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摘要:本文探讨了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理念,分析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必要条件、实现途径和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也正经历着改造创新与提高的变化过程。
图书馆必须把握宏观趋势、规划发展战略、创新服务模式,从而适应读者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而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个性化信息服务在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所占据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凸显出来。
1、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
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规范化、标准化的信息服务,而个性化信息服务则是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方式,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提出具体要求,图书馆通过各种渠道来收集、整理、分类资源,并将相关信息推荐给读者。
个性化信息服务打破了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主动开展全方位的服务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够大大缩短读者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所需内容的时间,能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2、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必备条件
为了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图书馆首先必须要对业务部门进行重组和改造,重组后的图书馆业务部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门组成:馆长办公室,负责整个图书馆的管理、各部门之间以及馆际间事务的协调;技术部,负责图书馆各项业务的技术支持,包括所有的软硬件的维护和读者的培训工作;信息资源部,负责获取资源、对资源进行深加工,使之从文献信息转变成读者需要的实用信息;读者服务部,按照学科或专业标准划分为若干小组,可以先根据图书馆现有的重点资源来设置若干重点学科的读者服务小组,以后逐步扩展到各个学科领域。
每个服务小组都构建借、藏、阅、咨一体化的集成开放的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不论什么载体,什么文献类型,什么语种,只要是相同专业的文献都能统一集中的一站式服务。
3、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现途径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是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它只依靠自身现有的资源为读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信息,而不能对这些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快捷的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显然不符合互联网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要求。
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存在的缺点,它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3.1 学科馆员制
学科馆员制度为提高个性化信息服务水平提供重要保证。
图书馆根据馆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能力,指定适合的馆员与对口读者建立密切联系,主动为读者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从书本位转化为人本位;服务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知识服务转变。
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模式,加快了学科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速度,体现了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学科馆员不仅起到帮助读者与信息资源建立联系的“中介人”的作用,更像“导航员”一样引导读者在知识海洋上航行,帮助读者从海量的信息中标识信息、选择信息、加工和整合信息。
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大大的密切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利用率,从而建立一个提供最佳学科文献资源的保障服务平台。
3.2 团队服务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合力则是无限的。
个性化信息服务也需要动态的知识团队服务,知识团队是由几个具有共同目标并且为完成共同任务而工作的人员组成的群体。
知识团队的人员来自不同的知识领域,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专长。
这样的知识团队,可以大大提高对读者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的支持力度。
3.3 信息集成化服务
信息集成化服务包括:(1)集成化信息资源库图书馆的馆藏既包括本馆的图书、期刊及各类电子数据库,也包括虚拟馆藏资源。
信息资源集成化就是把不同出版物类型和不同载体类型的信息资源按学科、专业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各专业信息资源的指引库,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2)信息内容集成图书馆在根据读者需求检索获得的各类信息文献的基础上,要对信息内容进行综合加工,为读者提供增值的信息产品,而不是简单地将资料推送给读者。
(3)信息技术集成图书馆应提供一整套工具,实现数据的采集、分析、加工和检索,通过可利用的无缝链接,实现各种服务方式之间的有机结合。
4、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包含内容
4.1 个性化的检索
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海量的信息,但读者通过检索得到的结果很可能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个性化检索就是根据读者的需求,为检索的内容添加语义信息,进行语义检索和分析,使得检索的结果真正满足读者的需求。
4.2 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定义图书馆资源库的客户端界面,组织内容,完善个性化的信息空间,创建个性化链接,管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读者可以自定义与自己有关的兴趣或是研究方向的书目数据库、电子期刊库、新书书目等,通过建立文件夹的形式来分类收藏。
图书馆的网上互动社区则可以给读者提供与咨询馆员或其他读者沟通交流的平台,达到分享经验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4.3 个性化的推送服务
根据读者的兴趣和专业特点,图书馆能全面准确地收集读者的个性化信息,有针对性的为读者推荐感兴趣的信息。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通过收集、分析读者的兴趣爱好和访问历史,建立读者的个性化信息模型,寻找与读者兴趣相匹配的信息,以便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符合本人兴趣的信息内容,进行信息推送。
5、个性化信息服务需要注意的问题
5.1 制度规范化
制度建设可以有效地指导和制约服务的开展。
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研究人文关怀的理论,为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评判标准提供理论借鉴,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考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效果,从服务定位、服务质量、人文氛围等多方面考评其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效果,激励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5.2 资源数据库特色化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建立在图书馆特色资源基础上的,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是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根本保证。
通过计算机对文献信息进行管理、开发和利用,借助先进的网络传输技术和设备,对资源进行技术加工整合。
建设具有馆藏特色的特色数据库,有针对性的实施定题信息服务,能够节省读者检索信息的时间,
满足他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