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与中国文化
2、麦克白夫人①野心家——帮麦克白登上皇位的残忍计划最早的煽动者②精神失常——不能忍受所作所为的影响③恩爱夫妻
3、三个女巫(三个预言)
麦克白夫人以什么方式成功?
①以爱情来挤兑麦克白
②用一个军人的懦弱来激将麦克白
麦克白为什么走向罪恶之路?
①三个女巫的预言②第一个预言的实现③妻子的赞成和蛊惑④自己的野心
三、考试题型
1)简答类
①描述剧情、概况②列举作品年代③分析不同创作时期④就某一个作品做个人看法
2)对比类
从各角度比较中西戏剧(600字内)
【课程笔记】
莎士比亚Shakespeare(1564—1616)
①1590—1600历史喜剧时期(莎士比亚创作早期,又称历史剧喜剧时期)
历史剧:《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1597—1598、《亨利五世》1599等9部
②复仇者的性质不同
○《麦克白》命中注定的复仇者,唯一能杀了麦克白的麦克德夫,有宿命论的味道。
○《赵氏孤儿》是不知详情认贼作父的赵武,并非命中注定,实为中国人笃信的:“天理昭彰”。
野心家覆灭的原因
○《麦克白》是神迹,“有问题的预言”——三个高位,两个“成功的保证”
○——导致其夺位,杀戮,自满
○《赵氏孤儿》是人为,赵庄姬,公孙,程婴,韩厥的共同努力,加之屠岸贾的一时轻信——共同导致了复仇的成功和野心家的覆灭
复杂的人物关系:爱慕(③—④、④—②、②—③、①—④、③—②)
倾慕(⑤—①)
错认(④—①、⑤—②)
细节要素:①女扮男装②错爱③乔装改扮的风险因素的决斗④连环错(错中错)⑤大团圆的结局
女扮男装情节在中国文化中的应用:
①《孟丽君》《再生缘》“南端北梦”陈端生②《梁祝》③《女驸马》
三部女扮男装作品的意义:
⑤也都有人为复仇而隐忍,等待最后一击(《麦克白》中的麦克德夫;《赵氏孤儿》中的程婴)
⑥作者以野心家的死亡结束全戏(《麦克白》:麦克白之死;《赵氏孤儿》:屠岸贾之死)
——标志着复仇成功
异:①野心家实现野心时的地位不同、目的不同
○《麦克白》原为将军,在女巫预言中,步步高升,杀人为了最高地位。
○《赵氏孤儿》屠岸贾早已掌权,杀人为私怨,也为巩固政权。
③考迪利亚强烈的抗争精神
比较《李尔王》和《窦娥冤》的异同
同:
①女人的悲剧
窦娥:被父典押成为童养媳,成亲未久就失去丈夫,婆婆未经许可就许婚,被无赖汉张驴儿逼婚,维护婆婆被县官冤杀。
考迪利亚:被糊涂的父亲误会和驱逐,被非正义的埃德蒙俘虏,被毒杀。
②父亲的悲剧
李尔王的悲剧(昏聩导致的悲剧):因为相信二女的甜言蜜语,驱逐孝顺的小女,失去王国,被二女虐待,被迫离开王国,沦为乞丐,小女为其征讨而被毒杀,痛苦死去。
○原晋国大夫公孙杵臼以年迈之躯代替程婴承担隐藏赵氏孤儿的罪名—撞阶而死
纪君祥创作的时代背景
○1、宋朝皇室姓赵,史载“涿郡人也”,正是赵武后裔。
○2、异族侵略者众:辽、金、元;先联金抗辽,后连元抗金,后被元灭。
○3、元统治极残暴:1214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攻中都(背景),所掳山东、河南、北直隶、陕西,童男女为奴者尽杀之,为数极众。
○杂剧《赵氏孤儿》背景取自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以战功起家的晋国贵族赵氏家族,权势和声望不断膨胀,心高气傲的将军屠岸贾一直遭赵氏的轻视和排挤,在国王的默许下将赵氏一家三百口诛杀。
前赴后继的舍生取义
○赵氏孤儿的母亲把孤儿托给民间医生程婴—自缢身死
○守门将军韩厥搜出孤儿,为保赵家血脉—拔剑自刎
○屠岸贾得知赵氏孤儿逃出,竟然下令杀光全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程婴为了拯救赵氏孤儿—献出自己的独子代替赵氏孤儿
【六大情感】
一、苦情
○饱受折磨的爱情
○有殉情情节
○悲剧的结尾(以死亡告终)
《奥菲利亚》中鲜花的象征意义
前景中的乌鸦花,看起来类似毛茛,象征着忘恩或幼稚。奥菲丽娅头顶的垂柳象征着被弃的爱。环绕柳枝的荨麻表现了痛苦。她右手附近漂浮的雏菊表现清白。漂浮在她脸颊、衣裙旁的粉红玫瑰,以及生长在河岸上的白色的野玫瑰叫人联想到他哥哥叫她“五月的玫瑰”。它们也包含了许多象征意义,例如年轻、爱情和美丽。窒息、死亡和衰落。紫罗兰花环围着奥菲丽娅的脖颈,”紫罗兰象征忠诚,也象征纯洁和英年早逝。还有一些花是米莱斯在现场加进去的。绣线菊也许表现了她的死毫无益处。浅蓝的勿忘我生长在河边,表达着与它名字相同的意义。三色紫罗兰(pansy)漂浮在衣裙的中间,它们象征了思考,而它们也意味着无益的爱(pansy源自法语penses)。三色紫罗兰一旁的雉眼表达了悲伤,鲜红的罂粟带着黑色的种子表现了长眠和死亡。
③1608—1611传奇时期
《暴风雨》1611(“用诗歌写的遗嘱”)、《辛白村》、《冬天的故事》等3部剧和历史剧《亨利人世》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1601
《奥瑟罗》1604
《李尔王》1606
《麦克白》1606 Macbeth(“不能提的一部戏”)
【列举中国特色爱情故事】
《梁祝》、《西厢记》(“天下夺魁”)、《红楼梦》、《天仙配》、《七夕》、《牡丹亭》(令《西厢记》减价)、
全名《牡丹亭还魂记》、《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
传奇剧本、两卷、五十五出、明代南曲代表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牡丹亭》、《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
比较《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异同
同:①一见钟情②殉情情节③世难容
异:①结局:罗密欧与朱丽叶殉情,柳梦梅与杜丽娘的一成婚
②两国爱情文化不同③父母方态度不同
○赵氏寥落主因:赵庄姬与赵婴通奸(公元前587)
○赵同赵括逼走其弟赵婴(公元前586)
○赵庄姬诬告赵同赵括谋反(公元前583)
○赵氏族灭
史记中的《赵氏孤儿》
○晋灵公
○幸臣:屠岸贾
○赵盾死后,屠杀赵氏
○赵武复仇
○程婴死报主公(程婴身份为赵朔友人)
○——主题纯洁化
《赵氏孤儿》剧情
○元代杂剧《赵氏孤儿》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悲剧那种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抗争精神。
中国代表:《梁祝》——“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梁祝》、《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
比较《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祝》的异同
同:情节上:①父母反对②互相钟情③另有婚配③双双殉情
艺术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的成功运用
《罗》素材来自意大利民间《梁》素材来自中国民间
异:①中西悲剧的不同很大程度地体现在情节构建的不同上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碧月)、杨贵妃(羞花)
莎士比亚——一生三十七个剧本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
《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公元1550—1616)[明]
浪漫主义“梦而死,死而生”
主人公:柳梦梅、杜丽娘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世称莎士比亚第五大悲剧,写于1607年)
特点:英雄美人传奇
爱情影响政治
安东尼的错误:
①战前:
②战中:
③战后:
董西厢
董解元
董西厢大团圆结局?
○将悲剧的内在原因外化了,将一个基于人性弱点的责任推给了社会
王西厢:天下夺魁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钟嗣成《录鬼簿》卷上)
○明末清初评论家金圣叹:
①对于女子不得读书,男女不得自由婚配
②对于女子不能参加科举
③对于女子在男权社会的弱势地位
——进行反抗
历史上智勇超人的女性:
冯婉贞、战争
《驯悍记》(1564—1616)
两性关系:爱情和金钱的价值等主题
【超自然因素】
④无法挽回的结局
考迪利亚:被毒杀
窦娥:受冤死
异:
①结局不同
窦娥:被冤死考迪利亚:被毒杀
②死亡时机
窦娥:死于剧中,其死亡形成全剧最高潮
考迪利亚:死于剧末
③悲剧形成原因
父亲不负责任,婆婆糊涂,县官草菅人命被杀。
④结束
窦娥:沉冤得雪(洗冤角度来说是幸福的结局,但无法改变即成的命运)
考迪利亚:来不及阻止的死亡
【考试范围】
一、作品
《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罗密欧与朱丽叶》、《裘里斯卡塞》、《威尼斯商人》、《驯悍记》、《第十二夜》、
《牡丹亭》、《西厢记》、《窦娥冤》、《赵氏孤儿》、《女驸马》、《孟丽君》、
二、作品比较
《麦克白》与《赵氏孤儿》、《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李尔王》与《窦娥冤》
情节改造的目的
○刺盾——为情节紧凑
○杀全国小儿——突出屠之恶和加重程婴献婴的必要性
○程婴献亲子——英雄主义
○程获封赏——好人须得好报
《赵氏孤儿》与《麦克白》作品的异同
同:①都有复仇情节(麦克德夫、赵武(程勃))
②都有一个野心家(麦克白、屠岸贾)
③都有人为此不惜牺牲了生命(班克、公孙杵臼)
④而他们的牺牲同时也是未来复仇的重要线索(《麦克白》中的班克牺牲自己,令其子弗雷德逃走,后成为詹姆士一世之祖;《赵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与程婴相约“死生任务”,成为完成最后一击的必要手段。)
五、亲情《李尔王》VS《窦娥冤》(四大悲剧之首)
四大悲剧:《窦娥冤》、《长生殿》、《赵氏孤儿》、《桃花扇》
描述《李尔王》故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了解《窦娥冤》
①窦娥的不幸命运
②窦娥的美好品质和她喊冤被斩之间形成的对比
③窦娥强烈的抗争精神
《李尔王》中最令人痛心的部分
①考迪利亚的不幸命运
②考迪利亚的美好品质和她被毒杀的悲惨结局形成对比
②西方悲剧重视事件的偶然性及个人失误造成的恶果,而中国悲剧则侧重情节的必然性和强大势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