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练习(顾新梅)

高中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练习(顾新梅)

高一语文周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沏.茶(qī)蹩.进(biã)攫.取(juã)纨绔.(kuà)B.搭讪.(shàn)纸锭.(dìng)瘐.毙(yǔ)笑靥.(yâ)C.气氛.(fēn)踌躇.(chú)襁.褓(qiáng)拗.开(niù)D.发怔.(zhēng)竦.然(sǒng)忖.度(cǔn )连累.(lâi)(解析:A项中“纨绔”应为kù,C项中“襁褓”应为qiǎng,“拗.开”应为ǎo;D项中“连累”应为第三声)2.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C )A. 打点.(diǎn) 倾.吐(qīng) 菲.薄(fěi) 远见卓.识(zhuō)B. 蛮横.(hâng) 憧.憬(chōng) 凫.水(fú)自怨自艾.(ài)C. 联袂.(mâi) 酗.酒(xù) 撅.嘴(juē)休戚.相关(qī)D. 脖颈.(jǐng)眨.眼(zhǎ) 踝.骨(luǒ) 炙.手可热(chì)(解析:A项中“远见卓.识”应为第二声,B项中“自怨自艾.”应读yì;D项中“脖颈.”应读“gěng”, “踝.骨”应读“huái”;“炙.手可热”应读“zhì”)3.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D)A.藕断丝联和蔼可亲不卑不亢穷兵渎武B.婷婷玉立莞尔一笑相形见绌欢天喜地C.以身作责铜墙铁壁虎视眈眈按步就班D.不胫而走琳琅满目为国捐躯真知灼见(解析:A项中“藕断丝连”,“穷兵黩武”;B项中“亭亭玉立”;C项中“以身作则”“按部就班”)4.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 )A迤逦文身纹风不动矢志不渝B玷辱伫立福员辽阔应接不暇C昏厥晌午无精打采融汇贯通D涵养消谴别出心裁并行不悖(解析:B项中“幅员辽阔”;C项中“融会贯通”,D项中“消遣”)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悚.然:害怕文过饰.非:装饰B无辜.:依靠不经.之谈:常理C放诞.:欺诈东施效颦.:皱眉头D寒暄.:温暖沸反盈.天:满(解析:A中“文过饰非”中“饰”应为“掩饰”;B项中“无辜”加点字应解释为“罪过”;C项中“放诞”应解释为“放纵”)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 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形容:形体和容貌渐见.愁煎迫见:被B 我带了外孙女过去,倒也便宜..:价钱低廉暴.霜露,斩荆棘暴:冒着C 可怜..辜负好韶光:值得怜悯吊.有忧,贺有喜吊:慰问D 自有一段风流..态度:有功绩又有文采共知.越国之政知:管理、主持(解析:B项中“便宜”之意为:方便;C项中“可怜“解释为可惜;D项中“风流”为“有文采而不拘礼法”之意。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A.他平日里行为放纵,为人做事都不合常理,真的是不拘一格....。

B.这次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我们想尽办法还是屡试不爽....,工程不得不延期了。

C.这伙歹徒平日横行乡里,广大群众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早就有口皆碑....。

D.我的讲话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积极发言,对学校建设提出好的建议。

(解析:不拘一格:形容选拔人才采用多种方法,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屡试不爽:多次尝试都不会失败。

有口皆碑:人的高尚品质得到众人的一致称赞。

)8.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人们总说改革开放以后人心不古,我却有点不以为然....。

B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C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D老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解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集腋成裘:形容积少成多,为褒义。

明日黄花:形容过时的事务。

)9.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 我不但信任他,先前反对他的人,也开始信任他了。

B 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C青春,是人类生命充满激情的赞歌,十六七岁的青年,应该珍爱青春,敞开心扉,实现精神成长,编织人生梦想,感受多彩生命。

D 原来他家还有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

(解析:A中第一个分句改为“不但我”;B项“不否认”“没有透露希望”三重否定,与后面意思相矛盾;C项语序不当)10.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 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

B 躺在床上没多久,她想起来了,于是伸了伸腰。

C 我们假使不努力学习语文,就不会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的提高。

D 我刚看到的只是他那张忧郁疲惫的脸,现在我认出来了,他是我的父亲!11.下列各项中,填入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C )月光极其,溪面上一层薄薄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实在是太美丽了。

A 柔和飘着唱和B温和浮着应和C 柔和浮着应和D温和飘着唱和(解析:温和:相容人的性格和脾气很好;浮着:凸现出动感;应和:回应附和之意,见《边城》。

)12.下列各项中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B )黑的人便过灯笼,一把纸罩,了馒头,塞给老栓,一手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A 抢扯下包抓B 抢扯下裹抓C 扯撕下裹抢D 抓撕下包抢(解析:凸现出其人之粗鲁,见钱眼开,冷漠无情。

见《药》)13.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D )A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他创作宏富,数量惊人,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乡土作家群”。

B 《药》选自鲁迅的作品集《彷徨》,以人血馒头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主要人物是华老栓一家。

C 袁枚的作品集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诗文集》,他是公安派的创始人之一。

D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人称“靖节先生”,又号“五柳先生”,他的诗旷达自然,后人尊他为田园诗派的鼻祖。

(解析:A中沈从文不是乡土作家群;B中《药》选自《呐喊》,主要人物是夏瑜;C中袁枚不是公安派。

)14.“笑”的不同写法下面对各句中的“笑”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A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

(初见客人的礼貌和大方)B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环进来笑道:“宝玉来了!”(反映出宝玉平时对下人随和平等,深受下人欢迎)C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说明笑的人物身份、地位非同一般,无所顾忌)D 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笑王熙凤乖巧精灵,表现出王夫人对她的宽容喜爱)(解析:D表现出王夫人对凤姐的精明能干和阿谀奉承心知肚明,只是笑而未加点破)阅读《西江月》二词完成15题无故寻愁覓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孝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行状!15.对两首词中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C.“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那管世人诽谤”不是诽谤他放荡不羁,而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

(解析:《西厢记》《牡丹亭》是宝玉喜欢读的“闲书”)16.下列各项中对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思想毫无准备,先是慌乱,通过动作加以掩饰,镇定下来。

)B“华大妈跟了他的指头看去······分明有一圈花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的小花,零星开着······”(对革命者精神的肯定和对革命业绩的赞许。

表明革命者是杀不尽的,革命自有后来人。

表现了作者对先烈的悼念,也寄寓了自己的希望。

)C“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乌鸦的神态、叫声、动作无不营造出一种异常阴森凄冷氛围,这就增强了小说的迷信色彩,暗示革命必将失败。

)D黛玉回答贾母:“刚念了四书”;后回答宝玉:“不曾读,些许认得几个字”。

(表现出黛玉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解析:C项乌鸦没有按照夏母的愿望飞上坟头,表明封建迷信的破亡,呼吁革命者要唤醒群众。

)17.下列选项中关于加点字的用法意义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①府吏见.丁宁②君既若见.录③谢.家来贵门④多谢.后世人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见:都可翻译成“我”,表动作指示的对象;谢③:辞别家人;谢④解释为警戒。

)18、下列选项中关于加点字的用法意义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 )①处分适.兄意②适.得府君书③会不相.从许④嬉戏莫相.忘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解释为“顺从,听从”,②解释为“刚刚,适逢”;③:表对象;④互相)19.下列各项中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C )①昏昏罔觉②后虽小差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④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⑤以即墨距燕⑥欲不战以老秦师⑦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⑧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⑨皆不幸早世⑩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A ①②④⑧⑩B ②③⑥⑦⑩C ①②④⑦⑧D ①⑤⑥⑧⑨(解析:罔-惘;差-瘥;生-性;羞-馐;距-拒;当—倘;冯-凭;世-逝) 20.下列各项中不全都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B )A以致天下之士皆明智而忠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天下云集响应志气日益微C 燕军扰乱奔走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刺客不行,良将尤在可谓智力孤危较秦战胜之所得,其实百倍(解析:以致:来招纳;明智:聪明有智谋;至于:到了。

的地步;响应:像回声一样应和;志气:精神;扰乱:混乱;气候:天气;故事:旧事;不行:不采取行动;智力:智慧力量;其实:它实际的数量。

)21.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D )A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其.皆出于此乎B 骊山北构而.西折位尊而.无功C 罪莫大焉.盘盘焉,囷囷焉.D 不拘于.时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其:他们的,代词;表推测语气;而:表承接;表转折;焉:兼词,于之;副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