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论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整洁的城市市容、优美的城市环境是一座城市的品位和城市形象。

简单的行政管理模式已不能跟上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和利益要求。

如何有效管理好我们的城市?我们认为应该发挥处于最基层的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一、社区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一)发挥激发市民参与的作用。

对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做到人人自觉遵守。

一是抓宣传教育,提高辖区居民群众参与的自觉性。

引导居民群众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能做的事情做起,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摒弃乱丢垃圾等不良陋习,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主动引导居民群众自觉爱护和科学利用公共设施,社区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公益性活动,让广大居民群众升华思想、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二是丰富活动内容,营造良好氛围。

社区主要是抓好“五进”活动:即城市管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形成全民皆知、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行动的良好氛围。

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和
支持,使居民更加配合社区开展的治理污染、维护绿化、维护秩序、卫生大扫除等城市管理工作。

三是抓队伍建设,培育居民群众文明意识。

社区健全文明劝导员队伍、城管协管员队伍和城市管理信息员队伍,把每个楼道的楼长、楼道党员骨干纳入信息员管理,社区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建立领导包片、干部包块、居民小组包段制度,做到党员干部人人都有“责任田”,个个都是“保洁员”。

(二)发挥解决问题的作用。

一是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社区每天安排专人接待居民群众有关城市管理的问题反映,定期把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及社区巡查员巡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凡社区能自行解决的立即处理,对社区一时无法或无权处理的,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责任主体部门,并进行跟踪,直至解决为止。

二是解决好服务的问题。

社区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以服务体现管理,在管理中促进服务,各社区居委会明确规定社区干部在城市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按照服务居民、方便居民的原则,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和内容。

(三)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随之带来了许多矛盾纠纷,如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之间的矛盾;依法管理与市民素质之间的矛盾;文明创建与社会习俗之间的矛盾;综合整治与保障民生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大多靠社区来协调解决。

一是社区组织居民监
督城市管理工作。

社区居委会作为居民的带头人和代言人,适时组织居民对基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依法管理、履行职责、服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民主评议。

通过评议,既能帮助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又能充分听取居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居民和政府之间搭建起畅通民意、汇集民智、化解民怨、凝聚民心的平台,使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以充分行使,有效防止因管理服务不到位而引发上访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二是社区监督辖区内物业服务,目前,社区的楼院、小区大多实现了物业管理,物业公司的作用发挥好了,城市管理就上了一个新台阶。

社区加强对物业公司服务质量的指导监督,把辖区内物业公司的治安服务、环境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等纳入社区服务体系之中,推动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物业公司的物业管理的有效衔接,防止由此而引发的社会矛盾,维护社区稳定。

(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要管理好城市就必须与居民群众沟通联系,畅通社情民意,社区处在党和政府了解民意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社区是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信息员。

社区作为党和政府社会管理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承接者,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使社区真正成为政府和社会的连接器,确保党
和政府管理的工作重心移接到社区,工作任务落实到社区,矛盾和问题解决在社区。

二、影响社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症结
现代化大城市,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制约社区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作用因素更加凸显。

(一)社区职责模糊,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

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社区自治流于表面,没有贯彻到实际中去。

目前,社区基本上是扮演“小政府”的角色,社区成了基层政府各个部门的基层单位。

部门把工作延伸到基层、进社区后,把这种做法变成了推卸职责、转嫁负担的借口,没有发挥自身的优势去为社区办实事。

一方面政府包揽一切,街道对社区事务插手过多;另一方面社区行政事务对街道的依赖性太强,直接造成社区以街道办事处下级的身份开展工作,使得居委会的日常工作不得不服从于街道的安排,从而陷入了大量繁杂的具体事务之中,限制了社区自治职能的发挥。

我们的城市管理体制乏旧、执法力量单薄、执法主体不到位,政府部门的工作都延伸到社区,许多工作社区是无法完成的,如清理违章搭建、社区没有建筑审批权;整顿市容秩序、社区没有处罚权;创建工作、社区没有指挥权,导致检查督促显得软弱无力。

据调查,社区承担的工作中,约有70%并不属于自治职责范围,其中大部分本应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过重的事务性工作必然会弱化居委会自治
组织的管理职能,造成了城市管理滞后于城市发展要求。

(二)社区组织力量和城市管理经费不足。

社区专职干部一般只有4名,多的有5名,有少数社区只有3名,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来源等与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极不相适应,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不能实现责、权、利相统一。

社区权力小、责任大、无经费来源导致城市管理工作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情况。

有执法权的部门因力量不足而鞭长莫及,基层社区因不是执法主体和无管理经费,造成整体工作成效不高的现状。

也不能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发挥市民的主人翁精神,导致城市管理治标不治本,处于被动、突击、易反弹的管理状态。

三、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作用的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好的作法。

进一步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激发市民参与、解决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桥梁纽带等作用。

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意识,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行动的城市管理齐抓共管氛围。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精细化、无缝化管理,推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上新台阶。

(二)理顺街道与社区的关系。

街道(政府)和社区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街道的职责是用有效的措施支持社区、做社区的坚强后盾,为社区搭建舞台,给社区留出空间。

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
将部分管理职权下放给社区,做到责、权、利有机结合。

确实提高社区干部的待遇,充分调动社区干部管理城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社区协调社会各方履行城市管理职责,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区与物业、辖区单位以及居民之间的互动沟通、协调机制,使社区成为城市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理顺社区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

理顺社区和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是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一个重点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有近50%的社区和物业公司在日常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

建议将物业管理公司的监督管理权下放一部分给社区,并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根据职能和社区特点,制订出台一套完整的、明确社区和物业管理公司双方关系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或规定,规范社区与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责范围,明确社区对物业管理公司实施指导与监督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建立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

(四)切实减轻社区负担。

为社区减负,关键在于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为社区自治拓展空间。

建议有关部门把工作任务落实到社区后,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扎实实地为基层服务,为社区“松绑”。

真正做到把工作人员配置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工作经费划拨到社区。

(五)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把社区建设作为创新城市管
理体制的“突破口”按照有利于城市管理的原则,调整社区干部的结构,选拔一批年轻、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担任社区领导。

建立多元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居民代表大会、居委会、业主管理委员会、社区志愿者队伍等社区自治性组织建设,形成多种管理主体的管理机制。

并且根据本社区的人口结构特点、群众利益诉求、硬件基础设施、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深入分析,倾听民意,高度提炼,探索符合社区特色的管理模式,打造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亮点。

用亮点服务吸引市民,用亮点形象赢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