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数控机床发展现状研究
1国内数控机床发展概述
国内的数控机床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各种各样的
数控加工机床如雨后春笋般被不断被研发。
低端机床的
研制量很大,但是对于高端机床设备的研发却始终依靠
引进与复制模式。
总体上对国外技术依赖性太强,缺乏
独立的高端机床知识产权。
国内机床行业一直肩负着研制高端数控机床,支撑
国内重点项目与军品项目的建设。
国产XNZD2415五
轴机床,综合传统机床与并联机床各自的特点,技术革
新方面也开了一个先河。
拥有自己的安全可靠的控制系
统,能够很好地实现人机互动,较高精度的实现五轴联
动。
并且机床的作业范围很广,实用性很强。
国内铣床也实现了五轴联动技术,采用刀具内冷却
与应力控制等高新技术。
可用于潜艇涡轮,复杂型腔模
具与航天、军工等高难度、高质量要求的加工。
国内柔性制造系统也有了长足发展,采用模拟加工
与实际加工想结合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加工质量与效率,
还大大降低了加工的成本与周期。
近几年我国的机床行业产值早已突破千亿,特别是
技术加工机床,占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中国继日、
德、意
' '
成为第四大机床销售国。
然而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机床行业的发展早
已经脱离初级阶段,进入层次更高的超高精度、超高效率、
超高质量领域发展,各种高新数控加工机床其科技水平
超过当前国内机床行业的发展。
国内的机床行业发展虽
然很迅速,但是还是处于发达国家早已过渡完成的初级
阶段。
近十年来我国机床行业发展迅速,归结于中国快速发
展的相关制造业的急迫需求。
虽然近几年的机床发展迅
速,销量也十分巨大,但是低端的数控机床占了很大一部
分,这也造成了中国基础制造业水平低下的原因。
对于大
部分中高端数控机床和特种加工机床,仍需要大量的进
口,这方面中国缺少自己的知识产权,一直处于被动的
地位。
我国机床的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内还很大,在世界
机床总需求量中占据很大比重。
如果中国的机床行业的
技术,特别是数控加工机床的高端技术一直缺乏,中国
的机床行业与制造行业将处于一个被动发展的模式。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数控机床一直是一个低端的迅速
扩张,中端进展缓慢,关键高端设备依赖国外支持,特别是
在国家重点项目需要主要依靠进口,技术由他人控制。
国
内企业在数控机床技术,与国外相比,产品设计、质量、
精度、性能较国外数控技术落后5_10年,在高精度和先
进技术的差距可以达到10—15年。
与此同时,中国的技
术和技
术集成的应用能力也相对较低,研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滞后,使数控机床还没有形成品牌。
中国的数控机床行业仍然缺乏全面的技术培训、服务、网络支持系统。
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数控系统很少,制约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
2现阶段国内数控机床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数控加工行业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缺乏国外发达国家完善政策的指引;高端技术人才的极度匮乏科研工作肤浅不深入技术全靠组装式激控机床行业各个子部门联系不密切,合作脱节,虽然研究人员众多,但都是只是考虑自己方面,整体质量与素质急需提高。
主要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
(1政府没有完善的政策。
中国数控机床行业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数控机床行业仍然是一个大缺口。
2004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达到95亿美元,占世界总数的1/5。
其中,59%的进口份额,数控机床进口 41亿美元,占所有的进口金属切削机床的81.6%。
缺乏国外发达国家完善政策的指引。
在基于AO I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如何提高自动检测算法的精度,成为降低误报率的关键之一。
考虑到传统基于低层次图片特征的匹配比较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2高端技术以来国外性太强,自主产权。
对外国技
术光吸收问题仍然突出,依赖性太强。
据官方报道,
韩国1美元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用5美元,然而中
国进口与消化吸收比只有1 :.2。
要专注于引进国外
先进技术,消化吸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结合。
(3相关高端技术人才缺乏。
数控机床的所有方面严
重缺乏专业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缺乏深度和系统性的
研究工作,缺乏吸引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创新和创业
的环境,导致不断创新领域的数控机床常见的关键技
术能力缺乏。
一定要注重人才培养,注重科研与教育相
结合。
[1](4没有完整的教学与企业结合体系。
适应市场经
济的需要,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不能有效地集成技术、产业和资源,形成一个共同努力开
展联合技术研究,共同创建一个创新的平台。
数控机床机械设计、制造支持,生产过程的集成技术和其他方面相对落后。
主题模型的AO丨算法,由于能够有效建模高层次的语义特征,该方法能够克服由于图片在获取时的光照条件和拍摄角度的不同所造成的误差影响。
此外,本文所提出方法将待检测产品图片与标准图片的相似度比较问题十分自然地转换为了最大似然问题,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解决的方案。
©
(上接第39页
图2基于LDA模型的自动光学检测应用框架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