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周硕野,男,1981年10月生,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处主任科员,负责烟叶生产管理组工作,本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烟叶育苗到采收各个环节技术管理、生产投入补贴管理、烟叶配套物资管理、定制化生产、产业综合体等,另外本组还承担处室综合材料类工作、分管领导重要会议讲话材料,本人作为组织委员承担了支部党务工作,多次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9年撰写的《从“理念先行”谈河南烟叶高质量发展路径创新》获省局(公司)“青年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烟叶类第一名,烟草学会论文一等奖。
主要科技成果:2007参与的《智能化气流下降式烤房和密集烤房的研究应用》(第八完成人),获洛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2015参与的《多功能高效节能热泵隧道式烤烟系统与装备》,获河南省烟草公司特等奖,2016年参与的《纳米增效技术在烤烟优质高效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第七完成人),获得省科技厅二等奖。
2019年参与的《黄淮烟区烟蚜、烟粉虱和烟草根黑腐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第六完成人),获国家局科技成果三等奖。
从“理念先行”谈河南烟叶生产高质量路径创新周硕野河南省烟草公司,烟叶管理处,郑州市商务外环路15号 450018摘要:本文遵循理念先行、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基本路径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理念,以提升河南烟叶高质量发展竞争优势为目标,提出4个问题:“1.烟叶布局应以什么为先导;2.种植主体是20-50亩职业烟农好还是专业大户好;3.在行业价格政策下品牌烟叶如何发展;4.河南烟叶有哪些途径实现规模的恢复与赶超”。
围绕有关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大农业及烟叶布局、生产方式、品牌建设、产品市场等变化规律,结合行业和河南烟叶实际现状,针对性的提出了4个发展理念及配套路径:1.树立生态为“先”的区域布局理念,走特色化生产之路;2.树立烟农为“伴”的主体培育理念,走专业化生产之路;3、树立科技为“芯”的品牌建设理念,走定制化生产之路;4、树立配方为“主”的战略合作理念,谋求恢复发展之路。
关键词:烟叶生产;高质量;理念;路径习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回顾多年来从事的烟叶生产工作,我们需要思考:当前河南烟叶工作中的一些理念是否符合农业生产规律?是否符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河南实际?比如:烟叶布局应以什么为先导?种植主体是20-50亩“适度规模”的职业烟农好还是专业大户好?在行业价格政策下品牌烟叶如何发展?河南烟叶有哪些途径实现规模的恢复与赶超?今年,国家局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意见下发,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值得我们花点时间深入探讨,以进一步理清河南烟叶未来发展的思路。
一、树立生态为“先”的区域布局理念,走特色化生产之路“遵循生态优先、相对集中原则,保护发展核心烟区、稳定巩固重点烟区。
”——《推动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在今年河南省烟叶工作会议上,指出烟叶布局分散已成为影响我省烟叶稳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可以预见,布局优化将是河南当前和今后烟叶工作的重点。
一般认为,烟叶布局应考虑市场需求、生态基础、技术水平、设施条件、种烟积极性等因素,但这些因素应以哪个为主?从近年来看,市场需求一般作为生产布局的决定性因素,行业分配烟叶计划一般按照工业市场提报情况进行安排。
但众所周知,在当前烟叶市场化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工业需求不一定是真需求,有些是两烟互换的因素,有些是因为管理不规范造成工业想要而不敢要,有些因烟叶未进配方或个别工业自身处于发展调整期造成原料需求摇摆不定,以及基于人员稳定、企业生存、人际关系的因素考虑,特别是计划分解到县环节,市场因素往往更加弱化,各市做法差异大,存在蛮横一刀切的情况。
烟叶布局影响深远,布局不好对烟区长远发展十分不利,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因此,作者认为完全以市场导向布局的做法也许相对公平但欠科学,不符合农业生产规律和目前河南实际。
河南烟叶布局优化应按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生态基础作为先决因素,把生态彰显作为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既要结合市场需求导向,也要采取全省一盘棋等行政干预手段,发挥体制宏观调控优势,解决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力争早日实现生态化区域布局,以更高的起点推进河南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
主要思考:(一)生态是先天资源,河南烟叶不能输在起跑线。
很多事物能在同类竞争中胜出,拥有先天优势很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这些优势靠后期的努力是很难改变的。
生态对于农产品就是如此,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信阳毛尖等地域生态优势都非常明显,烟叶作为农产品,规律是一样的。
烟叶生态学研究显示:温度是烟叶质量风格的决定因素,光照是强化因素,水土是促进因素,充分证明生态的重要性。
河南要发展浓香特色烟叶,首先应把烟叶集中布局在生态最适宜区,占领先天优势,否则与先进产区比烟叶就有先天不足,且这些不足靠技术措施无法弥补。
湖南虽有10个产烟市,但72.3%以上布局在郴州、永州、湘西州,36%布局在郴州(102万担),郴州的54%布局在桂阳;河南发展较好的许昌、三门峡,布局集中且都在生态优势区。
(二)生态是高端原料核心竞争力,未来潜力不可估量。
生态既是自然资源更是心智资源(心智资源是指在人们心中长期形成的对某种事物比较固定的认识),都属于公共资源。
这些资源对我们培育烟叶品牌具有强大的优势。
一般著名农产品品牌在企业化运作之前,已经家喻户晓(心智资源),品牌能快速占领市场,与及时抢占自然和心智等公共资源离不开,这是品牌巨大的溢价基础。
生态与质量息息相关,经过多年积累,工业企业配方人员对烟叶可用性的判断具有明显的产地属性标志,很难改变。
比如东北烟叶,工业的定位是优质填充料,已经决定不可能有大发展。
从河南来看,许昌、三门峡烟叶生态适宜,名声在外,近年来新建立的工业客户一般首选于此,就可见一斑。
河南烟叶要做品牌,首先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些资源,以此为突破点,打开烟叶市场。
(三)烟叶布局调整成本巨大,必须目标坚定不走弯路。
烟叶布局一旦确定,商业投入巨大,人员、基础设施、烟农队伍等都要配套到位,若再做调整难度很大,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不适宜地区种植烟叶,会严重削弱河南烟叶整体竞争力。
市场导向很重要,特别是在品种、技术、质量方面,但烟叶布局不能完全受市场左右,必须循序农产品生产规律制定目标,并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为此甚至可以暂时放弃一些不适宜的工业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在烟叶长远发展中牢牢把握主动权。
同时,建议布局优化采取“自上而下出政策,自下而上搞优化”,因为布局优化涉及面广,成本较大,要加快推进需要上级政策支持;政策出台后,要循序渐进,自下而上优化,比如先把某个市布局优化集中到1个县,再去优化这个市就容易的多。
(四)生态标准有据可依,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获得行业科技一等奖的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重大专项对生态课题已有研究成果,全国行业3次的烟叶种植区划,当前自然形成的核心烟区、重点烟区布局也可做重要参考。
也可借鉴世界先进特色农业做法,比如法国葡萄酒举世闻名,法国建立了葡萄酒法定产区管制系统,根据光、温、水、土等生态因子划分了十大葡萄酒优势产区,葡萄酒质量分级和地理标志产物注册都严格依据以此。
总之,作者认为在我省烟叶生产区域布局中,应坚持生态为“先”的理念,这个“先”既指生态的先天优势,也指在布局中的重要性。
二、树立烟农为“伴”的主体培育理念,走专业化生产之路“加快转变烟叶生产方式,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高烟叶生产质量技术水平”——《推动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一直以来,全国烟农户均规模持续增长,河南户均规模增长更快,从2000年的2.1亩提高到2019年的23.62 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9亩。
但近年来,出现一种较为主流的观点,就是认为种植主体规模应控制在20-50亩,原因一是小农户精耕细作,烟叶质量好。
二是大户管理困难,诉求较多。
为此,当前包括我省在内的大部分产区对大户种植都严格控制。
作者认为,这类观点存在盲目跟从,缺乏长远发展的视角和个体差异的考虑。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我们和烟农的关系。
有人说烟农相当于行业的烟叶生产车间工人,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有人说烟农是衣食父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都不准确。
烟农是按合同订单组织生产的产品供应商,烟农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应该是合作关系。
按照商业普遍规律,合作伙伴越强大,企业竞争力就越强。
其次,要弄清楚烟叶生产在烟草全链条的状况,这个链条上第二产业卷烟加工,第三产业卷烟销售、物流都高度集约化、信息化、现代化,但作为第一产业也是链条最初端的烟叶生产还是小农分散状态,烟农种烟依然很苦、很累,这与其它产业极不匹配,拉低了烟草全产业链整体水平,走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是必然发展趋势。
其三要弄清河南的实际,除豫西部分县外,河南大部分产区交通发达、地势平坦、水浇条件好,非常适宜规模化种植,且经济社会发展比云贵川要发达,农民对种植收益要求高,主体种植规模过低,个体总收益一定低,会缺乏事业吸引力。
所以,笔者认为盲目跟从云南模式或者不愿走出河南过去的发展模式只会阻碍我们烟叶的发展,河南烟叶应以专业化、现代化生产为目标,大胆发展专业大户种植。
对此,我们还需要有逆向思维,专业大户好在哪?主要思考:(一)专业大户种植是中国农业的现实选择。
当前烟叶专业化服务合作社一直是主推方向,服务的重点是各个生产环节的用工,但笔者看遍先进农业国家的农业合作社介绍,基本没有生产用工方面服务,其主要职能是技术咨询指导、科技研发、信息情报、市场对接、权益争取等服务,这些职能在我国基本由政府和行业在做。
烟叶生产期只有120天左右,比如移栽只有10天左右,为此成立一个专门的服务队,10天的收益很难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所以,当前我国农业合作社大多沦为争取政策补贴的工具,空转空挂现象比较严重。
作者认为,包括烟叶在内的中国农业,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大户或现代企业种植,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土地长期持有和规模化种植,才能更好更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二)专业大户种植顺应烟叶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很多人认为大户烟田管理粗放,无法做到精耕细作,常举例说三门峡烟田非常整洁,豫中烟田杂草较多。
反过来看,这是专业大户成本意识增强的表现,不像小农户不计成本的人工投入,这不正为我们开展机械化、现代化生产奠定了思想基础吗?如果主体规模上不去,烟叶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就不存在,实现更无从谈起。
经济社会已经发展,河南烟叶已经永远回不到小农户种植的路子,主体规模的提升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应人为限制,而要正视它,以积极的态度规范推进。
(三)专业大户种植是提升标准化的有效路径。
从烟草产业链看,第二产业的高度工业化需要第一产业原料质量的高度稳定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