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转窑操作规程

回转窑操作规程

回转窑试运行注意事项1.试运转前要检查基础标高是否有变动,检查各处螺栓是否拧紧,检查各润滑点润滑油是否加足。

检查转动部分是否有异物卡住,检查各冷却水管路是否畅通,有无渗漏现象,各处检查、验证无误后才能进行试运转。

2 回转窑在砌前进行的试运转,运转时间如下:2.2主、辅电动机空载试运转:2小时;2.3 主电动机带动减速器试运转:2小时;2.4 辅助电动机带动减速器试运转:2小时;2.5辅助电动机带动回转窑试运转:2小时;2.6主电动机带动回转窑试运转:8小时;3 运转时的检查3.1 电动机、减速器轴承和传动轴承的温升不得超过25℃,各部分润滑情况良好。

3.2 挡轮装置运转正常3.3 轮带与托轮接触宽度应不小于工作宽度的75%。

3.4 窑体两端密封装置和各冷却风装置是否保持良好状态,不允许有过大的漏风。

3.5 运转时无振动、冲击等异常声响,大齿圈与小齿轮接触情况良好,大齿轮罩密封正常。

3.6 各处螺栓不得有松动现象。

4 砌砖后点火前一般不应快速转窑,以防耐火砖松动。

为防止窑体变形,可隔7~10天用辅助传动慢转窑90°~100°,点火前应重新检查耐火砖,并逐环楔紧。

5 砌砖后的试运转窑筒体砌砖后的试运转可与烘干窑衬同时进行,这时由于窑重量增加,要检查各油箱温升不得超过35℃,轴承温升不得超过40℃,电动机负荷不应超过额定功率的25%,特别要检查托轮调整得是否正确,托轮与轮带表面是否均匀接触等。

其它检查项目砌砖前运转。

金广镍铬材料有限公司2008-9-20回转窑的操作、维护及检修1. 点火与起动点火前应对回转窑及其附属设备作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确定完全正常后方可点火。

其步骤如下:1.1 首先起动液压挡轮油站及各润滑油站,待加油工作正常后,才能起动其它设备。

1.2 在窑内均匀铺上一层约400-500mm厚的碎木材,木材上再均匀铺上一层约200mm厚块煤(块的粒度60-150)撒上废机油,然后打开排风口从旁通管自然排风,使窑内微感有气流通过,此时即可用油棉纱点火,进行低温烘窑,低温烘窑时间为8小时。

1.3 点火后,要注意观察煤的燃烧情况,要确保煤充分的燃烧起来,当煤完全燃烧起来后,每间隔10分钟转动一次窑体,每次1/4转,以平衡热膨胀并保证窑衬均匀加热及除灰。

当低温烘窑8小时,窑内温度达500度左右时,送入天然气转入高温烘窑阶段,高温烘窑时间为64小时,升温为每小时10度,当窑温升至1100度后再恒温烘窑4小时,这时就可以进本料转入生产阶段。

观察窑内火焰时,要戴上防护眼睛、侧身观察,防窑内止回火伤人。

1.4 天然气烘窑时,窑体要慢速转动,同时窑尾排风机应逐渐开户,但不要开得过大,否则大量燃料进入窑尾,可能引起爆炸。

1.5 要随时观察各温度测点的变化情况,根据温度显示调整天然气量和风量,要严格按照升温速度进行升温,杜绝升温时忽高忽低的现象。

1.6当进本料后,随着窑内温度升高,喂料量的逐步增加,窑的转速也应从慢速到快速逐渐增加,直到正常转速和喂料量为止。

与此同时,燃料供给量及风量也逐步达到正常。

2. 运转中的经常性维护2.1 每小时检查一次传动系统及挡轮、托轮的运转情况,发现有噪音、振动和发热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汇报处理。

2.2 检查托轮与轮带的接触和磨损是否均匀,有无受力过大和出现刻面、麻面等情况。

2.3 根据轮带垫板之间在一转中的相对位移,判断其间隙及磨损情况,查看垫板焊缝有无裂纹等。

2.4 每班检查一次传动底座及支承装置的地脚螺栓及固定螺栓,如有松动应及时拧紧。

.2.5 观察基础有无振动及下沉现象。

2.6 查看窑头、窑尾密封装置的密封性能是否良好,磨损是否严重。

2.7 定期检查辅助传动装置,每星期必须检查和开动一次辅助传动装置,但不接斜齿离合器,以保证主电源突然中断可以顺利启动。

2.8 经常检查筒体温度,特别是烧成带和中间挡轮带附近的筒体温度,使其经常保持在350℃以下。

2.9 维护工作应与看火工紧密协作,加强联系。

3. 运转中的异常现象、处理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3.1 发现任何一挡的两个托轮轴轴钱处于不正确位置,应按上述托轮调整办法进行调整。

3.2 发现基础下沉,应降低窑速度,报请上级研究处理。

3.3 当主电源因故突然切断时,应立即起动保安电源(或自备发电机),用辅助传动装置定时转窑,直到窑体完全冷却。

3.4 火焰不准直接接触耐火砖,如发现“红窑“,一般来说是由于耐火砖脱落或被磨得很薄引起的,应立刻停窑修补。

不允许进行热补。

3.5 当托轮带与托轮脱落时,应立即报告并查明原因以后小心谨慎地进行调整。

3.6 托轮与轮带表面磨损成多边形的原因及处理:3.6.1 传动齿轮啮合不正确或轮齿严重磨损后引起的冲击。

3.6.2 托轮轴钱与窑中心线不平行。

3.6.3 由于托轮偏斜,出现不均匀磨损。

3.6.4 轮带与托轮之间产生滑动和不均匀的表面磨损。

3.6.5 基础下沉,或基础刚度不够而发生震动。

3.6.6 托轮与轮带表面润滑不良磨损过大,支座产生纵向窜动。

3.6.7 托轮和轮带材料或结构有缺陷,较弱处磨面凹沟,较硬处出现突棱。

3.6.8 磨损较轻微时,在形成原因被消除后,可自动磨平,磨损较严重时,必须车削后才能正常使用。

3.6.9 短期停窑后起动困难,可能是由于盘窑不够及时至窑体中心线弯曲所致。

通常弯曲的凸向部分在下,如弯曲不大,可将窑转180℃,使窑筒体弯曲凸向部分向上,稍停片刻,加热弯曲部分筒体。

当温度较高时必须将窑转几周后,再使弯曲凸向部分停在上方。

如此反复进行,至恢复原状为止。

如果弯曲很大,建议进行大修处理。

3.7 安全注意事项3.7.1 任何修理必须在停窑进行,并应在电动机开关上挂上“禁止开动”的标志。

3.7.2在运转中严禁用手功其它东西探入轴承、减速机或大齿轮罩内部进行任何修理、检查、清洗等工作,不能拆除任何安全防护装置。

如联轴器罩等。

3.7.3 检修工具及零件不得放在回转窑机件上,特别是托轮上。

3.7.4 向窑门看火时,必须使用看火镜,不允许直接观看,不看火时,视孔应关闭。

3.7.5 开窑前必须严格检查,确信无人在窑内,并发出警告信号以后,才能起动窑的传动装置。

四、停窑及检查4.1 短期停窑停窑初期,窑处于炽热状态,如不经常转窑,窑体中心线将发生弯曲。

防止窑中心线发生弯曲是十分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必须按下列规定执行:4.1.1 在停窑后第一小时内,每3~10min转窑1/4转。

4.1.2 在停窑后第二小时内,每10~20min转窑1/4转。

4.1.3 在停窑后第三小时内,每30min转窑1/4转。

4.1.4 其后每小时都要转动一次,每次仍转窑1/4转。

4.1.5 停窑后的转窑应使用辅助传动转窑或工人盘动转窑。

4.2 长期停窑4.2.1 停窑初期,应按短期停窑规定进行周期转窑,直至窑体完全冷却。

4.2.2 停窑熄火后,将喷枪拉出,根据检修需要,将窑内物料部分或全部卸出。

4.2.3 停窑后应着重检查:4.2.3.1 各部分冷却水是否已完全排队干净。

4.2.3.2 各个工作磨损面的情况,大小齿轮的间隙等。

4.2.3.3 所有连接坚固件是否有、损坏现象。

特别是大齿轮的连接螺栓有无松动,筒体及支承装置底座的焊缝有我裂纹等。

4.2.3.4 各润滑点润滑剂是否需要更换、清洗或补充。

如需更换,应将存油放净,清洗干净后再换新油。

4.2.3.5 停窑后,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各磨擦表面磨损情况,各齿轮啮合情况,各联接紧固件是否正常,各部分冷却水是否完全排出干净。

若有不正常现象,必须立即排除。

4.3 辅助传动的开停4.3.1 窑在正常运转时,以主电机进行拖动,辅助传动的作用是当主传动装置功产电源发生故障时定转窑,以及在砌砖或检修时使窑体能停留在某个指定位置。

因此,要求辅助传动的电源就与主电动机的电源分开,并确保此电源能随时使用(也可用内燃发电机作为保安电源)。

辅助传动与主传动的电动机之间应有电气联锁,以保证主传动电动机电源接通时辅助传动电动机的电源则声被切断。

辅助传动装置装有斜齿离合器及电力液压推杆抽动器。

当需要使用辅助传动时,必须先合上斜齿离合器,当停止辅助传动后必须先脱斜齿离合器,然后才能启动主传动电动机。

为了使窑在使用辅助传动时可以停留在指定位置,抽动器电源应随辅助传动电动机电源同时开关,当辅助传动电动机走遍时,电力液压推杆抽动器的闸瓦松开,一旦辅助传动电动机的电源被切断时,电力液压推杆抽动器应立即制动。

4.3.2 使用辅助传动时,使用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如果必须连续使用,应密切注意托轮轴承和减速器的润滑情况,由人工浇油润滑,同时应注意到主减速器的温升情况。

4.4 起动和停车的操作4.4.1 由主传动改为辅助传动的起动首先停止主电机,接通辅助电源(电气连锁装置同时使主电源断路),然后手工合上辅助减速机出轴上离合器,如果离合器上的斜齿位置不合适,可用手盘动辅助电动机的联轴节来对准。

在确认辅助传动的离合器接合良好,并且斜齿的工作面都已接触(不许有间隙)好以后,才能起动辅助电机。

4.4.2 停止使用辅助传动时的停车脱开离合器,把电源转换到主电机上,此时电气连锁系统将辅助电源切断,此后便可以用主传动进行起动。

4.4.3 切勿在窑转动期间操作离合器,离合器的接合必须全部无间隙进入啮合位置,脱离时必须全部脱开接触。

离合器的接合和脱开均由人工扳拨。

五、润滑与冷却维护回转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对回转窑各运转零件给予良好的润滑,以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修理费用,提高设备运转率。

5.1 润滑油及润滑脂应按规定使用。

使用代用品时必须符合规定油质的性能要求,只能用较大粘度的油代替较小粘度的油。

5.2 新安装的窑连续运转400~500h后,这时应将润滑油全部排净,并将油池清洗干净后换新油;将各处轴承清洗干净后注入新油脂,以后按6个月为周期更换新油。

换下来的旧油未变质时,经仔细过滤后可掺入新油中使用。

5.3 每班检查一次油位,如果油位降到油位指示器刻度的下限时,必须立即加油到油位指示器刻度的上限。

5.4 发南漏油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漏油原因,一旦漏油流到设备基础上应及时处理,以免浸蚀基础。

5.5 当窑长期停转后,若窑再起动时,不宜直接使用主传动,而应用传动转窑1~2圈,然后再用主传动转窑。

并仔细检查各润滑点的润滑油、脂情况,视其需要予以补充或更换。

5.6 维护工应经常检查托轮轴承循环水系统,停窑时候较长或冰冻时节停窑时,就将各处冷却水全部放净,以免冰冻胀裂.从轴承内放水,就将出水管处的截止阀关闭片刻,再迅速地将进水口处的三通阀旋转90°,使之接通大气,同时打开截止阀,冷却水基于虹吸管的原理将自然流出,如仍流不干净,则可从三通阀通大气的孔处,用压缩空气将残水吹净.5.7 主电动机采用自带风机冷却或管道通风冷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