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宽父无晦,袁州刺吏。

宽通略,以文词进,骑射、弹棋、投壶特妙。

景云中,为润州参军,刺史韦铣为按察使,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

转太常博士。

礼部拟国忌之辰享庙用乐,下太常,宽深达礼节,特建新意,以为庙尊忌卑则登歌,庙卑忌尊则去龠。

中书令张说谓宽明识,举而行之。

再迁为刑部员外郎。

有万骑将军马崇正昼杀人,时开府、霍国公王毛仲恩幸用事,将鬻其狱,宽执之不回。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选吏部侍郎,及玄宗还京,又改蒲州刺史。

州境久旱,入境,雨乃大浃。

迁河南尹,不附权贵,务于恤隐。

政乃大理。

改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除太原尹。

赐紫金鱼袋。

玄宗赋诗而饯之,曰:“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

”天宝初,除陈留太守,兼采访使。

寻而范阳节度李适之入为御史大夫,除宽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替之。

时北平军使乌承恩恃以蕃酋与中贵通,恣求货贿,宽以法按之。

檀州刺史何僧献生口数十人,宽悉命归之,故夷夏感悦。

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

及韦坚构祸,宽又以亲累贬为安陆别驾员外置。

林甫使罗希奭南杀李适之,纡路至安陆过,拟怖死之。

宽叩头祈请,希奭不宿而过。

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

然崇信释典。

常与僧徒往来,焚香礼忏,老而弥笃。

累迁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拜礼部尚书。

十四载卒,年七十五。

诏赠太子少傅,赙帛一百五十段、粟一百五十石。

兄弟八人,皆明经及第,入台省,典郡者五人。

(节选自《旧唐书·裴宽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B.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C.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D.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体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投壶,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若不会,就用箭投酒壶代替。

B. 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主要职责是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C. 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

除“蕃”字以外,还有“蛮”“夷”等字眼。

D. 生口本指俘虏。

后以俘虏为奴隶,即用作奴隶的称呼。

从文中语境看,是俘虏之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裴宽官居太常,通晓礼仪礼节。

礼部打算皇帝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裴宽认为庙尊忌卑就可以登堂而歌,否则不可,张说按这种说法予以施行。

B. 裴宽不惧权贵,敢于秉公执法。

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尽管权贵王毛仲想出卖官爵,枉法断案,但身居刑部员外郎的裴宽依然逮捕了马崇。

C. 裴宽关心百姓,深得皇帝赞赏。

他刚来到蒲州任职,久旱的蒲州就下了一场透雨,这件事从侧面表现了裴宽对百姓的体恤,唐玄宗曾赠诗予以褒扬。

D. 裴宽受累被贬,试图躲避灾祸。

裴宽因受韦坚的牵连被贬安陆,罗希奭绕路经过安陆,打算恐吓裴宽,让他自杀,裴宽因怕死上表辞官,出家为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

②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

【答案】(1)C(2)C(3)D(4)①(韦铣)将他引荐为判官,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铣着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

②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到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解析】【分析】(1)本题中,“友爱”是说裴宽性情友爱,而“宦达”是说裴宽的“弟兄”,也就是说“弟兄”应是“宦达”的主语,故应在“弟兄”前断开,排除BD两项;“宦达”的主语是“弟兄”,而“亦有名”的主语是“子侄”,这是两个独立的句子,应在“宦达”和“子侄”之间断开,排除A项,故选C。

(2)C项,“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错误,“蕃酋”应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谓。

故选C。

(3)D项,“裴宽因怕死上表辞官,出家为僧”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意思是“上表请求出家为僧,皇帝下诏不准”,是“上表请求出家为僧”,且皇帝不准。

故选D。

(4)第一句,句首添加主语“韦铣”;“引为判官”省略代词“之”,应为“引之为判官”,“引”,引荐,“为”,动词,做,担任;“清干善于剖断”的主语是“裴宽”,“清干”,清廉干练,“剖断”,剖明决断;“重”,看重;“其”,代词,他的,指裴宽的;“以”,介词,把;“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给他为妻子;“之”,代词,代裴宽。

第二句,“以……为”,用(凭借)……处理“清简”,清廉简约;“故”,所以;“所莅”,所字结构,“莅”,到,“所莅”,到的地方;“之”,代词,代裴宽;“望”,希望;“望”后省略代词“之”,即“裴宽”;“为宰辅”中“为”是动词,担任。

故答案为:⑴C;⑵C;⑶D;⑷①(韦铣)将他引荐为判官,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铣着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

②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到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⑵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

有些文化常识生疏,可以采用语境法。

可以把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

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⑶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语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试题首先要总观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然后把试题选项带入原文相应答题区间进行对照比较,即可找出得失。

设题者常常会从语言的准确与否,因果关系,时空关联,张冠李戴人物事件错位或无中生有等角度出题。

⑷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附参考译文】裴宽父亲名无晦,任襄州刺史。

裴宽通晓谋略,凭借文章出任官孽,骑射、弹棋,投壶等技艺特别精通。

景云年间,任润州参军,刺史韦铣担任按察使,将他引荐为判宫,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镜看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

裴宽转任太常博士。

礼部打算在皇帝的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事情交给太常,裴宽深明礼节,特意提出新的理解,认为庙尊忌卑就可以登堂而歌,庙卑忌尊就应当禁止音乐。

中书令张说认为裴宽见识高明,都按他的想法施行。

经过两次升迁,担任刑部员外郎。

有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当时开府、霍周公王毛仲受皇帝宠幸掌握权柄,准备收受贿赂,出卖官爵,枉法断案,裴宽逮捕马崇,没有回复。

宽性情友爱,弟兄大多官位显达,子侄也有名声,在东京建房同住,八座院落相对,外甥和诬辈都有休息的地方,击鼓吃饭,当代的人都认为这是荣耀的事。

被选吏部侍郎,等刘玄宗返回京城,又改任蒲州刺吏,州里久旱,裴宽来到这里,雨才下透。

升为河南尹,不阿附权贵,致力于救济苜姓,政事于是治理得非常好。

改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后。

担任太原尹。

被赏赐紫全鱼袋。

唐玄宗赋诗赠给他,说:“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

”天宝初年,任陈留太守,兼任采访使。

不久范阳节度李适之入朝任御史大夫,裘宽就接替他破任命为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

当时北平军使乌承恩依仗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和太监通好,恣意贪求财物,裴宽依法查办他。

檀州刺史何僧献上几十个俘虏,裴宽都让他们回家,所以少数民族部落感动高兴。

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列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等到韦坚遭遇灾祸,裴宽又因亲属关系多次被贬,任安陆别驾员外置。

李林甫派罗希奭到南方杀掉李适之,绕路经过安陆,打算恐吓裴宽,让他自杀,裴宽叩头请求,希奭没住下就离开了。

裴宽又怕死,上表请求出家为僧,皇帝下诏不准。

但他崇信佛典,经常与僧徒往来,焚香忏悔,老而弥笃。

多次升迁担任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朝任礼部尚书。

天宝十四载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诏赠太子少傅,赙赠帛一百五十段、米一百五十石。

兄弟八人。

皆考中明经,在朝中和地方任职的有五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贞甫墓志铭归有光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

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

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

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

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

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

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至于一时富贵翕吓①,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

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注】①吓:显赫。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以予之穷于世穷:贫穷B. 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C. 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轻易D. 予甚畏其志畏:畏惧(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其志之勤而止于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C.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D.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而竟以病死(3)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B.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C.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D.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沈贞甫“志之勤”的一组是()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