日建交的基本情况。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动脑筋: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答案:这不仅仅是礼貌问题。
政治人物在公众场合的行为都代表国家的政治取向。
从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表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孤立中国。
从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可以看出中美关系的变化,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探究三:新时期的外交今天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外交策略: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周边地缘为依托:建立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
如: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湄公河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
推动朝核六方会谈同菲律宾、越南落实南海“共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同南亚各国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将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组织观察员构建大国关系稳定框架:中国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国成功举行首次联合军演,在能源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同印度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建立了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同欧盟就战略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在经贸、科技、文教、司法等领域交流合作稳步前进。
中美保持战略对话机制。
在中日关系上,坚持原则,同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问题上进行坚决斗争。
突出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础地位。
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增加,经贸合作发展较快。
推进“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行动。
提升同拉美区域组织的关系。
多边外交活跃:支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积极参与联合国在维和、军控、反恐、发展、人权、环境等问题上的合作我国在新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1、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2009年在上海成功主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在北京成功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3、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4、亚信峰会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拓展延伸: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结合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对比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辉煌成就,你有什么感想或启示?启示、1、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5、大力发展科技教育6、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4.教师总结: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确实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有莫大的关系,中国现在成了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外交事业之所以如此辉煌,得益于我们祖国的强大;同样道理,我们每位同学想立足于社会,也必须努力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为祖国母亲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