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基础》试卷一

《教育学基础》试卷一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1.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B.个体主观能动性C.环境D.成熟3. 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B.教育制度C.教育方法D.教育目的4. 双轨制形成于()A. 美洲B. 欧洲C.亚洲D.非洲5. “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A.民主型B.依赖型C.自由放任型D.对立型6.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7. 活动课程的主要缺点包括()A.儿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B.儿童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C.儿童获得的知识欠缺系统性D.儿童缺乏广泛的学习空间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B.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D.知识、智力、情感9.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C.引起学习动机D.运用知识10.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D.课外辅导1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12.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杜威B.维果茨基C.夸美纽斯D.巴班斯基13. 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B.道尔顿制C.开放课堂D.导生制14.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特殊的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15.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16. 青少年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社会活动尤其是德育活动D.道德意志17.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D. 学生已有品德水平18. 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19.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礼记》 C.《史记》 D.《左传》20.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B.利托尔诺C.沛西•能D.康德21. 古希腊提出“助产术”(“产婆术”)的著名思想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22. 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福禄倍尔23.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哪本书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24.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25.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A.社会研究B.调查研究C.职业培训D.学校教育26.一个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方式是()。

A.基础教育B.高等教育C.成人自学D.终身学习27.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2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 白板说B.外铄论C.内发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德育目标2. 隐性课程3. 班级授课制4. 教学方法三、辨析题(辨析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一般顺序是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的。

4. 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5. 一节课成败的标准主要看教师教得怎么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1-4题每小题题4分,第5题5分,共21分)1. 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4分)2. 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4分)3. 简述教师备课的基本内容。

(4分)4. 课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的要求有哪些?(4分)5.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有哪些?(5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8分,共8分)1. 什么是学科课程?什么是活动课程?试就活动课程作一简要的评价。

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某小学高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问题: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材料一:一次,一位教师讲“人类的起源”,说了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大体年代是什么时候,一个学生在下面说:“你看见了?”有些学生也随之发笑。

这位老师说:“是的,我看见你昨天还是一个猴子,今天就变成学生了”,全班哄堂大笑。

材料二:某老师在讲《量变和质变》一课时,为了揶揄某些轻视量变,平时不注意练基本功,只想一鸣惊人的人,也为了反证量变的重要性,引用了一场父子之间的对话:子:“爸爸,您看了我写的悲剧剧本竟掉下了眼泪,这下我要出名了”。

父:“我能不掉眼泪吗?剧本里1/2是错别字!”学生轰然发笑。

问题:请比较以上两例中学生发笑的效果,并对两位老师的做法作简要评价。

《教育学基础》考试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1——5 DBDBA 6——10 CCBCB 11——15 DBAAC 16——20 CDBAA21——25 CCBCD 26——28 DDC(评分标准:答案唯一正确,每小题1分,共28分)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德育目标: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对德育活动结果的期望。

2.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

3.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4.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评分标准:每小题3分,共15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三、辨析题(辨析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参考答案:错误(1分)。

【解析】教育虽不能直接生产物质财富,但是它通过开发人力资本,提高和改善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创造比物质资本更大的经济效益(1分)。

可见,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消费事业,还是一种再生产的事业(1分)。

2.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参考答案:错误(1分)。

【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2分)。

(若学生回答“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的教育”也给2分。

)3.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一般顺序是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的。

参考答案:错误(1分)。

【解析】从品德结构可以看出,品德的形成可以有多种开端(1分),因此,要针对品德结构中诸要素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情况,在德育过程中采取多种开端的方法,即不一定按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顺序,而是根据品德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或从行开始,或从情开始,或从意开始,无论从何开端,都要抓一端以促进其余,最终达到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1分)。

4. 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参考答案:正确(1分)。

【解析】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一种专门组织的系统传授知识的活动(1分)。

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将人类积累的各类科学文化知识以最迅捷、最有效的方式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促使青少年个体得以发展,达到人类认识的一般水平(1分)。

5. 一节课成败的标准主要看教师教得怎么样。

参考答案;错误(1分)。

【解析】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怎样(1分),更主要是要看学生学得怎样,归根到底要看单位时间内教学的质量和学习效率(1分)。

(评分标准:每小题3分,其中判断正误1分,说明理由2分,共15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1-4题每小题题4分,第5题5分,共21分)1.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参考答案:(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1分)(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1分)(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1分)(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1分)(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4分)2. 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参考答案:确定教育目的的社会依据有:(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1分);(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1分)确定教育目的的人的依据:(1)人性观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依据,有什么样的人性观便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观。

(1分)(2)教育目的的确立还受人的发展观的制约。

(1分)(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4分)3. 简述教师备课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1)钻研教材;(1分)(2)了解学生;(1分)(3)考虑教法;(1分)(4)写好教学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