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文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文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累积经验。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的基础上,再一次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更多位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2.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3.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教学重难点:难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重点:学习和巩固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学之前我们先检测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好不好?1、计算34×12= 57×11=师:这两道题同学们都答对了,看来同学们上节课掌握的非常好,你们很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看这道题,看一下你从中发现什么数学信息?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2、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

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1)找出信息,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48×37)(2)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盒。

(3)那要知道准确值,你会算吗?把你的算法写在练习本上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是用竖式计算的,你们为什么喜欢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因为计算时觉得很清晰,很简便)。

那谁愿意把你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请一人来写),谁和她的不同(若有不同的也写黑板上),刚才大多数同学都同意xx同学的做法,那xx 同学你就来给大家讲讲吧。

学生讲解。

没听清或者有疑问的地方请向他提出。

那看xx同学做的,你们看问题出在哪?xx你会该吗?那你自己该。

(6)、谁再来完整地说一说笔算48×37的计算过程。

教师板书(48x7求的是什么,48x30求的是什么?1776求的是什么?)你认为他说的清楚吗?那你能根据他说的,总结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吗?归纳算法:先用第一个乘数乘另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积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再用这个乘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大家看,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中,其实我们每次算的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是我们学过的知识。

将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的方法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小试身手我们来小试一下身手,出示竖式计算试题,每列一道。

展示,其他列当小老师帮助校正。

(你认为他算的对吗?请说说为什么)2、火眼金睛3、解决问题。

四、总结回顾。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48×37=1776(盒)4 8× 3 73 3 61 4 41 7 7 6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5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评价卡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

在认真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⑴结合讲成语故事这一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的;⑵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⑶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⑷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由“好的服装=好的布料+好的式样+好的工艺”联想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内容+好的呈现形式+好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

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

本节课我由一个源于围棋的成语故事引入,巧妙地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融于其中,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它。

二、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场,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渔场,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三、注重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

本节课结束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评价卡,让学生简单反思自己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引入1、(出示卡片)专心致志师:大家知道成语“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吗?关于“专心致志”这则成语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2、(电脑呈现下围棋画面)教师讲成语故事——专心致志。

师:大约战国初期,有位名叫弈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

由于棋术高明,当时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跟他学棋。

其中有两个孩子特别聪明,一个六岁,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听老师讲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实;另一个孩子八岁,志向远大,决心要成为象秋老师一样的“大国手”,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虚。

开始讲课时,实和虚都能够认真地听讲,掌握了围棋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下棋的基本着法。

一段时间后,弈虚因为水平比弈实高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尾巴翘了起来,听讲的时候不用心,心里想着会飞来鸿鹄,自己可以拿弓箭把它射下来。

不久,弈实的水平大大地超过了弈虚。

师: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生:下围棋时要专心,要不然就学不到真本领。

师:是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3、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弈实六岁时就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那大家会计算吗?(电脑呈现棋盘图,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而成。

)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4、猜一猜:⑴学生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生:因为19≈20 20×20=400 所以大约有400个。

⑵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说明你猜测的数较正确?学生说出需要计算19×19=?二、展开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师:独立思考2分钟,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计算19×19=?2、梳理思路,小组合作交流师:刚才很多同学不止用一种方法计算出了结果,接下来,请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在交流中有两个要求:⑴请你注意听小组内每位同学的意见、方法;⑵小组长每人发一张活动记录卡,请你边听边记下你们小组的活动情况。

下面开始交流。

3、整理成果,全班汇报⑴各小组长派代表将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上。

⑵小组代表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①我们组的方法是:19×10=190 19×9=171 190﹢171=361②19+19+…+19=361(19个19相加)③我们组是把19×19看成20×19,20×19=380,再从380中减去19,380-19=361④列竖式: 1 9×1 91 7 11 93 6 1⑤我们组也是用竖式计算,但结果不同。

1 9×1 99 11 92 7 1(揭示矛盾,突破“进位”这一教学难点。

)4、反思各种计算方法。

⑴教师提问:还有不同算法吗?那我们先来看这两个竖式计算: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吗?①学生当“小记者”对用竖式计算组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重点讲清“进位8”。

②师:同学们,“智慧宝宝”刚才也听到了大家精彩的发言,我了奖励大家,下面他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电脑随录音逐一动态显示画面)附:录音内容数字妈妈有一对非常可爱的双包胎姐妹。

有一天,数字姐姐19来到草地上,看到美丽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来欣赏起来,这时,数字妹妹19也来到这里,也被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来和姐姐一起欣赏,可是究竟坐哪儿呢?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说:“我的1是十位,9是个位。

”妹妹高兴地说:“噢,我知道了,我们应相同数位对齐。

”突然,9和9说话了,“对不起,我们坐不下了。

我们相乘满十了,要向前进8。

”她们的前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

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于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无缘无故地进行主体参与。

因此,课堂伊始,我先创设讲成语故事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故事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

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将学生的注意引内容,让他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学生间出现了不同的解题策略,在独立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教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接着,小组内每一个同学讲述了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

学生当“小记者”采访用竖式计算的小组,向他们提出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这样就把单向的言说,变成了多向的对话。

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算理,也解决“进位”这个教学难点。

“数字姐妹赏春”这一环节的设计,把数字拟人化,更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他们在静心聆听故事中小数字对话的同时,使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而且不容易忘却。

⑵教师提问:以上几种计算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哪种方法更适合你?大部分学生说喜欢第①种,有学生说喜欢第④种,也有学生说喜欢第③种。

师:第②种方法是用加法计算,比较基本,但计算比较麻烦。

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不过不容易理解。

第①种和第④种都是把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解决,只是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

竖式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掌握的。

⑶教师小结:刚才你们通过动脑思考,计算出棋盘上共有361个交叉点,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围棋棋诀第一句就提到“棋之盘,方十九,三百六十一叉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