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与效率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的《平等与效率》一书对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及抉择问题的论述,被认为是目前对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及抉择问题研究的较高成果。
他以超越经济领域的视角对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及抉择问题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从而形成了其颇具特色的抉择理论。
“市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它必须被控制在恰当的范围内”,在作者看来市场是一种开发与促进生产力,鼓励开拓与创新精神的有效的分权式系统;同时也是个人言论自由的卫士。
但是必须要保护其他价值领域免受货币标准统治的侵害。
这是第一章的主题。
在第二章中,作者评述了了各种维护市场资本主义的论点,他认为按劳取酬不能被当做一种伦理原则,但却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作者还通过对资本主义所提供与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比较:效率的发挥水平,平等的程度,以及享受自由的程度等等:对于社会主义以巨大的效率牺牲换取极大的怀疑。
在第三章他对经济不平等的性质,范围及其与机会不均等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他认为,效率与经济平等都能通过消除机会不平等而提高,例如在就业机会中消除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消除获得资本的各种障碍等。
在最后一章里作者对累进税的潜在能量,对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的作用等制度与政策的作用进行评价。
在阅读过程中,最有感触的地方是他关于机会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在奥肯看来,机会均等与效率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一致性。
同时奥肯也看到了机会均等与效率的关系还有另一方面,即市场机会均等的幌子往往掩盖了市场中的个体由于拥有财富和收入等资源的巨大差异而形成的大量事实上的机会不均等,尤其是接受教育、发展潜能等实质的深层的机会不均等,这种机会不均等在形式的表层的机会均等下愈益强化,其极端形式表现为垄断的市场格局,使权利平等大打折扣,使社会的经济幅利大幅度减少,成为效率提高的巨大障碍。
因此,“源于机会不均等的经济不平等,比机会均等时出现的经济不平等,更加令人不能忍受其实,这也从事实角度反证了机会均等与效率实质上的一致性。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权利平等、机会均等所保障的市场竞争机制和按贡献分配原则,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收入分配和财富的结果不平等。
但这种不平等比起计划经济体制下被推崇的平均主义来,有利于调动社会成员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但是,如果听任这种不平等的差距逐渐扩大,则会导致贫富悬殊,并危及到低收入者的生存和发展,导致这部分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求得不到正常的实现和起码满足,必将加剧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同时,贫富悬殊又可能导致富有者利用金钱对个人权利进行收买,从而破坏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危及社会公正。
实际上,我国已在某种程度上为这些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现象及其所带来的问题所困扰。
例如,我国的教育制度就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具体表现在城乡教育制度差异、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过低,育腐败问题特别是高收费、乱收费现象严重。
我想或许奥肯的观点可以给予我们以启发,通过增进教育制度的公平性,从而使效率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