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3 寒风

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3 寒风

寒风吹彻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

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

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它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人呢?”一、字音识记悄.无声息(qiǎo ) 馍.馍(mó) 凉飕.飕(sōu ) 吆.喝(yāo ) 掖.着(yē) 凛.冽(lǐn ) 二、字形辨认⎩⎪⎨⎪⎧柴duò(垛)duò(跺)脚duǒ(躲)藏⎩⎪⎨⎪⎧quán(蜷)缩疲juàn(倦)缱quǎn(绻) ⎩⎪⎨⎪⎧穿suō(梭)jùn(骏)马疏jùn(浚)⎩⎪⎨⎪⎧wō(蜗)居水wō(涡)铁ɡuō(锅) 三、词语辨析1.节俭·节减节俭:节约俭省,用钱用物有节制、不浪费,形容词。

节减:动词,节省削减。

例句:①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生活。

②保税物流中心的建立为本土企业解决了“香港一日游”的烦恼,大大节减了企业物流成本。

2.度过·渡过度过:主要是指时间性的经过。

渡过:主要指的是由此岸到彼岸,是空间的经过;另外,也用于比喻意的通过,如渡过难关。

例句:①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天。

他们被留住了。

②要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投入抗旱工作中,确保群众顺利渡过难关,夺取今年抗旱减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3.融化·溶化·熔化融化:(冰、雪等)受热变为液体。

溶化:物质在液体中化开。

熔化:固体受热后变成液体。

例句:①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

②当一个人的优点盖住了缺点的时候,只抓住他的缺点不放,就像忽视了咖啡里没有溶化的糖。

③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四、词语释义1.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2.暄暄:指晒太阳,暖和暖和。

3.蜗居:比喻窄小的住所。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走近作者刘亮程,1963年生,新疆沙湾人,中国现代作家。

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于1998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新疆文坛的热切关注,多位评论家先后撰文对其创作进行研讨。

随后,《天涯》、《大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南方周末》等报刊对其作品都作了隆重介绍,作者本人亦名声大振,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和《风中的院门》、长篇小说《虚土》等。

2.资料链接“寒风”在诗词中仅是一道风景。

此时的寒风是用来看的,是用来听的,是用来触摸的,是审美性质的。

刘亮程的寒风不仅仅是审美的,更是真实的。

它直入骨髓,无孔不入。

当寒风不再是一种风景,当寒风需要你拿出生命的所有来抗衡的时候,寒风的唯一内涵就是寒风,大自然的风,最原始的一种力量。

在文中,“寒风”不仅指自然界寒冷的风,也蕴涵了作者对人生、生命的一种个体领悟,生命是如此的渺小和脆弱,人是如此的孤独,面临时光的流逝,人往往感受到命运的无可奈何与悲怆难耐。

1.面对无所不在的寒风,你认为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作品中的“我”是否得到了它们?【点拨】我们最需要的是温暖和关爱。

作品中的“我”似乎没有得到它们——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当“我”在冬天拉着半车柴禾回家时父亲那责备的语气。

可怕的生存状态驱散了人们之间的温暖,甚至是父子之情。

这样“我”不仅要面对透骨的严寒还要面对冷漠和孤独的煎熬,正如后文讲到姑妈孤独的生存与孤独的死亡,也正如作者所说“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我们帮不了谁”。

2.“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

”试分析这句话的意思。

【点拨】无论你的物质条件有多优越,儿女有多孝顺,都不可能走过生命之冬。

3.《寒风吹彻》表达了作者对“寒冷”的真实体验和对人生、生命的独特感悟,仔细阅读全文,思考一下这里的“寒冷”包含了哪些含义。

【点拨】本文的“寒冷”应当说包含了多重意思。

第一层是常用的字面上的意思,指客观的自然气候的“温度低”和主体的“感觉温度低”。

第二层意思是指贫弱者社会生存环境或生存状态的恶劣,“我”家、姑妈家、那个路人,都因为贫寒而受苦受难。

第三层是心理、精神、灵魂意义上的寒冷。

这又要作具体分析。

一是似乎由于条件反射而形成的畏寒心理,以及由畏寒心理进而发展到对生命和人生的悲观,所谓对人生的“寒心”。

二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冷漠、隔膜,以及由此而生的无助感和无奈感。

文章以冬天里寒冷的风雪为明线,以人生四季中的寒冷冬季、艰辛生活为暗线,借自然界的寒风吹彻来表现了人生中的艰难岁月。

表现了作者淳朴自然的个性、在苦难生活中磨炼出的坚韧品格,以及豁达超然的人格趣味。

寒风吹彻⎩⎪⎨⎪⎧大雪无法躲避:冷漠严寒冻坏腿骨:过去的“我”现在的“我”人们难熬冬天:路人、姑妈、母亲、将来的“我”寒风吹彻岁月:“我”和亲人的一生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蜷.缩(quǎn ) 暄.暄(xuān ) 作.践(zuō) 一模.一样(mó) B .掎.角(jī) 悄.然(qiǎo ) 吆.喝(yāo ) 顺蔓.摸瓜(wàn ) C .抵.挡(dǐ) 撩.起(liáo ) 折.耗(shé) 铩.羽而归(shā) D .冻僵.(jiānɡ) 横.祸(hènɡ) 拘泥.(nì) 力能扛.鼎(ɡānɡ) 解析:选D 。

A.“蜷”应读quán,“作”应读zuò,“模”应读mú;B.“掎”应读jǐ;C.“撩”应读li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蜗居 双鬓 凉飕飕 纷纷扬扬B .烤热 抚摩 细裂缝 隐隐做痛C .凛冽 脉搏 葵花秆 旁证博引D .凑合 蘸水 冰窟窿 渊远流长解析:选A 。

B.做—作;C.证—征;D.渊—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 .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C .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D .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解析:选C 。

A.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此处应用“耳熟能详”。

B.休戚与共: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

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本句只强调“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的密切关系,应用“息息相关”。

C.运筹帷幄: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

此词与“领导攻关会战”相吻合。

D.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用此词形容人们购买轿车的热情不妥,应用“不断高涨”“有增无减”等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些主题各异、风格鲜明的文学作品,是外国读者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思考和观察世界方式。

B.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大家才恍然大悟。

C.只要沿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下去,才能为两岸同胞提供一个共同的筑梦空间,让所有中国人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D.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培养一群有真才实学、创新精神、担当意识、良好品德的人才队伍。

解析:选B。

A项,成分残缺,在“方式”后加上“的最佳读本”。

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将“只要”改为“只有”。

D项,搭配不当,把“一群”改为“一支”。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①那个夜晚并不比其他夜晚更冷。

②只是这次,是我一个人赶着牛车进沙漠。

以往牛车一出村,就会听到远远近近的雪路上其他牛车的走动声,赶车人隐约的吆喝声。

只要紧赶上一阵路,便会追上一辆或好几辆去拉柴的牛车,一长串,缓行在铅灰色的冬夜里。

那种夜晚天再冷也不觉得。

因为寒风在吹好几个人,同村的、邻村的、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好几架牛车在这条夜路上抵挡着寒冷。

③而这次,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

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

现在全部地对付我。

④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趴在牛车里,不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的寒冷发现我。

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在凛冽的寒风中,身体那点温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个隐秘的有时连我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生活。

我的亲人们说我是个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

⑤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侵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

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⑥天亮时,牛车终于到达有柴火的地方。

我的一条腿却被冻僵了,失去了感觉。

我试探着用另一条腿跳下车,拄着一根柴火棒活动了一阵,又点了一堆火烤了一会儿,勉强可以行走了。

腿上的一块骨头却生疼起来,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疼,像一根根针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这种疼感一直延续到以后所有的冬天以及夏季里阴冷的日子。

⑦天快黑时,我装着半车柴火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

我没吭声,也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

⑧我想很快会暖和过来。

⑨那个冬天要是稍短些,家里的火炉要是稍旺些,我要是稍把这条腿当回事些,或许我能暖和过来。

可是现在不行了。

隔着多少个季节,今夜的我,围抱火炉,再也暖不热那个遥远冬天的我;那个在上学路上不慎掉进冰窟窿,浑身是冰往回跑的我;那个跺着冻僵的双脚,捂着耳朵在一扇门外焦急等待的我……我再不能把他们唤回到这个温暖的火炉旁。

我准备了许多柴火,是准备给这个冬天的。

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

10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