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游标卡尺等检测知识培训PPT
游标卡尺等检测知识培训PPT
间隙尺寸
0.5-5
0.1
1.3.3 焊接检验尺使用方法
a)
b)
c)
d)
e)
f)
g)
h)
i)
1.4.1 公差定义、分类
定义:是指允许工件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变动的 范围,用以限制加工误差。它是由设计人员给定的,不能 为零,是绝对值。它反映对制造精度的要求,体现加工的 难易程度。
分类: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
1.6.1 螺栓、螺柱及螺钉的机械性能
性能等级:3.6 、4.6 、4.8、5.6、5.8 、6.8 、8.8、 9.8、10.9 、12.9 共10级 性能等级对应的材料及热处理: 3.6级使用低碳钢,不需热处理; 4.6 、4.8 、5.6、 5.8 、6.8级使用低碳钢或中碳钢,不 需进行热处理; 8.8、 9.8 级使用低碳合金钢(含硼、锰或铬)或中碳钢, 淬火并回火(8.8 HV250-320 9.8HV290-370);10.9级 使用低、中碳合金钢(含硼、锰或铬)中碳钢,淬火并 回火(HV320-390);12.9级使用合金钢,淬火并回火 (HV390-440)
1.6.3 紧固件检验的项目
a 余高测量
首先把咬边深度尺 对准零位,并紧固 螺钉,然后将滑动 高度尺与焊缝余高 接触,高度尺的示 值即为焊缝余高。
b 焊缝宽度
用主体测量角紧贴 焊缝一边,然后旋 转多用尺的测量角 紧靠焊缝的另一边, 读出焊缝宽度示值。
c 错边测量
先用主尺紧靠焊缝 一边,然后滑动高 度尺,使之与焊缝 另一边接触,高度 尺示值即为错变量。
先把咬边深度尺对准 零位基准,并紧固螺 钉,将三点测量面与 工件接触,注意不要 放在焊缝上,锁紧高 度尺,然后将咬边深 度尺松开并放于测量 处,移动咬边深度尺, 其示值即为。
h 角度测量
将主尺和多用 途尺分别紧靠 被测量角的两 个面,其示值 即为。
i 间隙测量
用多用途尺插 入两焊件之间, 测量两焊件的 装配间隙。
1.5.3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工作性能的影响
影响零件运动表面的摩擦和磨损
表面越粗糙,摩擦系数越大,零件运动表面磨损加快。
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和机器的工作精度
对间隙配合:表面粗糙则易磨损,使配合间隙逐渐增大。 从而降低机器的工作精度。
影响零件的强度
表面越粗糙,则对应力集中越敏感。
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
1.6.2 螺母的机械性能
公称高度≥0.8D螺母的性能等级: 4 5 6 8 9 10 12共7种。 公称高度≥0.5D,而<0.8D螺母的性能等级: 04 05共2种。 公称高度≥0.8D螺母相配的螺栓、螺钉及螺柱。 4级螺母 3.6 4.6 4.8 (螺纹直径大于16) 5级螺母 3.6 4.6 4.8 (螺纹直径≤16) 5.6 5.8 (螺纹直径≤39) 6级螺母 6.8 (螺纹直径≤39) 8级螺母 8.8 (螺纹直径≦39) 9级螺母 9.8 (螺纹直径≦16) 10级螺母 10.9 (螺纹直径≦39) 12级螺母 12.9 (螺纹直径≦39)
整刻度: 每刻度为 1mm
0 1 2
45 40
L=2+0.5+46.0*0.01 =2.960mm
利用螺旋传动的原理 :可动刻度每转1周,测微螺杆就沿轴线前进或后退 0.5mm,若旋转n个最小分度(包括估读分度),则L=0.01n毫米。
测量读数=整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估读位)
1.2.3 外径千分尺注意事项 ①测量不同精度等级的工件,应选用不同精度等级的外径 千分尺。 ②根据测量工件大小选取合适量程的千分尺。 ③测量前应校对零位(量程大于25mm的千分尺用标准校对 杆对零)。 ④使用时手握隔热装置。 ⑤千分尺测量轴的中心线应与被测量长度方向一致,不要 歪斜,转动粗调旋钮。当测量面将与工作表面接触时应改 为转动微调旋钮,当发出“咔咔”声后方可读数,最好在 工件上读出。如必须取下应用止动旋钮再轻轻滑出千分尺。 ⑥测量被加工的工件时,要静态下进行测量,不要在工件 转动或加工时测量。 ⑦读数时,小心读错一圈。
公差等级
孔的合格条件:ES>Ea>EI 轴的合格条件:es>ea>ei
标准公差查询
达克罗、机械镀 达克罗:国内命名为锌铬涂层,是一种以锌粉、铝粉、 铬酸和去离子水为主要成分的新型的防腐涂料。与传 统的电镀工艺相比,达克罗是一种“绿色电镀”。
机械镀:是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近二三十年来开始进 入工业应用的一种新兴的表面防护技术。机械镀工艺是 将活化剂、金属粉末、冲击介质和一定量的水混合为浆 料,与工件一起放人滚筒中、借助干滚筒转动产生的机 械能的作用,在活化剂及冲击介质机械碰撞的共同作用 下,在铁基表面逐渐形成锌镀层的过程。
机床的滑动导轨,柱、锥销表面一般精度分度盘,中速转动 的轴径,需渡洛抛光外表面 机床的滑动导轨,滑动轴承轴瓦的工作面。曲轴和凸轮的工 作轴径,高速工作的轴径及衬套的工作面
用不同加工方法得到的Ra
表面粗糙度 Ra μm
0.012 0.025 0.05 0.1 0.2 0.4 0.8 1.6 3.2 6.3 12.5 25 50 100 精 粗
精 精 精 精 粗 粗 粗
粗
粗
R 愈小,零件的加工成本愈高。
1.5.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比较法:将被测表面和表面粗糙度样板直接进行 比较,多用于车间,评定表面粗糙度值较大的工件。 光切法:利用光切原理,用双管显微镜测量。 常 用于测量Rz为0.5~60μm。 干涉法:利用光波干涉原理,用干涉显微镜测量。 可测量Rz值(轮廓最大高度幅度参数)。 针描法:用触针划过被测表面,把表面粗糙度轮 廓放大描绘出来,通过计算处理直接给出Ra值。
1.4.2 形位公差特征及符号
1.4.3 配合定义、分类
定义: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 的关系称为配合。
分类: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孔和轴之间的配合有松有 紧,所以国标规定配合分为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和过盈 配合三大类
间隙配合
孔和轴装配时有间隙(包括零)的配合 基准孔H与相应公差等级的轴a~h形成间隙配合,其 中H/a组成的配合间隙最大,H/h的配合间隙最小,其 最小间隙为零。
过渡配合
孔与轴装配时,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的配合 基准孔H与相应公差等级轴的基本偏差代号j~n形成 过渡配合(n与高精度的H孔形成过盈配合)
过盈配合
孔与轴装配时,有过盈(包括零)的配合 基准孔H与相应公差等级的轴p~zc形成过盈配合(p、 r与较低精度的H孔形成过渡配合)
1.4.4 配合的选择
过盈配合具有一定的过盈量,主要用于结合件间无相对运动、不 需要拆卸的静联接。当过盈量较小时,只作精确定心用,如需传 递力矩需要加键、销等紧国件。过盈量较大时,直接用于传递力 矩。 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因其量小,主要用于 精确定心,结合件间无相对运动、可拆卸的静联接。要传递力矩 时则要加紧固件。 间隙配合具有一定的间隙,间隙小时主要用于精确定心又便于 拆卸的静联接,或结合件间只有缓慢移动或转动的动联接。间 隙较大时主要用于结合件间有转动,移动或复合运动的动联接。
1.1.2 游标卡尺刻线原理(10分度)
主尺
游标
主尺上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10个等分度,总长为主尺上的 9mm,则游标上每一个分度为0.9mm,主尺上一个刻度与游标上的 一个刻度相差0.1mm,分度值即为0.1mm。
1.1.3 游标卡尺读数方法(10分度)
第一步:根据游标零线以左的主尺上的最近刻度读出整数; 第二步:根据游标零线以右与主尺某一刻线对准刻线数乘以分度值(0.1)读出小数; 第三步:将上面的整数和小数两部份相加,即得总尺寸。
1.5.1 表面粗糙度概念 定义:零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称为表面粗糙度
特征:加工后零件表面留下的微细而凹凸不平的刀痕。
表面粗糙度与机械零件配合性质、耐磨性、疲劳强 度、接触刚度、振动和噪声等有密切关系,对机械产 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表1
加工方法 刨削 钻孔 铰孔 镗孔 滚、铣 车 磨 研磨 精
表面形状特征 粗 糙 的
明显可见刀痕
可见刀痕 微观刀痕
应用举例
表面粗糙读较大的加工面,一般很少采用
>5~10 (6.3) >2.5~ 5
半 光
可见加工痕 迹
微见加工痕迹
1.25~ 2.5(1.6)
看不见加工 痕迹
粗加工表面比较精确的一级,应用范围较广,如轴 端面、倒角、垫片的接触面等 半精加工面:支架,箱体,带轮侧面,凸轮侧面等 非接触自由表面,轴和孔的退刀槽,与螺栓头的接 触面 半精加工面:支架,箱体,盖面,套筒等和其它零 件连接而没有配合要求的表面。 表面质量要求较高表面,机床工作台面,组合机床 主轴箱箱座和箱盖的结合面,带轮的工作面,衬套。
10分度(分度值1/10)
20分度(分度值1/20)
50分度(分度值1/50)
1.1.4 游标卡尺注意事项 ①使用游标卡尺,首先看种类(10分度、20分度、50分度) ②使用前先擦净卡脚,然后合拢两卡脚使之贴合,检查主、 副尺零线是否对齐。若未对齐,应在测量后根据原始误差 修正读数或交由计量室进行维修校准。 ③测量时,方法要正确,读数时要垂直于尺面,否则测量 不准确。 ④当卡脚与被测工件接触后,用力不能过大,以免卡脚变 形或磨损,降低测量的准确度 。 ⑤不得用卡尺测量毛坯表面。 ⑥使用完毕后须擦拭干净,放入盒内,并定期进行保养与 周期检定,确保卡尺的准确使用。
1.2.1 外径千分尺外形及构造
外径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器,常简 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 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可以精确到 0.01mm加上估读的1位,可读取到小 数点后第3位(千分位),故称千分尺。
1.2.2 外径千分尺刻线原理
半刻度:每刻度 为0.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