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第十二章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8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在排球比赛中,为了获得进攻的成功,当前排队员采用背飞技术时,会有其他队员通过其他进攻手段来掩护,而后排队员会补位加强防守,这些队员间的协同合作体现了高度的__________。
A.人际凝聚力B.合作凝聚力C.社交凝聚力D.任务凝聚力2.职业运动员与俱乐部老板签订合同,履行自己的义务,使团体为完成共同目标努力。
这体现了__________对凝聚力发展的影响作用。
A.典型身份B.球员价值C.合约责任D.社会价值3.团体凝聚力是一种__________的过程。
A.动态B.静态C.成员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D.结合体4.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会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特征。
A.多维性B.动态性C.时间性D.过程性5.__________是指需要紧密团结合作才能获得优异成绩的体育运动项目。
A.互动项目B.共动项目C.团体项目D.个人项目6.在篮球教学中,学生被分成五人一组进行投篮、运球配合练习,这可以促进__________。
A.人际凝聚力B.合作凝聚力C.社交凝聚力D.任务凝聚力7.__________与运动队的比赛成绩有着非常密切和积极的联系。
A.人际凝聚力B.合作凝聚力C.社交凝聚力D.任务凝聚力8.个体成员就团体对其接受程度及社会关系的感知属于__________。
A.团体任务吸引力B.团体社交吸引力C.团体任务一致性D.团体社交一致性9.__________是指很少需要成员间交互作用的体育运动项目。
A.互动项目B.共动项目C.团体项目D.个人项目10.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加努力的倾向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在心理学上属于__________。
A.社会促进B.社会改造C.社会影响D.社会性懈怠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
)11.体育团体凝聚力具备以下特征:__________。
A.多维性B.动态性C.目的性D.情感性12.团体凝聚力测量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
A.社会测量法B.实验法C.问卷法D.丈量法13.下列哪些体育活动能较好的体现团体的任务凝聚力__________。
A.排球比赛中后排队员补位掩护前派队员“背飞”B.NBA比赛中最后几秒钟防守球队突然发动“紧逼”C.某主力队员接受教练安排,放弃个人单项全力参加团体比赛D.前洛杉矶湖人队中超级球星奥尼尔和布莱恩特不和,球队被迫在第二赛季换人14.下列项目中属于共动项目的有__________。
A.射击B.手球C.摔跤D.滑雪15.团体凝聚力与运动表现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有:__________。
A.一般而言,高凝聚力团体比低凝聚力的效能更高B.高凝聚力可以促使成员感受更强的心理动力C.高凝聚力的团体可以促进团体成员参加活动的坚持性D.高凝聚力的团体,活动规范很差时,团体的活动表现通常不高16.团体环境问卷(GEQ)包括__________。
A.团体任务吸引力(ATG-T)B.团体社交吸引力(ATG-S)C.团体任务一致性(GI-T)D.团体社交一致性(GI-S)17.下列项目中属于互动项目的有__________。
A.篮球B.排球C.冰球D.保龄球18.在体育课或学校运动队中增强凝聚力可以__________。
A.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B.提高团体效能C.改善团体成员的消极心境D.激发心理动力,促进运动参与行为19.Carron认为,团体凝聚力的发展模式包括:__________。
A.凝聚力线性模式B.凝聚力钟摆模式C.凝聚力周期模式D.凝聚力交叉模式20.个人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
A.满意度B.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C.合约责任D.团体成员角色三、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21.团体凝聚力分为()和()。
22.()是指团体确立的行为准则。
23.Carron等人在1985年编制的()是体育运动领域中最常用于测量团体凝聚力的测试工具。
24.体育团体凝聚力是指为了实现()和(或)为了满足(),团体粘合在一起、保持一致性倾向的()过程。
25.用于测量团体凝聚力方法主要包括()和()。
26.团体成员是否明确自己在团体中()以及()直接影响着共同目标的实现。
27.Landers等人将体育运动项目划分为()和()。
28.凝聚力的()是体育团体的动机基础。
29.团体凝聚力的发展到最高水平的过程包括()、()、()及()。
30.团体凝聚在一起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和()。
四、匹配题(该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5分。
)31.——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接。
团体任务吸引力(ATG-T)团体非常吸引我团体社交吸引力(ATG-S)我对团体任务的完成贡献非常大团体任务一致性(GI-T)我的团队亲密得像是一个整体团体社交一致性(GI-S)我的团队在完成任务时行动一致五、简答题(该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
)32.请解释团体凝聚力的概念模型。
33.产生社会性懈怠的原因。
34.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有什么区别?哪种凝聚力与团体的比赛成绩联系最紧密?35.体育团体凝聚力具备哪些特征?36.影响团体凝聚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六、论述题(该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
)37.试以某一个学校体育团体的具体情况为例,谈谈影响该团体凝聚力发展的因素。
并提出一些提高该团体凝聚力的途径或方法。
38.试分析团体凝聚力的效益,并以体育运动中的实例说明。
体育心理学第十二章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8 小题,共100 分一、单选题1.D2.C3.A4.B5.A6.C7.D8.B9.B10.D二、多选题11.ABCD12.AC13.ABC14.ACD15.ABCD16.ABCD17.ABC18.ABCD19.ABC20.ABD三、填空题21.空1.任务凝聚力空2.社交凝聚力22.空1.团体规范23.空1.团体环境问卷24.空1.目标空2.成员的情感需要空3.动态25.空1.社会测量法空2.问卷法26.空1.所处的位置空2.扮演的角色27.空1.互动项目空2.共动项目28.空1.目的特征29.空1.形成阶段空2.冲突和极化阶段空3.冲突解决阶段空4.非常合作阶段30.空1.活动任务空2.社会交往四、匹配题31.五、简答题32.群体动力学认为,一个团体既有个人特征,也具有团体特征。
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是个体特征的标志,而团体的一体化或一致性是团体特征的标志。
在群体动力学的基础上,研究者发展了团体凝聚力的概念模型。
这一模型强调每一个团体成员对团体凝聚力的感受包括团体对个体成员的吸引程度(团体对个体的吸引)以及成员对团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感受程度(团体一致性)两类感受。
这两大类感受又根据团体目标的不同分为任务和社交目标。
这样就可以从团体任务吸引力(ATG-T)、团体社交吸引力(ATG-S)、团体任务一致性(GI-T)、团体社交一致性(GI-S)四个方面考察每一个团体成员对团体凝聚力的感受。
33.(1)团体成员认为其他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
如果你把别人看成是懒惰或无能的,你就可能会降低自己的努力程度,这样你才会觉得公平。
(2)群体责任的扩散。
因为群体活动的结果不能归结为具体某个人的作用,个人投入与群体产出之间的关系就很模糊了。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就会降低群体的努力。
34.任务凝聚力是指团体内的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它是与完成团队的目标和指向运动的客体相联系的。
社交凝聚力是指团体队员之间彼此喜欢和彼此愉快地交往的程度,它涉及到友谊、亲和以及社会性支持、人际关系等影响因素。
在团体凝聚力中,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是两个独立的组成部分。
许多研究表明,任务凝聚力与运动队的比赛成绩有着非常密切和积极的联系。
在集体项目的运动队中,比赛的胜利与任务凝聚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对于同样的队伍,如果拥有很高的社交凝聚力但是缺乏任务凝聚力时,他们的比赛成绩往往糟糕的。
35.(1)多维性:体育团体结合在一起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
例如,一支篮球队可能主要是围绕着任务目标紧紧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这个体育团体会面临来自人际关系方面的冲突;而另一支篮球队则可能并没有统一的任务目标,却可能因为人际因素而聚合在一起。
(2)动态性:凝聚力不是一种暂时的状态,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特征。
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会随着时间不断发生变化。
(3)目的性:体育团体无论是由于某一目标任务还是社会原因而聚集形成,所有体育团体都有明确的目的。
凝聚力的目的特征是体育团体的动机基础。
(4)情感性:在团体建设整个发展过程中,团体成员会形成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即使是在一个高任务定向的体育团体当中,随着成员们目的性和社会性的交往、沟通,社会凝聚力得以发展,成员们会感受到种种丰富的情感体验。
36.在团体凝聚力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它的因素可以归纳为环境因素、个人因素、领导因素和团体因素。
(1)环境因素包括团体规模、合约责任、外来压力、团体成员相处时间的长短等。
(2)个人因素有满意度、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以及团体成员角色等。
领导因素主要包括领导行为、领导者的决策风格。
(3)团体因素主要包括团体目标、团体状况和运动项目等。
六、论述题37.提高学校体育团体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⑴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或运动队的团体目标:具体可采用目标设置法。
⑵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具体可采用课堂常规设置法和强化法。
⑶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组建运动队,及时表扬和嘉奖。
⑷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
体育教师或教练要关心和爱护学生,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体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体育教师或教练还要学会掌握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并善于运用这些方法调节学生情绪,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
38.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之间呈正相关。
在那些强调任务凝聚力而不是社交凝聚力的比赛中,在那些强调相互配合而不是个人能力的互动项目中,团体凝聚力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更为重要。
同样,取得优异的成绩可能是提高团体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许多研究通过路径分析得出了成绩对凝聚力的因果关系要更强一些的结论。
增强团体凝聚力除了可以提高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比赛成绩外,还会提高团体效能,增强团体成员的自信心,激发团体心理动力,增加运动员继续参加比赛或学生继续参加体育活动的可能性和面对困难的坚韧性,减少人们在体育运动中的退出行为。
更重要的是,团体凝聚力与活动表现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团体的活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