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贝壳》ppt课件
2020/7/29
21
相同之处:
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③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 不同之处:
①<蝉>先抑后扬,<贝壳>直奔主题; <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
极面对,好好活着; ,<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 的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 苟;
2020/7/29
15
本文层次:
拾贝壳—海边拾起
《贝壳》
写贝壳—坚硬精致 悟贝壳—居所精致、一丝不苟 悟生命—做事精致、一丝不苟
2020/7/29
16
②看到这样精美的贝壳让作者想到你什 么?请齐读第3节,勾画出关键的词、 句。
首先,想到了贝壳里的生命(注意“生 命”前的修饰词),为了这个生命, 上苍用心营造了精致的贝壳,而且是 一丝不苟。
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
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
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
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
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
活着。
2020/7/29
20
作业
课后练习三 对比阅读两篇课文,说说它们的
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020/7/29
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
给幸福》等。
4
2、需要掌握的字词
(1)字音
ké贝壳
淘洗táo 脆弱 cuì卑微 i (2)词义
壳
qiào地壳
淘洗: 洗涤。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
卑微: 卑贱微小,地位地下。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
也不马虎。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
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
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
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
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
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2020/7/29
18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③<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生命意 义的阐发中,没有直接表白;<贝壳>的作者则明 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 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2020/7/29
22
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她写诗
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
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
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
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
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
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
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
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
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
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 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儿,空 间要多一点儿,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 的面对它,创造它吗?
2020/7/29
17
2、重点句子赏析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 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 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
上苍: 上天
2020/7/29
5
3、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 要求:注意文中的词语,初步体会文章所表
达的感情。
(2)自读课文,注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 情,要注意朗读的速度(舒缓)
2020/7/29
6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启发 探究 (1)请同学们先观看下面的一些贝
壳图片,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描述和 自己所看到过的贝壳,概括贝壳的 特点,并交流:你看到贝壳时,想 到了什么?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
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
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
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
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
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
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
感动着世界。 2020/7/29
19
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
2020/7/29
1
2020/7/29
关庙中心中学 熊赟 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揣摩词语。 2、通过联系自己的经历、见闻进行 讨论和交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 对生命的感悟。
2020/7/29
3
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
1、走进席慕容 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
2020/7/29
7
2020/7/29
8
2020/7/29
9
2020/7/29
10
2020/7/29
11
2020/7/29
12
2020/7/29
13
2020/7/29
14
(2)课文内容研讨
①阅读课文1、2节。本文直入主题, 一上来就赞美贝壳,作者笔下的这 些小小贝壳有什么特征?
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 间有着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