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文言现象之二——词类活用【教学目的】1、通过分析试题,指导学生寻求规律,掌握重点。
2、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基本方法,提高翻译能力。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品格。
【教学重点】掌握判断方法,提高翻译能力。
【教学难点】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练习】读读下列句子,看看有什么特点1、你的脸色苍白极了,连那艳润如樱的嘴唇也失去了血色,只有那美目清亮如星,暗淡了天上的星辰。
2、怎么样呢,在那个苦洼子里扑通了一辈子,闹了一肚子苦水,最后像一场梦。
(浩然《金光大道》)3、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牵手》)4、摘一片绿叶,点缀风雨的路途,扯一片云,轻盈奔波的脚步。
5、好的人生应该有山有水,有寂寞也有欢愉,那些流年物语,终是灿烂了过往,唯美了时光。
6、一曲缓缓的旋律流淌在心间,似一股清泉轻轻地掠过温热的梦床,倾听午夜星空的呢喃呓语,醉了往事,瘦了流年。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二、词类活用的类型(一)、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想一想】]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规律总结: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主语+【名词】+谓语活用为状语【练一练】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两项是( )。
A.人皆得以隶使之B.沛公欲王关中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俊才星驰【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王无罪岁”中的“罪”,就是“怪罪”的意思。
【想一想】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沛公欲王关中✧晋军函陵,秦军泛南✧大楚兴,陈胜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规律总结: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注:名词活用作动词或状语的区别:一般情况下,看名词后是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使动,使……臣服的意思。
✧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序八州而朝同列既来之,则安之。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以……为美✧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以……为疆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收获、心得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规律总结:规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
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
规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音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为……哀悼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第二课时(三)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固:坚固的地势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险以远,则至者少“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圣人,愚人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邻之厚,君之薄也。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予怪而问之怪:认为……怪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怪(四)、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不忠诚规律: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时作动词。
六、使动与意动的区别【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使……定居)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让……做丞相)(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
例如: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发怒)“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势力削弱)(四)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
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二)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②孟尝君客我。
(把……当作客人)七、巩固练习(第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