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少年闰土》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4.《少年闰土》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4.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 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

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 其中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学情分析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初读课文时, 对于鲁迅作品中的一些词语, 学生读来会感到陌生。

一些事物的名称, 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就不必深究。

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 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老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还有一些词, 如“值年” “祭祀”“五行”“闰月” , 老师可作通俗讲解,学生大致了解就可以了。

教学建议
1. 结合单元导语, 简要介绍鲁迅先生。

2.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 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初步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

3. 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这位农村少年的性格特点, 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这些特点的。

4.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弄清少年闰土讲述的四件事情: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四件事情, 作者写得有详有略, 并且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 教学时也应有所侧重。

5.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写作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6. 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两处描写闰土外貌的写法, 描写一下老师或同学的外貌。

7. 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鲁迅的作品——《故乡》。

教学目标
1. 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1 自然段。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4. 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5. 初识鲁迅, 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重点难点
重点:1. 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会写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 学生了解作者及当时的生活背景, 以及文中所涉及的动学生搜集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

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谈话: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 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

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 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 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设计意图: 解题, 通过设疑、提问, 引入课文。

【思路2】
1. 课件出示鲁迅图片。

谈话交流: 大家知道这是谁吗?(鲁迅)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让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课件出示补充介绍。

鲁迅(1881 —1936), 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及大量杂文。

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