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1、概述1.1编制依据(1)《宁夏国电中卫宣和20MWp、大武口10MWp、平罗二期20MWp并网光伏电站工程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2)国家现行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和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其它相关规范;(3)发包单位提供的施工条件、现场实际施工条件;(4)我司科技水平、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施工经验。
1.2工程概况宁夏国电中卫宣和20MWp、大武口10MWp、平罗二期20MWp并网光伏电站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江村,距离桑日县约15km。
桑日县属藏南高原湖盆峡谷区,北靠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南接喜马拉雅山东段,雅鲁藏布江横穿县境,具有典型的“两山夹一谷”的地形地貌特征。
场址区微地貌为念青唐古拉山山前洪积扇,地势北高南低,范围为北纬29º16′39.8″~29º17′2.6″,东经91º53′7.2″~91º53′35.5″。
面积约0.3 km2,海拔3600m~3563m,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桑日县与乃东县县道紧南侧,华新水泥厂及冲木达110kV变电站就座落在场区对岸,沙石料场也在场址附近。
本工程太阳能资源、交通、水电、材料供应及送出条件均较好。
宁夏国电中卫宣和20MWp、大武口10MWp、平罗二期20MWp并网光伏电站,计划2011年12月20日前全部页脚内容1投产发电。
本工程包括以下内容:(1)宁夏国电中卫宣和20MWp、大武口10MWp、平罗二期20MWp并网光伏电站场区场地平整;(2)宁夏国电中卫宣和20MWp、大武口10MWp、平罗二期20MWp并网光伏电站场区主干道工程;(3)宁夏国电中卫宣和20MWp、大武口10MWp、平罗二期20MWp并网光伏电站综合楼土建及装饰工程;(4)宁夏国电中卫宣和20MWp、大武口10MWp、平罗二期20MWp并网光伏电站综合楼给排水(含消防)、电气照明、弱电系统设备安装以及室外配套工程(含污水处理系统);(5)宁夏国电中卫宣和20MWp、大武口10MWp、平罗二期20MWp并网光伏电站综合楼接地及避雷系统;(6)宁夏国电中卫宣和20MWp、大武口10MWp、平罗二期20MWp并网光伏电站电池组件支架基础的土建工程、预埋件、接地系统(埋入部分)制作、安装;(7)逆变器室土建、电气照明及装饰及接地系统工程;(8)水源井、水泵房土建施工?;(9)消防水池和生活水池工程?。
1.3施工条件(1)对外交通条件页脚内容2项目拟选址地江管理区距离山南行署所在地泽当13公里,距离桑日县城15公里,国道318线与省道306线穿境而过,十二五规划建设的拉林铁路也将经过江管理区。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覆盖整个管理区,交通便利,通讯畅通。
(2)施工用水本工程附近的沿线无河流,施工用水从?取水,可满足施工及生活用水需求,生活用水需设置过滤或沉沙设备。
(3)施工用电?110kV变电站距离站区公里,施工用电从变电站接引,通过变压器接到施工作业面的配电柜供电。
(4)施工材料沙石料场在场址附近,可以购买后使用自卸车运输到工作面。
1.4地质条件1.5.1站址区概况拟建的国电宁夏大武口一期10MWp并网光伏电站工程,厂址处于贺兰山东麓,地势由贺兰山前向南及东南倾斜,地貌自北向东南依次为贺兰山山地、山前洪积扇、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及风成沙丘,厂址不压矿也无文物古迹。
1.5.2地形地貌特征及不良地质作用该场地在地貌单元上属于贺兰山东麓山前缓倾斜洪积平原区前缘与银川盆地北段平坦的冲积平原后缘的交接带附近。
地形较为平坦开阔,以荒地为主。
地形较平坦开阔,场地呈西北高、东南低,自然标高在1093~1098m之间,自然坡度约5‰。
除此外未见其它不良地质作用。
页脚内容31.5.3地层结构根据周边建筑勘测资料及本工程勘探点成果,该拟建站址地层主要由晚第四系冲积~湖积层(Q4al+l)构成,岩性主要为粉细砂、粉质粘土与粉土。
根据调查,晚第四系地层厚度大于150m。
勘探深度内地层特征具体描述如下:①-1耕植土(Q4ml):褐黄色~黄褐色,干燥~很湿,松散,成分以粉土、粉质粘土为主,夹有粉细砂。
由于常年耕作扰动,顶部植物根须及虫孔发育。
偶见杂填土,稍密,由粉土、细砂、碎砖渣、石子等混合而成。
该层分布较为连续,层厚一般小于1m。
①-2粉质粘土(Q4ml):青灰色~褐灰色,很湿~饱和,软塑~可塑,具中压缩性。
含少量植物根系、动物贝壳等,具有明显层理,该层中夹有较多粉土和粉细砂薄层或透镜体,部分地段表现为以粉土为主。
土质均匀性差,局部地段该层有缺失,地层分布连续性差。
该层层厚为0.4~0.9m,层底标高为1093.26~1093.97m。
②粉质粘土(Q4al+l):黄褐色~褐黄色,很湿,可塑,具中压缩性。
土质均匀,粘粒含量较高,略具层理,见青灰色钙质斑块及黑色腐殖质斑点。
局部夹有较多粉土和粉细砂薄层或透镜体。
该层层厚为0.8~2.3m,层底标高为1089.26~1092.37m。
②-1粉土(Q4al+l):土黄色~褐黄色,很湿~饱和,稍密~中密,略含粘粒,偶见薄层粉质粘土,局部含砂量较高,岩性接近粉砂。
该层分布较为连续,成层性好,属中压缩性土。
该层层厚为0.6~1.7m,层底标高为1091.42~1093.45m。
③粉细砂(Q4al+l):青灰色~灰黑色,饱和,中密~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暗色矿物次之,含泥量较小,底部偶见零星砾石,砂质纯净,颗粒均匀,分选稍好,分布连续。
该层局部夹有粉质粘土和粉土薄层或团块,部分地段粉粒含量较高岩性接近粉土。
该层层厚为 1.15~15.6m,层底标高为1074.91~1082.87m。
③-1粉质粘土(Q4al+l):青灰色~黄褐色,湿~很湿,可塑~硬塑,具中~高压缩性,含青页脚内容4灰色钙质斑块及黑色腐殖质斑点,略具层理,局部夹薄层粉细砂或粉土。
该层层厚为0.9~2.8m,层底标高为1074.52~1081.97m。
③-2粉土(Q4al+l):青灰色~黄褐色,很湿~饱和,密实,具中~高压缩性,土质均匀性好,略具层理,局部夹薄层粉细砂或粉质粘土,部分地段含砂量较高岩性接近粉砂。
该层层厚为 1.15~2.15m,层底标高为1074.60~1074.62m。
1.5.4冻土深度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附录F(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及周边工程资料,确定该地区地基土的标准冻深为1.0m左右。
1.5.5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特征值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室内土工试验成果、野外原位测试资料并参考周边工程资料及当地的建筑工程实践经验,对全部试验数据进行分层统计整理,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提供的相应公式计算承载力,根据变异系数对承载力数值进行修正。
站址区地基土(粉细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天然重度(kN/m3)页脚内容5注:1.表中标贯击数为修正值。
2.表中“*”表示该指标为经验值。
站址区地基土(粉质粘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页脚内容6天然o(g/cm3)干d(g/cm3)页脚内容7内摩擦角(°)注:1.标贯击数为修正值。
2.表中“*”表示该指标为经验值。
页脚内容8站址区地基土(粉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天然o(g/cm3)干d(g/cm3)页脚内容9内摩擦角(°)注:1.标贯击数为修正值。
2.数值后加“*”号表示该值为经验值。
页脚内容101.5.6建筑场地类别及地震设计参数由于本工程未进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根据所收集周边工程资料,场地覆盖层范围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Vse=250~500m/s,且覆盖层厚度≥5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表4.1.6的相关条款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属Ⅱ类场地,场地土为中硬土。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勘察区抗震设防烈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可按0.40s考虑。
1.5.7土、水的腐蚀性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G中表G.0.1~2和的规定,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Ⅰ类,场地为冰冻区(冰冻段)。
本次勘察共采取扰动土试样51件(5组)进行盐渍土试样相关化验,其分析结果表明:场地土中0~3.0m(仅限于考虑变幅的地下水位变化带即1.5m内)共取试样28件,易溶盐含量多大于0.3%,初步判断场地土存在盐渍土问题。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6.8.2-1及表6.8.2-1,按含盐量分类:有26件试样的易溶盐含量为0.35%~2.84%,属盐渍土,其中弱盐渍土18件,中盐渍土8件;仅有2件试样含盐量为0.23%及0.25%,属非盐渍土。
按含盐化学成分分类,判定其类型主要为亚氯盐渍土,另有7个试样判定为氯盐渍土。
综合判定地基土为中盐渍土,其类型主要为亚氯盐渍土(见表3.7)。
场地土0~3.0m所取的28个试样中除一个试样的Na2SO4含量为1.4%外,其余27个试样的Na2SO4含量均小于1%,根据该地区周边建筑资料及工程经验综合推定可不考虑盐渍土的盐胀性。
据相关工程经验及本次检测结果,场地土可能存在溶陷性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站址区地下水位及其变幅范围内均存在盐渍土问题。
页脚内容11根据本期水样测试结果及周边工程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具有强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由于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农灌或雨季地下水溢出地表),所以土层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等)可按照地下水的腐蚀性考虑,即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强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站址区易溶盐分析成果表页脚内容12页脚内容13注:当土中同时存在氯化物和硫酸盐时,Cl -含盐量是指氯化物中的Cl -与硫酸盐折算后的Cl -之和,即含量=Cl-+SO 42-×0.25站址区易溶盐分析成果表注:当土中同时存在氯化物和硫酸盐时,Cl-含盐量是指氯化物中的Cl-与硫酸盐折算后的Cl-之和,即含量=Cl-+SO42-×0.25本阶段岩土工程有关试验数据代表性有限,建议下个阶段对场地土、水的腐蚀性及盐渍土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不排除其土、水腐蚀性及盐渍化等级有提高的可能。
鉴于土和水两种介质的腐蚀性,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有关规定进行防护。
1.5.8饱和砂土液化评价由于本场地2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构成以粉细砂和粉土为主,地下水位较高,且抗震设防烈为8度,根据《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074-1997)第6.2.2条规定,初步判定该场地土具有液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