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违纪原因及应对措施
政教处裴燕
【摘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全面教育,德育为先。
我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与之相应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传统,素质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虽然它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影响的更是学生的一生。
教书育人,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生负责更是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
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融洽,会带给学生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的影响,这一大趋势更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个性化发展。
但高中阶段的学生毕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各种能力及一些其他的外部原因是他们中的大部分经常做一些违纪的事情。
为此我们应该怎样妥善应对呢?
【关键词】中学生;违纪原因;应对措施
在学校做教育管理工作已经一年多了,经常会遇到诸类情况:学生迟到早退、纪律散漫、吸烟、顶撞老师、打架及男女同学行为不规范等等。
在学校的管理条例中这些都属于学生的违纪行为。
从大的方面讲又都属于德育方面的事情,而面对整个学校为数不少的问题学生,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应该好好地考虑考虑学生们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违纪行为发生呢?我个人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这一阶段他们随着身体的发育、年龄的增长,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是大人了,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了,可事实上,他们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较差,分辨是非的能力及自制力较弱,他们处理事情的能力与他们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是远不相称的,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带有明显的情绪性和冲动性。
例如,在前段时间两个一年级的学生和几个二年级的学生打架,原因很不起眼,就是因为两个女生上厕所是发生些不愉快,但由于互不相让,各自不吃软,语言上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大打出手,甚至找帮手打架。
第二、学习兴趣、信心的丧失也是导致学生违纪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对高一、二、三年级学生的违纪情况以及班主任的反应来看,一、二年级的违纪现象要比三年级明显的多,细究起来二年级的更为严重。
另外,就高一年级来说,下学期的违纪情况比刚开学时要多一些。
因为高一新生刚入学时到一个新的环境,对所有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基础差的都经历了一个假期的思想上的洗礼,都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从头学。
但是当他们渐渐稳定下来,进入常规学习之后,新奇感消失了,对环境熟悉了,一些学生就开始觉得高中学习是一件辛苦而漫长的事情。
特别是那些入校时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学习就会感到越来越吃力,于是学习热情逐渐降温,认为反正距离高考还遥远,慢慢努力也不迟。
而更令我们更担心的是某些学生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学习,通过与一些学生的沟通了解到他们认为自己底子差,上课想听也听不懂,怎么学也学不会,作业也是胡乱应付或抄袭其他学生的,想着自己考学肯定没希望,觉得自己没有正经事可做,再加上他们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于是就做一些违反课堂纪律和学校纪律的事情。
对于这样的情况找到原因就好对症下药了,通过深入的谈话、鼓励,大部分学生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学习用心了违纪的事情自然少了许多。
由此可见,一旦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了紧迫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各种不良习气就会抬头,上课看课外书、上网打游戏、追求娱乐享受等各种违纪问题就都暴露出来了。
第三、家长的放任自流。
对于辨别能力和自制力较差的中学生来说,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和不良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但一些家长管理方式中的问题也会造成对学生错误行为的纵容。
一
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考学无望,只求在高中阶段混三年时间,到毕业时花些钱给学生找个大学混张文凭再花钱找个工作就可以了。
他们并把这种不良的想法告知学生,是那些本来就对学习没多大兴趣及信心的学生更加不想学习,学生在学校不学习自然就会做一些违反学校纪律的事情了。
更令人生气的是,学生违反了学校纪律,班主任或者负责老师打电话通知家长,让其来学校共同解决并教育,但一些家长蛮不讲理,一味的为学生找理由或埋怨其他学生,甚至托关系、找熟人让其学生免受处分。
然而他们不知道这样只会让学生心理上心存侥幸、满不在乎,甚者觉得反正有家长给撑腰就越发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
年前就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位二年级的男生与女生行为不规范,负责老师说了他,他就添油加醋的跟家长说老师骂他、不尊重他等等,结果这位男生的家长就一到学校就动手打那位负责的老师,学生看家长站在自己这一边,也要上前对老师动手,幸亏那天有其他老师及领导在场加以制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由此看来,学生在校的违纪行为与家长的不合作甚至是护短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甚至起关键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应了某位领导说的一句至理名言:一位蛮横的学生背后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讲理的家长。
第四、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学校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它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也会受到学校周边环境中无业青年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
例如“江湖义气”,这本来就是社会上的一种不良习气,但学校里的学生也受到了这样的影响。
有的学生对学校各方面环境都熟悉之后,跟同学熟悉之后就开始拉帮结派,如果某个同学受了点委屈,其他同学就凭着哥们儿义气为他出气,约些人进行些所谓的“打抱不平”,意气用事,不考虑后果,结果就做了违纪的事情。
根据对以上情况的分析,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的措施: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无论是社会风气的影响,还是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只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以提高,学生就会自觉去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学生就会认识到违纪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及不利影响;学生就会少做违纪的事情甚至不做违纪的事情。
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常抓不懈,要让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来为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工作献计献策。
形成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学育人的良好氛围,全体教职工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共同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
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有良好育人氛围的学校里,违纪行为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二、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在对有违纪行为的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采取强制压服的方法。
如果发现违纪苗头的出现,要及时做好学生的个别思想教育工作,校领导、班主任、辅导员要多找学生个别谈心、谈话,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老师的关怀和温暖。
对中学生要多讲道理,少用处罚,学生违了纪在处罚前,一定要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性质,意识到错误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处罚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教育学生今后不再犯类似错误,让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才是最终的目的。
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错、什么是对。
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只有让思想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使学生对处罚不产生抵触情绪,也才能真正做到减少青少年学生的违纪行为。
三、做好家长的疏导工作
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应形成合力。
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家庭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相脱节。
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挣钱,对孩子的教育从不过问,有的家长甚至连孩子是哪个班的都不知道;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学生自私、任性、唯我独尊;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过错无非是迟到、早退、旷几节课等而已,而学校的处理过严,对
此颇有微词。
家庭的教育与学校的全面发展目标不相适应,家长的素质不高以及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违纪学生帮教效果不佳。
所以,从学生入学时起,就要建立与家长的定期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多对话沟通,做好违纪学生家长的疏导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消除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
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外校同学的影响,有来自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有来自学生家庭的影响等等。
其中最直接的是身边同学的影响和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
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整天觉得自己无事可做,就拉帮结派,拉拢一些跟自己对脾气的同学,课余时间在学校里闲逛,甚至做违反学校规定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这部分学生从各方面做思想工作,力争改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使他们主动地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对于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结合现在全国举行的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与深入,这些影响也将逐步被消除,学校周边环境也将得到净化。
这些都必将为彻底根治青少年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总之,学生的违纪具有反复性,教育管理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只要我们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多方面协调配合,形成一种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的强大合力,就能真正有效地控制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