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同步练习期末复习试卷一1.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以下各个方面的重大事件和主要领导人对应不正确的是( )A .近代史的开端——虎门销烟——林则徐B .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奕C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康有为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2.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
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3.清政府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开始于(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太平天国运动D .义和团运动4.(2014·四川成都)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深剧创痛,空前的民族危机,把中国人民惊醒了。
”以下属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起义B .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C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D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5.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多个政治团体、政党组织纷纷创办报刊杂志,宣传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想。
下列报刊杂志中,属于这些团体和政党机关报刊的是( )A .《时务报》、《民报》 B.《申报》、《民报》 C .《新青年》、《国闻报》 D .《新青年》、《申报》6.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
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A .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布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B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C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7.“天安门”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
其中发生在这里、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B .五四运动C .洋务运动D .西安事变8.(2015·玉林)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A .国民革命B .武昌起义C .红军长征D .西安事变9.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在她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 .陈独秀B .李大钊C .毛泽东D .董必武10.“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
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中共“一大”的召开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中共“七大”的召开 11.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上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A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C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D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12.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D .中国人民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13.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 .近代化的探索B .抗日战争的胜利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D .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14.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A .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B .我眼中的延安——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姓名 学号 班级---------------------------------------------------装-----------------------------------订----------------------------------线--------------------------------------------------C.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鸦片战争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15.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B.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D.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16.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
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
“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7.“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
第二次鸦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 A.英德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18.《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一些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而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成立C.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D.成立“兴中会”19.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
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
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爱国运动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20.右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
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开始了向农村进军的革命历程C.形成了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21.状元实业家是。
22.《海国图志》的作者是。
23.清朝于年废除科举制。
24.徐悲鸿的代表作是《》25.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和。
26.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是。
27.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达到平方公里。
28.第一个农村革命革命根据地是。
三、材料解析题(总计50分)29.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 江南制造总局图2 汉阳铁厂材料二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
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
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活中国政治上、道路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两个企业是在近代哪一重大事件中创办的?(2分)这一事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改良”和“革命”分别指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2分)(4)(2分)上述材料反映了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阶层进行的近代化的探索,也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适当的为()A.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B.制度——宗教——科技C.文化——器物——政治制度 D.器物——宗教——文化30.(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材料二“现在日本在巴黎和会要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就要亡国了!所以今天我们到各国使馆要求各国主持公道,务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中国存亡在此一举。
”(1)材料一歌词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2分)为什么说这场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场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并请列举运动中得以实现的口号。
(3分)材料三图一:共产主义小组分布图图二:一大会址图三:嘉兴游船(3)材料三这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31. (12分)归纳整理,回答问题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②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③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④俄国乘清政府内外交困之机,攫取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上面这组资料均与列强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动的侵华战争有关。
请你按“战争与史实”的对应关系填全下面的空格,只填序号。
(4分)(2)八国联军发动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什么条约?(2分)这一条约中的哪一内容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分)(3)结合上述问题及所学知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
……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
……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
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