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说课稿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

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在课堂上该如何体现呢?现就以《爱莲说》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

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

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

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合作学习: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探究学习: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3.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
4.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5.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六)指导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

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七)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五、总结
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体现梯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