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汝南周氏宗谱序

汝南周氏宗谱序

汝南周氏宗谱序汝南堂周氏家族宗谱周氏宗谱拾遗饮水思源周姓始祖——周后稷周后稷,名弃,系黄帝玄孙,帝喾之子。

幼随其母姜女原在邰部落长大成人后,发挥聪明才智,教导邰部落人民开垦荒地,种植庄稼,使邰部东人民结束了流动不定的游牧生活。

舜帝见他功勋卓著,给予掌管农业的稷官,史称“后稷”,周姓人尊为始祖。

周平王姬宜臼周敦颐像周敦颐母亲郑氏宋碑残片【渊源】周姓的起源与演变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魏书•官氏志》、《中国姓氏》和《小学必读百家姓》所载,构成当代汉族周姓主要有三大支:古周国、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古周国。

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黄帝之臣有周昌和周书,他们都是周部落的人。

周部落就是古周国,当属黄帝族。

黄帝时代我国西北农业有很大的发展,已经具有打深井、挖水渠、引水灌溉农田的技术。

黄帝之臣周昌和周书大概是最早凿井引水灌溉农田的氏族的首领,他们发展了农业,是当时重要的部落。

周字原义为环绕之意,字型像水井和水渠流道。

因此,黄帝时代的周部落是以显示其氏族技能的图形“周”作为氏族之徽号,进而成为氏族之名。

周氏族一直活动于山西临汾(亦称太原)一带,也是周昌的古周国之地。

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有神奇色彩的周姓,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至今,仍有一些周姓人尊黄帝之臣周昌为先祖。

第二支出自姬姓。

古今绝大多数的周姓人是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之先祖。

姬姓周的历史始于后稷,后稷名弃,是虞舜时代种稷的农官。

稷即谷子,去壳为小米,是当时西北民族的主要食粮。

后稷管理农业有功,被封在邰之稷山,今称稷王山,位于山西稷山、闻喜、万荣和运城四地交界处。

到了夏朝孔甲时期,夏王朝已衰落,后稷的后裔在商人的逼迫下向北迁移,进入古周国之地山西临汾地区,吸取了黄帝族固有的农耕经验和夏朝的井田制度,创作了区田,发展了农业,壮大了氏族,史称大周。

后又越吕梁山进入屈地,今山西吉县及石楼县屈产河一带。

进入商朝后,后稷的后裔公刘率族人西迁到豳,即今陕西旬邑县西,亦到过陕西武功县的稷山,先周部落开始形成。

商朝后期,公刘的后裔古公亶父南迁到岐山南的周原,建立城邑,正式称周。

经历三代,即古公亶父(周太王)、姬昌(周文王)和姬发(周武王),东进灭商,建立了长达800年之久的周朝。

在夏商1000多年中,周人一直活动在山西境内,直至商朝末期,才西迁和南移进入陕西长安以西地区。

先秦,周氏族名人稀少,史书中仅出现过商末太史周任一人。

正式大批使用周姓是在周朝灭亡之后,也有2300年的历史。

周平王迁都洛邑,即今洛阳,史称东周。

平王少子姬烈封于汝坟,今河南叶县东,至十八代孙姬邕,秦灭周,子孙遂姓周。

到了汉朝,汉武帝刘邦因周仁为周王室的后裔而封之为汝坟侯。

从此以后,这支周姓发展很快,在汉唐时期形成以汝南郡为核心的十几个著名郡望,成为周姓中最大的支派,子孙已经分布到河南、河北、陕西、江西、安徽、江苏、湖北、浙江等地区。

随后在唐朝初进入了福建和广西,唐末周姓已经出现在四川。

清初开始进入台湾地区。

周朝亡国之主周赧王被迁于惮孤,今河南临汝西北,其后代也姓周,这是周平王后裔的另一支重要的姬姓周。

后东迁江苏北部,形成著名郡望沛国的周姓群体。

汉初佐高祖定天下的周勃、周昌,西汉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的周亚夫均为周赧王的后裔,这是周姓自得姓以来最辉煌和发展的时期。

另一支姬姓周出自周武王胞弟周公旦之后。

东周庄王时期,周公旦后裔周公黑肩在朝执政,在周庄王时政变失败而被杀,其后代为避难而改姓周。

这支主要居于山东曲阜一带,后代默默无闻,不见于史书。

第三支源自外族的改姓。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北方地区民族大融合和中国历史上人群大迁移的时期。

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周姓随其他的华北原住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

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周姓中也流入了鲜卑人的基因,北魏献帝之兄的普氏,以及鲜卑姓普屯氏、贺鲁氏等,尤以河南郡望最为著名。

随后金时女真人傲国氏,清朝满洲八旗姓周延氏族后来均集体改姓周。

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周姓汉族了。

【周姓来源主流】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周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

周姓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黄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根据史料考证,周姓是一个姓源复杂的姓氏,周姓的形成和发展,它的起源主要有四个大支系,其中主要的一支周姓源于姬姓。

周姓的祖先是后稷,当时主要定居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一带,传到周武王时,武王灭商朝建立了周朝,立国800余年。

周朝被秦所灭以后,周武王的后代便以国为姓,即以周为姓。

据《河图运录法》记载,周姓还出自于黄帝时期,黄帝的臣子周昌、周书等,他们的后代以周为姓,形成了又一支系的周姓。

另外,据《逸周书》记载,商代时有太子周任,食邑于周地,他的子孙后代以封邑周而得姓。

此外,周姓还有少数民族的改姓和赐姓所形成的支系。

据史料考证,今河南省上蔡县是历史上周姓的郡望,周氏以汝南为郡号,周氏后裔最初主要在河南一带发展和繁衍。

秦汉时期,聚居在河南的一部分周氏后裔开始迁移到江苏省沛县定居,并形成当地的名门望族。

西晋永嘉年间,周氏后裔迁徙到安徽定居。

唐代以后,又陆续迁入福建、浙江和广东等地。

清康熙乾隆年间,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的周氏后裔,逐渐迁移到台湾定居。

据《富春周氏宗谱》记载,南宋庆元至嘉泰年间,南宋大臣周必大晚年时,率家人从杭州迁入富阳新义芳地定居生活。

周必大是富阳周氏的始迁祖。

800多年来,周氏后裔在浙江省富阳市,逐渐形成了新义芳地、东坞山、新登官塘和宜家弄四个支系。

现如今,子孙繁衍了39代,周姓已成为富阳市的大姓,周氏后裔达5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富阳市东坞山和新登镇官塘等地。

在富阳历代周姓名人中,曾任台湾兵备道的周凯,深受人们的称颂。

千百年来,周氏后裔在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据《元和姓篡》记载,唐代元和年间,周氏郡望多达18个地方,并形成了众多的支系。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周姓名人辈出。

据统计,周姓在二十四史中单独列传的有276人,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众多的周氏名人。

秦末有张楚大将周文,西汉有周昌、周勃、周亚夫等名将,三国时有吴国名将周瑜,晋有御史中丞周处,北宋有哲学家周敦颐,元代有音韵学家周德清,明代有画家周文清、周天球,清代有诗人,测字师周亮工等,现代则有著名文学家周树人和周建人,当代则有周姓的杰出代表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

周姓是当今中国众多姓氏中的第9大姓,周姓不仅分布在中国的大江南北,而且还远徙于欧美、东南亚及许多国家和地区。

【关于“周”字】甲骨文中的“周”字,最初不带“口”字,只表示界划分明的农田,经过衍化,才形成今天的形象。

早期的“周”字《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的:“周,密也。

从用、口。

”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为:“密,山部曰山如堂者,引申训为周致也。

”即周密、完备的意思。

最早的“周”字出现在殷墟以及周原出土的卜辞中,关于甲骨文、金文中“周”的解释,张日舁考证曰:“口像四周田界,其中阡陌纵横,像田中所植,田言种植之地,圄则指四周四至,两者所指不同,而取谊则近,故《成周戈》,周字直作田。

”也就是说,最早的“周”字是指界限分明的农田,田里种满了庄稼。

这种田间阡陌纵横的农田,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国家,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种植各种农作物。

早期周人活动中心在周原地区,都是属于平原地方。

由于纵横交错的农田里种植有密密麻麻的作物,所以“周”字就被训诂为“密”、“周密”的意思。

由于在书写“周”时加上“口”,后来人对“周”的解释就增加了另外的意思。

表示国家政令之所出。

甲骨文、金文中,“周”已经是作为一个方国出现在卜辞与青铜器上,而不再是一片农田。

这与周朝先人的农业生产与迁徙活动有关。

《汝南周氏宗谱序》(宋)朱熹“予尝仰观乾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日翟旋绕,归向犹君之尊而不敢不拱焉。

俯察地理昆仑为华夏之镇而五岳入表,通峰接山献如祖之亲而敢无本焉。

此君亲一理,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

无将之道,莫大于不孝。

为人臣者,所尝鞠躬尽瘁;为人后者,所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者也。

今阅周氏谱牒,上溯得姓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者而能之。

呼噫,世之去祖未远,问其所自而懵然者,有愧于周氏多矣。

宋庆元二年(1196年)晦庵撰”。

《2000版周氏族谱•四言序》渊源我祖,万古流芳。

上古附宝,少典正房。

有感而孕,北斗闪亮。

嫡传两帝,史称炎黄。

黄帝姓姬,炎帝姓姜。

黄帝妻室,共有四房。

二十五子,人丁兴旺。

元妃嫘祖,黄帝正房。

曾孙帝喾,世繁系庞。

一支统周,一支统商。

元妃姜塬,帝喾正房。

其子后稷,专管农粮。

数代嫡传,文王姬昌。

武王伐纣,商汤灭亡。

西周东周,功业辉煌。

建都镐京,后迁洛阳。

平王迁都,周朝改样。

少子姬烈,食采郡望。

今之叶县,繁衍枝广。

传至姬邕,秦立周亡。

改姬为周,念国不忘。

裔孙周仁,十子兴旺。

南迁北垦,多有郡望。

山西临汾,聚居为乡。

明朝初期,移垦入襄。

玉皇庙东,汝河之阳。

侯村西临,居为故乡。

古之人生,诗书农桑。

孝亲事大,首在伦常。

递嬗昭穆,长幼明朗。

文明进步,根却迷茫。

数典忘祖,盖谱无章。

今欲推溯,略示要纲。

【郡望】汝南郡:汉时置郡。

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

【谱系】姬昌<19>即周文王姬发<20>即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年灭商定都镐京始建了长达八百多年的周王朝姬涌<21>周成王 (前1042-前1021)姬钊<22>周康王(前1020-前996)姬瑕<23>周昭王(前995-前977)姬满<24>周穆王 (前976-前922) <<西周朝>>姬扈<25>周恭王 (前922-前900)姬坚<26>周懿王(前899-前892)姬辟<27周孝王(前891-前886)姬燮<28>周夷王 (前885-前878)姬胡<29>周厉王 (前877-前841)共和14年,庚申(前841姬静<30>周宣王 (前827宫涅<31>周幽王 (前781宜臼<32>周平王东迁洛阳中兴周朝<<东周朝>>姬烈<33>平王少子封为汝坟侯尊为周姓始祖即:周烈姬懋<34>第二代世袭汝坟侯姬文<35>第三代世袭汝坟侯姬升<36>第四代世袭汝坟侯姬兴<37>第五代世袭汝坟侯姬晏<38>第六代世袭汝坟侯姬安<39>第七代世袭汝坟侯姬宏<40>第八代世袭汝坟侯姬明<41>第九代世袭汝坟侯姬隐<42>第十代世袭汝坟侯姬寿<43>第十一代世袭汝坟侯姬容<44>第十二代世袭汝坟姬姬休<45>第十三代世袭汝坟侯姬雄<46>第十四代世袭汝坟侯姬晖<47>第十五代世袭汝坟侯姬宽<48>第十六代世袭汝坟侯姬员<49>第十七代世袭汝坟侯姬成<50>第十八代世袭汝坟侯周邕<51>世袭汝坟侯避秦灭杀前朝王室正式改姓---周周秀<52><<秦朝>>周仁<53>汉复封汝坟侯.赐号正公.字季房.徙于安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