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

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

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针对信息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之举,该课程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宗旨,是国家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

为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质量,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优化教学导入教学方法
一、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必修课,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然而,如何在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我们教师探索的课题。

本人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科特点
1.基础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既是计算机的入门课,又是计算机的基础课。

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其他课程建立良好的基础。

2.综合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它融合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等多方面的内容。

3.实用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实用性。

学生通过对办公软件的学习,可以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熟练应对一些文档的编排处理;而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又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ie浏览器及电子邮件的使用,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兴趣是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1)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课堂教学应从问题开始,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word 2000基本操作”这一内容时,教师在演示或示范操作中设疑提问,教师先把“关闭应用程序的方法有几种”
这一问题清楚地提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展开争论,举例子、做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通过可见的演示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一些电子小报作品,当学生边欣赏边揣摩时,教师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作品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

其实很容易,我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就可自己动手做出更美的作品来。

”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

(3)任务式
教师在课前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用演示式导入法学习完“word图文混排”后,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行设计一张贺卡,注意文字与图片的合理安排,并且将优秀作品打印出来,并在全班展示。

教师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对比式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笔者将相同数据信息分别用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展示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
息,让学生通过这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

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和好处,明确学习目的。

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2.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学习热情,巩固课堂知识。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巩固课堂知识。

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讲练结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

所以,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教师应注重讲练结合。

讲完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后再出几道题让学生练习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巩固练习。

(2)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繁多的教学内容中“抽丝剥茧”形成精彩的案例,引起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在教师
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志。

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首先想如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会不断探索、创新,互相交流、互相合作,这样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
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理论知识性强的课程。

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计算机系统组成》,如果采取一般的讲解法比较单调,学生容易分心。

但可以将相关内容做成课件,以交互的练习形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比如在讲授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常用设备的小图片,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3.提高计算机教师素质。

计算机教师队伍不仅决定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决定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进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计算机应用基础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把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灵活运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索、独立思考、亲自动手的积极态度,不断探求,不
断总结我们的教学,达到不断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地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都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邵鹏飞.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2.
[2]孙秀青.如何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教学交流·理论版.2009.11.
[3]杨磊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之我见.科技信息.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张渚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