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4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
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上述谚语最适用的省区是A. 黑、吉B. 新、湘C. 豫、晋D. 冀、赣2. 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好处描述正确的是A. 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B. 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C. 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D. 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3. 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A. 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B. 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C. 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D. 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答案】1. C 2. B 3. D【解析】1.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谚语反映了该地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中的暖温带地区,据此结合选项选C。
2. 冬雪覆盖地面时是隆冬季节,此时害虫尚未活,A错;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类似棉被的保温作用;一年中主要的旱情出现时间可能在春、夏甚至秋,但冬季因越冬作物基本不生长状态,旱情并不严重;覆盖的冬雪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也不能提高土壤肥力,据此选B。
3. 大雪出现在冬至之前,此次大范围降雪是在1-2月,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我国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可能出现极夜;我国纬度小于48.5°N及其以南地区都可能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此时段,赤道上日出东南,故其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据此选D。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不管距离多远,在外的游子们都渴望回家和家人团聚,每年数以亿计的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往返于家乡和工作地点,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读2018年(预测)与2017年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比较表和2017年春节前后春运迁徙情况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018年比2017年春运交通压力明显减轻B. 2018年比2017年春运旅客平均在途时间缩短C. 2018年春运道路发送旅客数量下降与私家车保有量增加无关D. 高铁会逐渐成为未来几年春运的最主要交通工具5. 2017年2月1日前后人口迁徙数量较多的主导因素是A. 经济因素B. 传统文化C. 春运政策D. 天气因素【答案】4. B 5. A【解析】5. 2017年2月1日前后为正月初五,各行各业基本开工,此时人口迁徙数量较多源于节后返程务工,因此,主导因素为经济因素,选A。
【点睛】城乡之间的巨大的收入差距是吸引大量农村人口进程务工的最主要因素,这反映了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柳州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一条蜿蜒的柳江绕城而过形成一个壶形,导致柳州市几乎每年都遭遇洪水威胁。
上世纪末柳州市修建了大量防洪堤,将柳江与城区隔离开来。
下图所示为防洪堤一段,在一定季节,河漫滩和部分防洪堤上被附近居民种满了自给为主的蔬菜,此时蔬菜长势旺盛。
回答下面小题。
6. 如图所示照片拍摄的季节最可能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7. 居民可以在此地种植蔬菜最主要是A. 因为河漫滩土壤肥沃,蔬菜品质好B. 因为河漫滩面积广阔,且属于未利用荒地C. 因为蔬菜需水量大,此地灌溉水源充足D. 因为靠近城市,市场广阔,取得经济效益8. 相关部门会铲除防洪堤上的蔬菜和其他农作物,主要是因为其会A. 破坏城市景观协调性B. 施农药化肥带来环境污染C. 给防洪堤带来安全隐患D. 遮挡道路影响居民通行【答案】6. D 7. B 8. C【解析】.........7. 广西平原沃土较少,当地居民在河滩种植蔬菜,其原因最可能是河滩地是荒地,选B。
8. 高秆农作物由于植株高大且根系发达,汛期时会影响防洪,故防洪堤外河滩严禁种植玉米、香蕉等高杆农作物,选C。
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
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
回答下面小题。
9. 该山可能是A. 长白山B. 太行山C. 贺兰山D. 武夷山10. 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9. D 10. C【解析】9. 根据图示可以得出该山地山麓地带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因此该山应位于亚热带,据此结合选项选D。
10. 图中II表示平均最低气温,结合上题,该山为武夷山,1月份山区西北坡属于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且受冷空气影响强烈,气温较低,,据此图中的③符合要求,选C。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1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地时间2017年5月31日,全长480千米,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的蒙内铁路举行通车仪式。
蒙内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铁路穿越东非裂谷带和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沿线火山灰土分布广泛,土质疏松,雨季土壤遇水易软化。
东非铁路建设的远期规划是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等东非6国。
下图为东非局部地区简图。
(1)描述图示地区铁路线及其布局的特点。
(2)说出蒙内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
(3)分别指出内罗毕地区和索马里沿岸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内罗毕所处自然带的成因。
(4)简述蒙内铁路的通车对东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1)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大致为东西走向;分布不均,线路较少(2)地势起伏较大;断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土壤疏松,遇水软化,地基不稳;干季淡水缺乏;野生动物、蚊虫侵袭等。
(3)内罗毕地区为热带草原带,索马里沿岸为热带荒漠带;成因:内罗毕位于靠近赤道的东非高原上,地势较高,空气对流较弱,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带;(4)蒙内铁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东非地区铁路网;增加东非国家的运输能力;促进该地区资源的开发;促进东非各国经济发展;推进东非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
【解析】(1)图示地区铁路线及其布局的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位置、走向、密度的分析。
(2)蒙内铁路建设过程中要穿越山地、大裂谷,地势起伏较大;断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
且沿途多草原气候,土壤疏松,遇水软化,地基不稳;干季淡水缺乏;区域生物资源丰富,沿线可能会遭遇野生动物、蚊虫侵袭等。
(3)内罗毕地区为热带草原带,索马里沿岸为热带荒漠带;内罗毕为热带草原带是因为内罗毕位于靠近赤道的东非高原上,地势较高,空气对流较弱,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带。
(4)大铁路会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区域铁路网更加完善。
具体而言,蒙内铁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东非地区铁路网;增加东非国家的运输能力;促进该地区资源的开发;促进东非各国经济发展;推进东非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
【点睛】铁路线及其布局的特点能够结合图示对位置、走向、密度等进行分析。
修路过程中可能遭遇的自然障碍一般与沿途的地形地势、地质条件、气候、生物等有关;自然带对应气候;,内罗毕位于高原上,为热带草原带;大铁路会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区域铁路网更加完善。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在湖区建立了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
美洲黑杨因原产于美洲而得名,为高大乔木,适应性强,耐水湿,需水量大,又能耐程度不同的碱土,且生长迅速、用途广。
材料二2000年至2005年期间,国家粮价不断下跌,洞庭湖周边一批造纸企业大力推行“林纸一体化”的模式,地方政府为促进农民增收,采用免土地租赁费、低利息贷款等方式鼓励栽种美洲黑杨。
美洲黑杨在洞庭湖区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材料三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督察反馈意见中指出,美洲黑杨在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大面积种植,损害洞庭湖的自然生态。
截至2017年12月6日,保护区核心区里的197万株黑杨,已全部“清零”。
材料四左图为洞庭湖地区位置示意图,右图为一名工作人员在清理美洲黑杨的照片。
(1)试分析美洲黑杨在洞庭湖区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
(2)评价美洲黑杨在洞庭湖地区大量种植的影响。
(3)请你为洞庭湖地区如何取得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外来物种,适应性强,繁殖迅速;粮价下跌,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黑杨生长快,用途广,市场需求大,利润高;政府政策扶持;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薄弱。
(2)利:每年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木材,有利于保护湖区上游山上的林木资源;为调节气候、防风防浪、护岸护堤、农业生产增收,做出了贡献;增加了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
不利: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破坏了湖区原有湿地生态的完整性;加快了湖区泥沙淤积速度,降低了湿地行洪能力,使洞庭湖调蓄洪水能力下降,周边地区发生洪水的概率增大;威胁了鱼类、水生动物和鸟类的生存环境,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3)进一步理顺保护洞庭湖生态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调整农业结构,退田还湖还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提高湖区居民收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洞庭湖生态的意识;减少污水、废水的排放,加强环湖区域工业污水、生活废水的处理,做到达标排放【解析】(1)外来物种在引入地生长迅猛往往与其适应性及区域的需求、政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