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
YOUR SITE HERE
第三节
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
LOGO
三、劳动法的基本特征 (一)公法与私法的兼容 (二)劳动者保护法与劳动管理法的 统一 (三)劳动关系协调法和劳动标准法 的结合 (四)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
YOUR SITE HERE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LOGO • 一、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倡国际劳动法的思想家,主要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 和法国社会活动家大卫.李格兰 1818年英首国人欧文上书“神圣同盟”会议,建议制定国 际劳动法。 瑞士是最先同意制定国际劳动法的国家, • 1890年柏林会议是第一次由各国政府正式派代表讨论国际 劳动立法的会议 。 • 1900年国际劳动法协会在巴黎正式成立 • 1905年伯尔尼国际会议通过了《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做夜工 的公约》和《关于使用白磷的公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 两个国际劳动公约。标志着国际劳动立法的正式开始
(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
YOUR SITE HERE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劳动立法概 况 LOGO 一、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一)中国工人阶级争取劳动立法的斗争 (二)北洋政府的劳动立法 (三)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劳动法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 (五)革命根据地的劳动立法 二、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立法 (三)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立法
YOUR SITE HERE
第四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LOGO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 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 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四)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 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YOUR SITE HERE
(3)会员国接受立法的约束具有“自愿性”。
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在通过后并不直接发生效力。公约经成员国 批准才对该成员国有约束力,而成员国是否批准公约,则完全由成员 国自行决定,国际劳工组织无法干涉
YOUR SITE HERE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LOGO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原则
《费城宣言》的10项原则:
YOUR SITE HERE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
LOGO
劳工法规”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有如下特点:
(2)规定最低工时和最高工资,强化雇佣剥 削。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颁布的《学徒法》规定, 在法定限额以上支付工资的要受到处罚,其中取 得工资这笔支付工资者要受处罚更为严厉,对前 者判处监禁22日,而对后者判处监禁10日。
YOUR SITE HERE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
LOGO
四、中世纪以前的劳动关系 五、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劳动关系 “劳工法规” 六、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
YOUR SITE HERE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外国劳动立法简史
LOGO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
LOGO
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别归属于不同主体, 即劳动力的所有者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或 占有者不是同一主体,双方主体为实现劳 动过程才会形成劳动关系。 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农民被驱出土 地而成为除了载于自己人身的劳动力以外 一无所有的自由人即无产者,生产资料被 集中于少数人即资本家手中。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
LOGO
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一)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为资产阶级政府采取法律手段干预劳资关系, 以缓和当时日趋严重的阶级斗争,提供了社会政 治前提。 (二)劳动法的产生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力 再生产是生产力赖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因而,保 护劳动者就是保护生产力,这符合全社会各阶段 利益。
(1)达到充分就业和提高生活标准;
(2)使工人受雇于他们最理想的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技能 与特长,作出最大贡献; (3)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必须在有关方面充分保证, 提供训练,对易地就业的迁移调动等方面提供方便; (4)关于工资、收入、工时和其他工作条件的政策拟定应 能保证将进步成果公平地分配给一切人,将维持最低生活 的工资给予一切失业的并需要此种保护的人;
YOUR SITE HERE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
LOGO
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无产者为谋生存,只得把自己的劳动 力出卖给资本家使用,以取得用于购 买生活资料的工资;资本家为使资本 增值,就必须以支付工资的方式购买 无产者的劳动力,使之与其生产资料 结合,以实现劳动过程。 至此,才大量出现了劳动关系,从而 具备了劳动法赖以产生的前提。
YOUR SITE HERE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
(当事人平等《法国民法典》-----民法 国家干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工厂立法
}保护劳动者(规定工时上限和工资下限) ---劳动法产生
YOUR SITE HERE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YOUR SITE HERE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LOGO
《费城宣言》的10项原则:
(5)切实承认集体判的权利,在不断提高生产力的 情况下,实行劳资双方的合作以及工人和雇主在 制定和实施社会经济措施方面的合作; (6)扩大社会保障措施,以便使所有需要此种保障 的人得到基本收入,并提供完备的医疗; (7)充分保护各业工人的生命和健康; (8)提供儿童福利和产妇保护; (9)提供充分的营养、住宅和文化娱乐设施; (10)保证教育和就业机会均等。
YOUR SITE HERE
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职能 LOGO
1.从事国际劳工立法, 2.监督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 3、在社会政策和管理、人员培训和使用方
面提供技术援助
4.进行劳工问题的研究和教育
YOUR SITE HERE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LOGO
(三)国际劳工组织机构 国际劳工大会 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由每个成员国委派的代表团组成。 各代表团由4名代表组成,其中政府代表2名,工人代表和雇主代表各 1名,各代表权利平等 五个常设性委员会:总务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公约与建议书实施 委员会、提案委员会、资格审查委员会 理事会 它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执行机关。由56名理事组成,其中政府理事28人, 工人和雇主理事各14人(1986年召开的第72届大会将理事会的席位增 加1倍,取消常务理事席位 ) 国际劳工局 它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常设办事机关,同时也是国际劳工大会及其理事 会的秘书处,对理事会负责。它设局长总管其事,并派国际公务员和 技术援助专家在世界各国工作
YOUR SITE HERE
第二章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法的起源
LOGO
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仅用以“契约自由”为原则的民法来调整劳动 关系,已不足以阻止、更无法扭转劳动力资源萎 缩和枯竭的危险趋势。于是,亟需从立法上来限 制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对工人给予足以维持劳 动力再生产的保护。 (三)劳动法的产生是维持自由竞争条件的需要 正是起着平等地限制资本家剥削或者说保障 资本家平等地剥削的作用。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 争正需要这种平等局面。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与发展
(一)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
LOGO
1919年4 月:“国际劳动宪章”。 ★ 191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宣告成立。(当时《凡尔赛和
平条约》还未签订,国际联盟还未产生,而作为国际联盟的一个附设 机构的国际劳工组织却先告成立)
★ 1919年10月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制订 了最初的六个国际劳工公约和六个国际劳工建议书,任命 了理事会。 ★ 国际劳工组织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国际 组织之一 ★ 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1944年起又成为该 组织的常任理事国。1971年11月16日,国际劳工组织理事 会恢复了新中国的席位
YOUR SITE HERE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LOGO 国际劳动立法的内容 关于劳动者基本权利的规定; 关于就业政策、职业介绍、职业保障方面的规定; 关于最低工资、工资保障的规定; 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规定; 产于各类职业安全与卫生的规定; 关于童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的规定; 关于疾病、年老、失业及综合性社会保障方面的规定; 关于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的规定; 关于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的规定; 关于劳动检查与劳动行政方面的规定等。
LOGO (四)国际劳工立法与中国的关系
★在起草和制定《劳动法》的过程中,就适当借鉴了 国外劳动立法的有益经验,特别是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的有关规定。 ★在其内容中,有些是对已批准公约的实施,如实行 每周两天休息制度、制定最低工资办法、禁止使用妇女从 事矿山井下工作、限定最低就业年龄、实行男女工人同工 同酬等; ★而有更多的则是对尚未批准的公约和建议书的采用, 如促进就业政策和措施、反对就业歧视、禁止强迫劳动、 规定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实行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改进社会保险制度、实行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等。
YOUR SITE HERE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LOGO
(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 (1)国际劳工组织章程。 (2)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这是国际劳动立法的最主要形式。国际劳工组织和建议书与其他公约 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公约和建议书都是经国际 劳工大会以主席代表2/3多数票通过,而不要求一致通过;第二,公 约和建议书的法律效力不同,公约一经成员国批准,便在该国产生法 律效力,批准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第三,对公约的解释权,由 国际法院裁决。 (3)国际劳工组织的决议和会议结论。 (4)对国际劳工组织章程以及公约的解释和“判例法”。 其他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 主要包括有:联合国文件尤其是联合国关于人权问题的某些文件;区 域性组织的文件;双边条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