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

施耐德电气VDI综合布线系统项目设计方案善用其效尽享其能™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09年目录一、施耐德电气介绍 (3)二、施耐德电气ISC综合布线(VDI)介绍 (6)三、施耐德电气VDI工程业绩介绍及列表 (7)四、项目遵循的国际国内规范 (16)五、项目需求分析 (17)六、设计方案总体描述 (22)七、设计方案实施中的产品描述 (23)八、设计方案各部分的详细描述 (26)九、布线系统项目的施工与管理 (39)十、项目的系统测试、验收、试运行、售后维护组织计划 (44)十一、项目培训计划 (51)一、布线系统项目的施工与管理对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而言,项目品质体现由四个方面来决定的,这包括:合理的设计,线缆、连接件质量,安装的工艺和质量,布线系统的路由环境影响。

保证项目品质的另一个重要的步骤是成立项目的保障小组,例如:有了正确思想和配备合理的人员,然后组织项目的实施。

一个综合布线项目实施的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项目实施要按照TIA/EIA -569A《商业建筑物电信通道和空间标准》进行,方案具体步骤包括:●工程项目的现场勘察●布线工程的设计、规划与管理●桥架、管道的铺设●主干、水平电缆铺设●主配线架和各楼层分配线架端接●各楼层信息插座及其它附件安装●电缆端接和连通测试●电缆标记,每个信息点的认证测试●编写综合布线工程的文件档案●提供给相关部门一套布线工程文件档案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施工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缆线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分支部分,具有面广、量大,具体情况较多,而且环境复杂等特点,遍及智能化建筑中所有角落。

其缆线敷设方式有预埋、明敷管路和槽道等几种,安装方法又有在天花板(或吊顶)内、地板下和墙壁中以及它们三种混合组合方式。

在缆线敷设中应按此三种方式的各自不同要求进行施工。

缆线在天花板或吊顶内一般装设槽道。

在槽道中敷设缆线应采用人工牵引,单根大对数的电缆可直接牵引不需拉绳。

敷设多根4对小对数缆线时,应组成缆束,采用拉绳牵引敷设。

牵引速度要慢,不宜猛拉紧拽,以防止缆线外护套发生被磨、刮、蹭、拖等损伤。

缆线在地板下布线方法较多,保护支撑装置也有不同,应根据其特点和要求进行施工。

除敷设在管路或线槽内,路由已固定的情况外,选择路由应短捷平直、位置稳定和便于维护检修。

缆线路由和位置应尽量远离电力、热力、给水和输气等管线。

牵引方法与在天花板内敷设的情况基本相同。

缆线在墙壁内敷设均为短距离段落,当新建的智能化建筑中有预埋管槽时,这种敷设方法比较隐蔽美观、安全稳定。

一般采用拉线牵引缆线的施工方法。

如已建成的建筑物中没有暗敷管槽时,只能采用明敷线槽或将缆线直接敷设,在施工中应尽量把缆线固定在隐蔽的装饰线下或不易被碰触的地方,以保证缆线安全。

水平子系统完成由楼层配线间到工作区信息出口线路连接的功能。

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电缆桥架的方案,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建筑物,为水平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

缆线敷设注意事项⏹分类标示--表识系统要具有逻辑性,⏹布放张力--要小于86.6N☐1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100N(10kg);☐n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n×50+50(n)。

☐25对大电缆,拉力《40kg,速度不宜超过15m/min。

⏹施工半径☐非屏蔽4对双绞线缆为电缆外径的4倍,施工中为8倍。

☐屏蔽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主干电缆的弯曲为电缆外径的10倍。

⏹配线架侧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1.0~3.0m,工作区为10~30cm。

根据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7,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如下:垂直主干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垂直主干子系统,是由一连串通过竖井垂直对准的接线间组成的,它的走线设计分为两部分。

主干的垂直部分垂直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弱电井内垂直干缆的通道。

这部分采用预留电缆井方式,在每层楼的弱电井中留出专为综合布线大对数电缆通过的长方形地面孔,电缆井的位置设在靠近支电缆的墙壁附近,但又不妨碍端接配线架的地方。

在预留有电缆井一侧的墙面上,还应安装电缆爬架或线槽,爬架或线槽的横档上开一排小孔,大对数电缆用紧固绳绑在上面,用于固定和承重,如果附近有电梯等大型干扰源,则应使用封闭的金属线槽为垂直干缆提供非屏蔽保护。

主干的水平通道部分水平通道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垂直干缆从主设备间到所在楼层的弱电井的通路,这部分也应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的方案,用来安放和引导电缆,可以对电缆起到机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防火的,为垂直干缆提供密封,坚固的空间使线缆可以安全地延伸到目的地,其选材算法与水平子系统设计部分的线槽算法一致。

且若一根线管连续有两个90度的拐角时,应在一处加过线盒,以便拉线时不破坏线缆。

与垂直部分一样,水平通道部分也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余量,以确保在今后系统扩充时不致需要安装新的管线。

缆线敷设注意事项⏹ 确认主干路由中采用的缆线规格、型号、数量、起讫段落以及安装位置,并对缆线进行标示,以便敷设时对号入坐。

⏹ 采用由建筑物的高层向低层下垂敷设,拉力不宜过大,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

要防止拖、蹭、刮、磨等损伤,缆线布放完毕后,在各个楼层以及相隔一定间距的位置设置加固点,将主干缆线绑扎牢固,以便连接。

⏹ 主干缆线如在槽道中敷设,应平齐顺直、排列有序,尽量不重叠或交叉。

缆线在槽道内每间隔1.5m应固定绑扎在支架上,以保持整齐美观。

在遭道内的缆线不得超出槽道,以免影响槽道加盖。

设备间与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安装在大楼设备间与楼层配线间会用到铜缆、光缆配线架以及110型配线架,它们的端接方式有所不同。

以常用的24口六类非屏蔽配线架为例。

⏹ 配线架是提供铜缆端接的装置。

配线架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固定式,一种是模块化配线架。

类别与综合布线接近状况最小间距(mm) 380V 电力电缆%2kV·A与缆线平行敷设130 有-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70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①10① 380V 电力电缆2~5kV·A与缆线平行敷设300 有-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150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②80 380V 电力电缆>5kV·A与缆线平行敷设600 有-方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300 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或钢管中②150⏹固定式配线架的安装按色标接线即可。

分前侧和后侧端接两种。

⏹模块化配线架由一个可装配各类模块的空板和模块组成,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模块类型和数量来安装相应模块,安装端接方法同模块。

它可安装多达48个任意组合的模块化连接器并在线缆卡入配线架时提供弯曲保护。

该配线架可固定在一个标准的19英寸(48.3cm)配线柜内。

安装图片实例如下:工作区的安装⏹工作区地面上的接线盒应防水和抗压。

⏹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盒、多用户信息插座盒及集合点配线箱体的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

⏹每1个工作区至少应配置1个220V交流电源插座。

⏹工作区的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与零线应严格分开。

信息插座的核心是模块化插座与插头的紧密配合。

双绞线在与信息插座和插头的模块连接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

信息插座与插头的8根针状金属片,具有弹性连接,且有锁定装置,一旦插入连接,很难直接拔出,必须解锁后才能顺利拔出。

由于弹簧片的摩擦作用,电接触随插头的插入而得到进一步加强。

信息出口应有明确的标记,面板应符合86系列标准。

信息插座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较小的衰减和近端串扰,以及插入电阻。

如果连接不好,可能要增加链路衰减及近端串扰。

以下为施耐德电气其中一种信息模块的安装步骤图:配线间总体要求楼层配线间的数量应按所服务的楼层范围及工作区面积来确定。

如果该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400个,水平缆线长度在90m范围以内,宜设置一个电信间;当超出这-范围时宜设两个或多个电信间;每层的信息点数量数较少,且水平缆线长度不大于90m的情况下,宜几个楼层合设一个电信间。

电信间应与强电间分开设置,电信间内或其紧邻处应设置缆线竖井。

电信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2,也可根据工程中配线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容量进行调整。

电信间应采用门宽大于0.7m。

电信间内温度应为10~35℃,相对湿度宜为20%~80%。

设备间总体要求每幢建筑物内应至少设置1个设备间,如果电话交换机与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地或根据安全需要,也可设置2个或2个以上设备间。

设备间宜处于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并考虑主干缆线的传输距离与数量。

设备间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线缆竖井位置,有利于主干缆线的引入。

设备间的位置宜便于设备接地。

设备间应尽量远离有干扰源存在的场地。

设备间室温度应为10~35。

C,相对湿度应为2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

设备间内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

设备间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m,采用外开双扇门,门宽不应小于1.5m。

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在地震区的区域内,设备安装应按规定进行抗震加固。

接地、抗电磁干扰、防雷要求对于线缆桥架、线槽、线管机柜用6号接地线连接到大楼的金属接地条上与综合接地系统相连;统一接地:在各配线间和中央控制室内预留接地端子;接地电阻≤1Ω。

电磁非屏蔽:所有线缆均封闭于镀锌金属线槽内。

保护:对于由楼外来的信号线选用防雷防高压的保护器。

在关键的网络设备的数据连线上串接防雷防浪涌电压的网络保护器,建议选用网络保护器。

工程管理综合布线产品本身的质量可以靠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质量检验,而工程质量完全依靠系统集成商,工程承包商。

依靠工程承包商科学,系统化的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要有一系列的工程管理手段和保证措施。

从工程一开始,就要制定了一系列的用户问题答卷,工程管理规章,工程管理表格,工程工序流程,测试技术文件,一直到最后的完工文挡等保证措施,用这些手段和措施原本是模糊的布线工程任务,逐级划分而成为“量化”的任务。

如下是工程项目进度表:整个工程应分阶段来实施,并于年月底完成布线系统的所有任务。

如下为楼层配线架端口连接记录表二、项目的系统测试、验收、试运行、售后维护组织计划系统测试原则我公司全面负责整个综合布线系统项目的现场系统测试工作。

所有测试工作都必须由经过产品制造商认证的工程师参与进行。

测试应采用符合相应精度要求的仪器,未能提供调校证书而根据此仪器产生的测试报告,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该测试结果。

负责测试工作所需的仪器仪表、工具、材料。

所有设备、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时,将会同监理工程师按要求进行检验,如发现不符合相关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报告不符的设备、材料,无条件给予更换。

综合布线系统项目测试工作计划和方案,详细说明测试工作内容、测试方法、测试仪器和仪表,由雇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