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
教学要求
了解早期阅读的材料选择;
熟悉早期阅读的导学策略;
了解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标准;
掌握基本的早期阅读导学策略。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特点;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导学策略
教学难点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步骤
课时安排
本单元理论教学安排4学时,实训教学安排4学时,共8学时。
教学大纲
第一课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概述
一、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含义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指在学前教育阶段,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语言、标记及文字符号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以及与阅读有关的任何行为和一切准备活动。
二、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形式
1.在活动中阅读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让儿童带着愉快的心情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从而获得积极主动、卓有成效的学习效果。
2.在游戏中阅读
学前儿童的游戏和早期阅读有共同的特点,游戏是早期阅读教育的基本策略。
3.在操作中阅读
在操作中学习是学前儿童学习的一个基本特点。
在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儿童前阅读经验、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的形成都离不开操作。
1.符号性和多维感知
多维感知以视知觉为主,同时动用多种感官及动手、动脑相结合。
2.理解性和情感体验
阅读过程也伴随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活动。
3.活动性和创造实践
幼儿阅读行为的特性之一就是不能停留于表面单纯的“看”,要强调活动形式的多样以及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创造与实践。
四、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基本要求
1.丰富的阅读环境
根据不同幼儿的需要与阅读特点,教师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感官,产生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去阅读;多给幼儿鼓励和表扬。
2.整合性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应贯穿于各种活动,如在活动室的不同区域贴上相应的文字;加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结合。
五、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
第一,心理品质目标,包括喜欢与成人一起读书,将涂写当作一种有趣的活动等。
第二,阅读技能目标,表现为能够指认书本上的物体,能够对书中的角色做一些评论等。
第三,知识教学目标,幼儿阅读教育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但凡是有效的阅读教育,知识的传递必然贯穿于全过程,如幼儿感知的是交通标志,掌握的是生活安全常识。
第四,智力发展目标,具体表现为能够敏锐感知一些故事中事情发生的顺序,并且可以复述、扮演或表演完整的或是部分的故事情节等。
第五,情感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在情感教育方面的目标包括以下几点:注意倾听老师给全班幼儿念的故事;喜欢阅读书籍,向往其中的美好情境;能够与同伴分享自己制作的阅读材料,并且可以主动和同伴分享自己阅读的内容。
首先,向幼儿提供前图书阅读的经验。
其次,向幼儿提供前识字的经验。
最后,向幼儿提供前书写经验,该类经验具体包括认识汉字独特的书写风格、了解书写的初步规则、知道汉字的基本间架结构、了解书写汉字的工具、学会用正确的姿势书写。
七、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材料选择策略
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首先来源于阅读材料,因此,在选择早期阅读材料时应遵循以下策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提供支持性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适宜的阅读材料;选择充满童趣、情感积极的阅读材料。
八、图画书的阅读要领和导学策略
(一)图画书的阅读要领
图画书阅读和指导的重点应该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行为,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二)图画书的导学策略与流程分析
图画书的导学策略是进行分享阅读,而非“听赏”;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相互分享不同的观点、认识以促使儿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技能,并养成阅读的习惯。
(三)引导幼儿欣赏图画书的步骤
教师所要坚持的理念是利用图画书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并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
具体为:引发动机、作品导读、内容深入探究、探究儿童反应。
第二课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
一、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步骤
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教育活动,所以在幼儿班级集体教育范围内,怎样促使幼儿积极、活泼地参与早期阅读学习,才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
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设计和组织:创设让幼儿自己阅读的机会、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归纳阅读内容、延伸阅读。
二、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策略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而在组织活动时,需要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下面就具体说一下在组织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时的简单策略。
具体为形式要新颖多样、注重幼儿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注重整合。
三、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遮挡法
遮挡法即将画面中的某些角色与场景遮盖起来,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前后联系进行想象和推理,激发幼儿不断阅读的兴趣。
在进行遮挡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选择合适的遮挡物,并引导幼儿围绕阅读内容和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二)列表记录
列表记录是指从读本中提取主要人物、动物、物品等信息制作成图卡,放入同一表格中进行对应或比较。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确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系。
(三)符号转译
符号转译是指教师引导幼儿将图画符号转译成语言符号,帮助他们建立图画符号与语言的对应关系,提高阅读兴趣和技能。
图书中有一些符号对幼儿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影响,很好地引导孩子转译这些符号能启发孩子的想象。
(四)巧妙提问
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不可缺少的指导策略。
通过对早期阅读活动中提问的设计进行的多次专题研讨,一般认为在阅读活动中可以灵活采用以下四种提问方式:层层深入式提问、难点凸显式提问、结果前置式提问、延伸性提问。
(五)联想猜测
联想猜测即在阅读过程中,采用提问的方式给幼儿提供阅读线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让幼儿根据画面传递的信息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接着展示下一页,证实孩子们的猜测,再进行后面画页的观察。
(六)图文对接
图文对接是指在部分文字旁边配上形象生动的小图片,或者用对应的小图片替换文字,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幼儿由于不识字带来的阅读困难,对孩子的阅
读活动起到“拐杖”作用,而且还可以帮助幼儿在抽象文字与对应的具体形象与动作之间建立一些联系。
图文对接有助于幼儿识字和阅读理解,帮助他们了解书面文字的内容,感受作品的结构,有序地记忆并讲述材料。
(七)质疑讨论
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阅读特点的不同,在指导策略的选择运用上也应有所侧重。
(1)小班幼儿的阅读特点及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阅读的指导要点是:指导幼儿能对画面做仔细地观察并理解画面的内容;帮助幼儿发现故事情节的变化并能对图书画面中的细节进行想象;尝试用语言表述简单的阅读内容并能倾听他人讲述。
因此,在指导小班幼儿阅读时,以遮挡法、联想猜测和提问法三种策略的运用最为普遍。
(2)中班幼儿的阅读特点及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阅读的指导要点是:指导幼儿能对画面作有序观察并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故事内容;对图书画面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能比较阅读内容的不同点;了解不同符号的对应关系并愿意编、画情节简单的图画故事书;能大胆地表述阅读信息并能安静地倾听他人讲述内容。
在中班的早期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较常用的指导策略是:遮挡法、提问法、联想猜测、图文对接和符号转译。
在运用提问策略时,宜采取“步步推进”式的提问。
(3)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指导策略。
大班幼儿阅读的指导要点是:指导幼儿能对故事情节转折处的画面进行细致地观察,并对故事情节发展进行合理想象;帮助幼儿提升对阅读情节归纳以及故事主题概括的能力;鼓励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阅读,用各种方式表达阅读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认识常见的汉字;拓展多种阅读模式,推进幼儿阅读个性化的发展。
因此,在大班的阅读教学指导过程要经常采用巧妙提问、联想猜测、列表记录、图文对接、符号转译等多种方法。
第三课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案例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