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专业培养方案执行情况综述一、培养方案制定情况我系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的基本逻辑过程是:按照教务处制定的培养方案制定(修订)的原则和制定(修订)计划,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广泛征集学生对原培养方案的意见和要求,组织专家组分析原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拟定各专业培养方案或修订报告,经学院教学工作会议讨论修改后批准执行。
二、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根据社会需要、医疗卫生改革的发展要求和我系目前实际情况,准确定位专业发展,逐步形成医学检验专业特色,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基础性、实用性人才;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实施课程建设工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增强科研实力,提升科研水平;实践校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拓展就业渠道,培养有仁爱情怀、创新意识、具有特色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性高级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级医院、血站及疾病控制中心、医学类实验室、检验流通领域等部门工作的实用型高级医学检验人才。
三、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根据学科和行业的发展,我们于2008年、2011年、2012年三度对原有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
新的培养计划突出基础教育、强化基本素质、重视实践能力。
与原有培养计划相比,增加了实验课的比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岗位职业能力;增设实用、实训课程;并根据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增加了检验仪器分析技术与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等课程;弱化了一些冗长的基础学科如无机、有机化学等;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和专业英语课。
另外,新的培养计划减少了必修课的比例,增设了一些特色选修课,如科研设计,检验报告单的解读等,加强学生科研意识和临床实践应用。
(一)教学管理文件的规范化建设教学计划在所有教学管理文件中处于领先地位,必须保证先进性和科学性,并能反映专业的办学特点。
为此,我们借鉴了重庆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的教学文件,结合我校生源素质和现有条件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应的教学计划。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等文件也不断的修订并得以完善。
(二)师资建设努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
针对青年教师比例偏高的情况,我们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努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系部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去其他高校学习或医院进修,如2012年,检验教师先后去西京医院、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去参观学习;②支持本校教师考研考博,如李海燕老师已考取第四军医大学博士。
③积极争取出国学习的机会,提高青年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与国际接轨,如黄凤霞老师在2011年去意大利CBM大学学习;④积极聘请兼职教授多名,充实到骨干课程中,协助学科建设。
⑤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科研研讨会,加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的科研交流与合作,提高检验专业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及学术地位。
(三)教材挑选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我们精心挑选教材,教材的质量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
教材应该融传统性、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于一体。
带着这种理念,我们专业全部课程都采用了“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全国优秀的统编教材。
选择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和相关的配套参考资料,立足于卫生部规划的最新版教材,结合自编教材和参考用书作为补充,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类型教材的编写。
近年来本专业参加编写相关课程教材、参考书及专著10余部,其中主编5部。
我们尽量把反映当前有关检验的新理论、新技术的参考书介绍给学生,或补充自编教材,将与临床联系密切的相关最新理论和病例分析吸纳,利用网络资源和电子音像教材作为辅助教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
不断开发网络课程,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教学计划严格落实课堂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我们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和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实行广泛的听课、评课制度,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力度。
每学期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均有规定的听课、评课任务。
听课对象的重点是:新调入教师、青年教师、学生意见较多的教师和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
从各个环节加强教学管理,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进度计划的安排、教材的选用到教师教案的撰写设计、作业的批改和考卷、考试的管理,都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五)课程设置本专业现有临床检验基础及血液检验,临床生化与免疫病原检验两个教研室。
开设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等多门专业课程。
其中主干课程《微生物学检验》已获批省级精品课程。
近三年来,共取得校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共2项,专业教师主持并承担的各级科研项目及质量工程项目10余项。
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3部,荣获各种奖项30余次,2010年医学检验专业被列为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本科专业。
(六)实践技能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检验学生主要从事实验室工作,实验教学是医学检验教学过程中的至关环节,专业课程实验课时可占到总课时的50%左右。
因为学生将来在医院从事的是实践工作,所以,开展实验教学的改革,改善实验教学的条件,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其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势在必行。
近年来,在中央财政和学院大力支持下,医学检验实验示范中心顺利建成。
其硬件设施齐备,办学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极大地了满足教育科研及继续教育培训的需要。
(七)基础设施建设我系部检验中心自2004年3月成立以来,经过近八年的建设,特别是2011年获得中央财政2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后,在实验室面积、先进实验设备购置、师资引进和实验项目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大力度的建设,使之成为全校先进的实验示范中心之一。
目前已经建设有形态、机能、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检验实验室,还有临床模拟综合实训室、无菌室、清洗消毒室、准备室等。
临床模拟综合实训室是模拟医院检验科筹建的,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校时就如身临医院,更直观地接触临床。
实训室配备有全自动血液分析装置、自动血液流变仪、全自动动态血沉仪、多项尿液全自动分析仪、血凝仪、血红蛋白仪、电解质分析仪、多功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等实验设备。
建设后的检验中心不仅保证检验专业所有的实验教学,同时也能满足教师的部分科研。
检验中心现已成为高起点、高规格、高目标、高效发展、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资源共享、优质服务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八)实验课程的建设系部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带动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近几年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系部结合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对实验教学大纲进行调整,改革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把科学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实验课程内容按三个层次进行安排:第一层次为验证性实验;第二层次为综合性实验,通过综合性实验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三层次为带有研究性质的设计性实验,通过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形成了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逐层提高的实验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突出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汇贯通,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独立地设计与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培养效果分析(一)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1)动手能力强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强化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我系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在临床见习、实习期间,能很快转变角色“临床顶岗”,深受带教老师的赞赏。
2)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引导学生早期参加科研训练,包括资料查询、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参加教师课题科研工作,指导学生申报各类课题,2011年检验学生获得院级课题立项7项,发表科技论文11篇,分获西安医学院首届“创新杯”科技论文大赛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优秀奖7篇。
3)考研通过率和一次性就业率提高近年来,由于我系学生动手能力强、科研素质较高,直升研究生人数逐年递增。
考研学校包括重庆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等国家重点院校。
一次就业率直接反映专业培养人才的社会欢迎度,也是衡量一个专业的社会认可的程度,是评估教学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系连续三年的一次就业率达到100%,不少学生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录用。
4)社会声誉好我系近三年来向社会输送本科毕业生 300人左右,毕业生分布范围广,如医院检验科、血液中心、疾控中心、检验检疫局、仪器代理公司、生物制剂公司等,毕业生因“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而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稳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状况。
本专业现有专职专业课教师12人,包括1名校级教学名师。
团队中硕士(含博士)10人,占总教师人数的83%,讲师以上职称9人,占教师总量62%,形成了一支数量保证、结构较合理﹑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师资团队。
1)教学质量高专业课教师教学测评的平均得分在90分以上。
在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教学质量评比”、“优秀教案评比”等活动中,有20余人次获奖。
2)教改/科研立项近3年,共获得省级教改课题2项,省市级科研课题4项;校级教改/科研课题12项;获得西安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分获1,2等奖)。
3)论文发表发表教改、科研论文30余篇。
4)教材编写参加编写课程教材、参考书及专著10余部,其中主编5部。
(三)同行评价较高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成果得到兄弟院校的广泛认可,并在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赞誉本专业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临床,教师授课认真负责,教学水平高;教学层次和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部分教工具有临床检验工作经验,更能切合实际地正确引导学生;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技能训练的水平较高。
先后来我系部考察学习的省内外兄弟院校有:大连医科大学、兰州大学、包头医学院、延安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商洛学院等。
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二〇一三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