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三适应性考试(六)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期末) 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典中经常出现“贵和尚中”,“决今日讼以止明日讼”的语句。
在地方官看来“无讼”是其追求的执政境界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 外儒内法的结果B . 儒学执政理念的追求C . 封建法制的完备D . 追求执政境界的结果2. (2分)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
影响其演变的因素是()①古代帝王所创造②受书写工具影响③有利于交流传播④摒弃传统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④D . ②③3. (2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
以下各项反映了宋明理学这一特点的是A . 宣称“仁义”是最高的道B . 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C .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D . 提出“尊王攘夷”,强调“华夷之辨”4. (2分)《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
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
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 . 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B . “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 . 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 . 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5. (2分)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正确的是()A . 两人都出生在贵族家庭B . 都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C . 两者都主张以德治国D . 两人都提出“中庸之道”6. (2分) (2017高一上·宝坻期中) 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缴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此条款侵害了中国的()A . 司法主权B . 关税自主权C . 领土主权D . 内河航运权7. (2分)日本福泽渝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修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据此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是()A . 洋务运动B . 辛亥革命C . 新文化运动D . 五四运动8. (2分)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 . 增强企业活力B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 .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 (2分) (2018高二下·灌南期中)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跟踪报道。
下列四组文章中发表于这一年的是()A . 《东方风来满眼春》《要搞快一点》《要敢闯》B . 《标准只有一个》《实践标准与科学预见》C . 《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D . 《评“左”比右好》《怎样看待正当的家庭副业?》10. (2分)“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拿破仑()A . 发动雾月政变开启了拿破仑时代B . 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C . 推行《法国民法典》动摇了欧洲封建秩序D . 击退了反法联军的多次进攻11. (2分) (2018高二下·西华期末) 罗伯特·E·勒纳在《西方文明史》中说:“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在此,勒纳强调的是()A . 科学进步具有积极作用B . 科学思想实现了高度普及C . 启蒙思想成为主流思想D . 世界的两种属性高度统一12. (2分)历史学习需要时空想象力。
“1991年的欧洲”会让你想到的词语是()A . 同盟与对峙B . 和解与一体C . 多极与单极D . 解体与一体二、综合题 (共5题;共40分)13. (10分) (2016高二上·铜陵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法律、伦理道德的原则,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摘编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独特贡献》材料二19世纪末,中产阶级的女性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中产阶级女性的主要期待不再是做家务,而是做母亲。
书刊杂志和社会舆论都在宣传这样一种观念:母亲应该关心全家人的身心健康……人们也期待着母亲们能够保留传统的美德和保持女性的特点。
油画《贝尔利一家》中……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男人坐在桌子前的椅子上,这暗示着他是与事业和家外的世界相连的;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站在孩子们中间,则表明她处于“主内”地位。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文化探析》材料三“口红效应”这-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
所谓“口红效应”是指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
尤其是战争期间,政府和传媒都鼓励妇女们涂抹着口红进入工厂或军队,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
由于大工厂多转产战备物质,各个时装公司纷纷承担起口红生产的任务,这保证了口红在战争期间的供应。
美国海军特地开办培训课程,让女兵们学习如何快速完美地化妆,同时还规定,从军女性的口红颜色必须与她们制服上红色臂章和帽子上红色细绳相搭配。
——《美丽与禁忌:口红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和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者社会地位和职责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4. (10分)(2019·贵州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3年3月,罗斯福总统致函美国对外善后救济署署长莱曼,美国政府将全力支持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同盟国参战国家)善后救济工作。
莱曼也深刻意识到:胜利本身不会创造持久和平。
美国曾经帮助欧洲盟国打赢1914~1918年战争,却拒绝以慷慨的馈赠帮助欧洲稳定经济,结果导致经济大萧条和军国主义势力崛起,最终引起全球战争。
为避免重蹈覆辙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必须在直接的馈赠救济和销售或交换救济之间保持谨慎的平衡。
为实现这个目标,总统已经确定,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任务不仅要从事直接救济,而且要帮助战争受害国人民尽快恢复本国必需品的生产和服务。
为执行上述使命,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应运而生。
短短两年间,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将价值39.68亿美元的2410万长吨(即“度、量”单位简称)稀缺资源无偿地馈赠给中国、波兰、南斯拉夫、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意大利等国人民,在世界史上留下闪光的记录。
——摘编自王德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诞生及其使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晚期美国支持对外善后救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成立产生的历史影响。
15. (10分)(2016·中山模拟)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宋代沿袭唐的监察体制,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之一,与谏院构成中央行政监察机构,合称为台谏系统……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的职责范围有严格的区别,到了宋代,谏官的谏诤对象扩大至包括皇帝、宰相、文武百官等,二者事权逐渐呈现出相互渗透的倾向,御史兼有言谏之任,允许谏官弹劾百官,使得宋代监察权独立而强大……宋代君王主张不罪言者,优叙轻责,使谏官能够保持正义,防范权臣,规正过失,促进了宋代皇帝纳谏、士大夫敢谏的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
在选用标准方面,司马光对选择台谏官提出三条标准: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
宋代通过三个层级来对台谏官实施监控,第一层级为君主亲自通过诏令、月课等方式的监控,第二层级为中枢行政部门等中央行政机构的监督,如尚书省可以弹奏御史的失职,主持考绩台谏官,第三层级则主要通过台谏官之间的互劾互监实现对台谏系统的全面控制,形成完善的双向互察机制,实现奖惩分明。
——王洁《宋代台谏制度及其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作用。
16. (5分) (2018高二下·湖南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还给中国另一种影响: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区割成两半,其纵长500英里。
它也在内地接受几条支流的汇入,其结果是黄河的流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
通常河流的水内夹带着5%的泥沙已算相当的多,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夏季可能高至12%,而黄河的流水曾经有过46%的纪录。
其中一条支流曾在一个夏天达到了难以相信的含沙量63%。
所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
这河流的水量在洪水期间和枯水期间幅度的变化又大,更使潜在的危机经常恶化。
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
当周王不能达成这种任务时,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
所以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
材料二:在《春秋》里经常有邻国的军队越界夺取收成的记载。
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孟子》书中提到饥荒17次之多。
在一段章句里提及公元前320年,魏国的国君因为他的辖地跨黄河两岸,曾告诉亚圣当灾荒严重时他须命令大批人民渡河迁地就食。
在这时候鲁国已扩充其疆域5倍,齐国已扩充其疆域10倍。
不难想象,当时各大国要较小国家占有显明的优势。
它们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
材料三: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相当严重,这时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之必要,这项工程终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千古。
所以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中央集权。
全国的国防线大致与15英寸的等雨线符合,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防线,不仅为无数战士留下了辛酸的记忆,也是中国妇女流泪的渊薮。
总之它在地理上构成第三个因素,注定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官僚机构必须置身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体系之下。
——以上材料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阐释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的历史必然性。
17. (5分) (2020高三上·桂林月考) 社会流行词汇反映了社会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