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8)[课题编号] 18-5①[课题名称]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组合形式[教材版本]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组合体的概念、形体分析法和表面连接关系。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通过对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初步掌握分析组合体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点]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难点分析]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分析学生]组合体的学习本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制图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对形体分析法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这是学习组合体,解决组合体读图及标注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xx。
[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5~10分钟)1、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各是多少;如何识别两种图样?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3、预习检测:什么叫组合体?组合形式有几种?二、导入新课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组合体是由基本体经叠加或切割形成,可视为简化了的零件。
组合体视图的学习,一方面为零件图的学习提供基本方法,同时又是培养制图基本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熟练地掌握组合体视图的识读、绘制和尺寸标注,提高分析和解决物图转换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节主要研究讨论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1、组合体的概念和形体分析法;2、组合体的组合方式;3、形体表面间的连接关系。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讲授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形体分析,强化形体分析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辩证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应用能力。
演示网络课程,讲授组合体组合型式和表面连接关系,通过动画演示两表面共面、相切和相交时表面交线变化趋势,增加学生的感性积累和空间思维能力。
能比较法讲解叠加类组合体和切割类组合体的不同分析角度,引导学生根据组合体结构特征进行形体分析,同时注意扩展基本体的变形体,避免形体分析时过于细化,化简为难。
学生结合教材实例进一步理解掌握组合体的分析方法和表面连接关系及交线变化情况,同时完成教材P.114思考题1、2。
四、小结(5~10分钟)简述组合体的分析方法和表面连接关系。
五、作业1、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理顺,进一步掌握形体分析法。
3、预习:教材P.94-组合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
[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件。
[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9)[课题编号] 19-5②[课题名称]组合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Ⅰ[教材版本]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截交线的概念;圆柱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2、会求作圆柱的截交线。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归纳共性,把握交线的变化趋势和物力转换的对应性。
过截交线的学习,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截交线的求作方法。
[难点分析]圆柱截交线的求作方法。
[分析学生]具有相关的知识基础,截交线的求作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实体模型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感性知识。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xx。
[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
[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5~10分钟)1、何谓形体分析法?分析过程中注意什么?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3、预习检测:什么叫截交线?截交线有什么特点?二、导入新课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多为组合体在组合(或被切割)过程中所产生的交线或过渡线,按交线的形成和几何性质的不同,分为截交线和相贯线。
本节课主要讨论学习截交线的概念和圆柱的截交线。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1、截交线的概念和性质2、圆柱的截交线和求作方法教师结合教材图例讲解截交线的形成和性质。
讲授截平面切割圆柱体,所形成的三种截交线情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平面与圆柱相交所得截交线的形成过程、形状及其求作方法。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截交线是截平面和几何体表面的共有线这一特性,进而明确作图实质是求截平面和几何体表面的共有点,连接这些共有点,就可得到其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学生详读教材,结合例题进一步理解掌握圆柱截交线的形式和求作方法。
四、小结(5~10分钟)简述圆柱截交线的特征和求作方法。
五、作业1、习题:完成习题集P.43- 5-1、5-3题的练习。
2、预习:教材P.95表5-2 P.98-球的截交线。
[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件。
[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0)[课题编号] 20-5③[课题名称]组合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Ⅱ[教材版本]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圆锥、球的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2、会求圆锥和球的截交线。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归纳共性,把握交线的变化趋势和物力转换的对应性。
过截交线的学习,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球的截交线及求作方法[难点分析]复合体的截交线的求作[分析学生]具有相关的知识基础,截交线的求作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实体模型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感性知识。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xx。
[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
[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5~10分钟)1、圆柱的截交线有几种形式?当截平面与圆柱轴线成45°时,截交线是什么形状?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3、预习检测:平面截切球时,其表面交线是什么?当截平面经过球的直径时,截交线有什么特点?二、导入新课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节课主要讨论学习圆锥和球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1、圆锥的截交线2、球的截交线和求作方法教师结合教材图例和例题讲解圆锥、球截交线的形状和性质。
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截平面切割圆锥所形成的五种截交线的形状和特征,球的截交线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特点及作图方法。
学生按教材例题进行练习,学习掌握圆锥、球的截交线的求作方法和作图步骤。
四、小结(5~10分钟)简述圆锥、球的截交线的特征和求作方法。
1、习题:完成习题集P.43- 5-2、5-4、5-5、5-6各题的练习。
2、预习:教材P.99相贯线。
[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件。
[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1)[课题编号] 21-5④[课题名称]组合体的表面交线-相贯线[教材版本]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两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变化趋势;2、掌握异径两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画法和近似画法。
3、会画两圆柱正交时的内外相贯线。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在人们接受知识的方式上,形象远先于文字。
观察,再观察,通过不断的感性积累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相贯线的学习,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教学难点]内表面相贯线的画法[分析学生]相贯线对空间概念的要求较高,学习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实体模型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感性知识。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xx。
[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
[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5~10分钟)1、圆锥的截交线有几种形式?当截平面与过锥顶时的交线是怎样的?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3、预习检测:什么是相贯线?相贯线是平面曲线吗?为什么?二、导入新课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前面已学习了平面切割立体所形成的截交线,本节讨论两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及求作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1、相贯线的特性2、两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教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两圆柱(等径和不等径)正交时的相贯线的特征、变化趋势和求作方法。
3、相贯线的特殊情况教师讲授相贯线的几种特殊情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圆柱体与圆柱体正交、两回转体有公共轴线、圆柱与圆柱轴线相交并公切于一圆球、两圆柱轴线平行或两圆锥共顶相交时的相贯线。
4、圆柱与四棱柱相贯教师扼要介绍圆柱与四棱柱相贯的交线情况,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
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作图练习,以熟悉、掌握作图方法和步骤,同时完成教材P.114思考题3。
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简述两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特征及求作方法。
五、作业1、习题:完成习题集P.46- 5-7,5-8题选作。
2、预习:教材P.102组合体补图的画法。
[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件。
[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2)[课题编号] 22-5⑤[课题名称]组合体视图的画法(一)[教材版本]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并画出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