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七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微专题26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含选修课件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七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微专题26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含选修课件
退化
宁夏、新疆
殖
降水减少
草场、舍饲养畜
环境污染、围湖 湿地 萎缩 三江平原, (海)造田、引水灌 沉积物自然 湖滨、海滨 溉以及河流的截 流改向 充满湖沼
建立湿地自然保
护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止围垦、
退田还湖还湿
扩大自然保护区、
人类的狩猎采集、 物种有发生、建立生态走廊、 生物多样 林区、草原、 环境污染和生态 发育和消亡 采育结合、合理 性锐减 近海海域 系统的破坏 的过程 放牧、实行禁渔 期制度
的改造和对人类活动的规划、管理等。
二、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永续、长久的发展方式,它不仅能促进当代社会的进步, 又对后代人的进一步发展留有发展空间,提供相应的条件,其主要观念有: 发展、公平、环境、权利等。具体分析如下: 观念 发展 内容 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方式,尤其是 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 对经济发展而言,可持续发展更具意 义
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大小、风向等
①自然原因
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
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堆积强度等
②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当地的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
政策导向等。
(2)注意事项 ①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 有关方面进行说明。 ②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即包括对自然条件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土壤污染
成因 人体健康有害的农药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喷洒对 固体废弃物污染
环境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交通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生态
破坏 土地盐碱化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水资源短缺
环境
地区、国家之间不能转移污染严重的 人类、国家、个人都享有 权利 享受优美环境的权利,任 何人不能剥夺 物质,不能使生态破坏跨国蔓延,各 个国家、地区、个人及整个人类的决 策和行为应有助于环保并不对其他人 和地区的环境权利造成破坏
2.可持续发展的构成 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 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这三个系统都是在人的管理调控下进行的。 三者间的关系如下: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强调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质量、 强调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它 效益、节能和减少废物。环境保护需要依 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 包括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方面;要实现可 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酸雨
成因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排放的酸性气体增多 降水较多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②使土壤酸化,危 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危及人体健康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最根本途径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研究煤 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等 我国酸雨区(东南部,pH值小于5.6)、重酸雨区(长江三 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和云贵地区,pH值小于4.5), 世界酸雨区:西欧、北美等地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 人口稠密, 降水季节变化 过垦严重 大且多暴雨
退耕还林、植树 种草、改坡为梯
(水土流失) 东南丘陵
土地荒漠化
西北、华北 过度樵采 半干旱区 过牧严重
降水少、气候
干旱、蒸发旺
解决当地群众生
活用能问题、严
盛
禁乱砍滥伐
b级方法技巧 分析某生态问题成因的思路 (1)原因分析
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
①时间方面:同代人之间,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代际之间。 公平 ②空间方面:地区与地区 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 国家与国家之间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为 因果,彼此联系,两者对 立统一,并不是不可调和 的 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 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现代人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 境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 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不要仅注重其 中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
微专题26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含选修)
知识体系填充答案:
①气候干旱 ②气候异常 ③过度樵采 ④水资源利用不当
⑤破坏植被 ⑥围湖造田 ⑦建立保护区 ⑧植被破坏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 当堂巩固 限时自测
一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一、环境问题 1.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
成因
有利
对 策 能源 森林 其他 能源
高纬度地区变暖,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①减少矿物燃料使用;②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③采用清洁新 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 加强国际间合作
(2)臭氧层空洞
成因
影响 对策 典型地区
使用冰箱空调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排放氟氯烃增多, 消耗臭氧 引发皮肤癌、白内障等,一些生物灭绝,农作物减产 减少氟氯烃排放,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加强国际协作 南极上空(春季10、11月)、北极上空、青藏高原上空
滥伐、滥垦、滥牧等使自然植被遭破坏
不合理的灌溉等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
资源
短缺
少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
土地资源短缺
能源短缺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②破坏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 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产生温室效应 ①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影 响 不利 ②引起降水和干湿变化,如干旱半干旱地区因蒸发增强会更加干旱, 温带草原会退化成沙漠,温带耕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
影响
对生物界
对非生物界 对策
典型地区
3.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生态环 主要分布区 人为原因 滥垦、滥伐, 超出了森林抚 育更新的能力 森林火灾等 自然原因 措施
境问题
森林
封山育林、计划
砍伐、采育结合、
东北、西南、
破坏
草原
华南
退耕还林、改变
林区经济结构
内蒙古、青海、 过度放牧、垦
气候干旱、 退牧还草、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