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分析及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分析及对策

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分析
塔铺中学:李香学
摘要: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厌学思想非常严重,我就如何分析学生的思想,及如何制止孩子的厌学提出了几种方法。

希望我们的家长及教师都能成为孩子的“雕塑家”。

厌学症是目前大多数中学生中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

关于中学生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阻止的话,就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己的原因,所以说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不单单是学校里的老师造成的。

需要我们全体老师和家长及社会的关注。

学生的厌学行为是普遍现象。

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

家庭环境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孩子未来的“雕塑家”。

因此,孩子厌学是对家长的一些不好的做法的一种对抗,一种抵触情绪的反映。

下面我就从如何尽力的改变孩子的厌学症的方法以及对策进行分析。

我们大多数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家长大多数对“知识改变命运”
这个至理名言都深深的熟悉,并且“运用的都很娴熟”结果了不顾孩子的痛苦,不顾孩子的感受,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漫无目的所谓的“目标”开始给孩子灌输一种莫名的思想。

结果导致了孩子对学校的恐惧,对教师的害怕。

大部分学生开始了选择逃避上学,有的甚至以结束自己的小小生命来表示对家长的反抗。

就这样了家长还是不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错误,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假期,家长们开始乱了,开始慌了,给孩子找,什么钢琴班,武术班,数学补习班,等等。

家长啊!该醒醒了。

一、家庭因素造成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家长的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不合而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

一些初中生在小学时成绩较好(有些好成绩是父母“看”出来的),父母就理想化地认为中学成绩应该好上加好。

而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家长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加。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那种期望值的时候,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会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对自己的要求。

还有一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低,当孩子知道家长的要求很低时,并且很轻松的能达到后,就不在去努力了。

时间久了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家庭富有带来的负效应。

由于家庭的富有,住宅条件、交通、通讯工具等的现代化,外加独生子女自我感觉优越性,等等,不少初中生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惧感。

3.家长过分纵容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认为迁就孩子,让其自由发展,可以使孩子变得独立而有上进心。

但事实恰恰相反,不受限制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没有上进的动力,有的是依赖和懒惰。

他们不知如何为自己确立目标,并按照目标所规定的原则去做事,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4.家长不关心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务,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又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非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也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了好成绩,但对获取好成绩的过程、途径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如“填鸭”般地伏案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5.家庭关系不和带来的负效应
有的初中生还受到严重家庭问题的干扰。

家庭问题会使孩子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使学生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件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很少有孩子会一心钻到学习中去以忘却家庭
的烦扰,大多数孩子会从其他渠道上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从而导致厌学现象的产生。

我们班级就有这么一个学生。

如小鹏父母感情不和,家庭名存实亡,母亲另住别处,父亲每天深夜才回家,两个大人都不顾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教育,于是,小鹏每天回家就是看电视、打游戏,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

二、预防初中学生厌学的方法
卡耐基大教育家说:“孩子的成长史需要良好的土壤的,没有良好的环境培养不出优秀的苗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

”虽然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

防止孩子出现厌学情况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提出几种不成熟的建议
1.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
其实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首先应冷静认真的分析你赋予自己子女的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家长们应该做的是给孩子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孩子的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兴趣特长等爱好,用好“最近发展区”理论来制定孩子的发展计划,千万不能“凌节而施”
2.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
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的影响。

从调查中可知,有的学生厌学与家长的不求上进,不思进取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家长应转变思想,认
真多学点知识,可以学孩子的功课或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些新的理念,以便提高自己教育自己孩子的业务能力吧。

其实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的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很大。

家长首先要持续更新、获取知识和经验,给孩子作出学习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要的基础教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无形之中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喜欢学习,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4.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为子女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尽量减少对孩子心灵的创伤。

专家的研究发现,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

父母要尽可能多地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如何做人的道理。

平时也尽可能主动与学校联系,交流子女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子女成长发展方向。

让子女感觉到家的温暖,从而增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

家长不要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给他们以更多的信心,这样才是一名优秀的“雕塑家”。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我们祖国的希望,你试想如果大部分孩子对上学失去了希望,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目标。

也就是我们说的对上学产生了厌学症,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担心吗?我们的家长害怕吗?所以我们老
师,我们家长,我们社会一定要有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式,独特的方法来引领孩子的前景,来疏导孩子对未来之路的模糊概念。

制止孩子的厌学情绪需要的不仅仅是老师,大多数是家长的心理。

我希望孩子能理解我们的家长,更需要我们的家长来站在孩子的位置思考下你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

如果你的方法方式真确了的话你才是一名合格的“雕塑家”。

否则,你就是一名破坏家。

希望家长老师们都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李邴婷的《高效课堂22条》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1条建议》
卡耐基《大教育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