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主题金秋时节年级年段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备人张禄明审核人李长秀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教学内容课文《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丛书《成长乐园》之《秋的踪迹》《秋日童话》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选取了四篇写秋描景的文章,多个侧面丰富了儿童对秋天的感受。
分别是《古诗三首》《秋天的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听听,秋的声音》。
这组教材的内容主题是:金秋时节。
教学本组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主题是: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中,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
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丛书分析:本单元配套主题丛书《成长乐园》共选入18篇文章。
经典诵读中还选入四首与秋天这主题相符的四首古诗。
丛书分为三个版块,以人文主题为主,以素养主题为辅组织文章,具体分析如下:第一版块“秋的踪迹”主要选取了不同作家如严涛、苏联作家尼·斯米尔诺夫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第二版块“秋日童话”以充满童趣的语言写出了红叶、霜这些秋天的景物在秋天里经历的趣事。
第三版块“四季雨歌”写出了四季更迭,雨的不同特点。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35个生字,会写39个字、31个词语。
2.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古诗。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感受秋天的美丽。
5.积累与秋天有关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6.学习写日记。
单元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单元整体预习课,自学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精品讲读课,精讲《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读写结合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的原野》。
第四课时:预习指导课,《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第五课时:略读实践课,《秋天的雨》+丛书《秋之神韵》《北大荒的秋天》。
第六课时:略读实践课,《听听,秋的声音》+丛书《秋天》。
第七课时:组文阅读课,《秋天的味道》、《枫叶礼赞》、《秋天踏着车来了》。
第八课时:习作指导课,学写日记。
第九课时:习作评改课,习作点评。
第十课时:单元整理课,语文园地二。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型】单元整体预习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1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感知主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预习第一单元的两篇课文,预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上的“单元导读”部分,请大家认真读,哪一位同学能从单元导语中读出我们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出示课本的单元导读。
生答。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特别会读书,能从单元导读中提取出最关键的信息。
这一单元我们要去感受秋天的美好,并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写日记。
这节课,我们要预习两篇课文《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二、出示要求,自主预习预习要求:一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能正确认读;标出自然段;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读课文:熟读课文句段,能流利朗读课文。
三读课文:读中有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好批注;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标记。
生自主预习课文,老师巡视。
三、预习检查师:课文预习完了吗?现在,我们进入第一关:生字新词我来读!(一)生字新词我来读1.词语大闯关寒冷、石径、歪斜、赠送、刘海、残留、犹如、君子、橙黄、橘子、挑促织、铺满、脚印、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规则自己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检查、同桌互查。
生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想一想,这里面还有哪个词语是自己不理解的?(二)朗读课文我最棒字词读准了,那么课文读得怎么样呢?下面,同桌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你可以给你的同桌指定一段或几段课文,看谁能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流利。
注意读古诗的时候要注意节奏。
教师抽查。
读后同学评价。
师评:“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三)课文内容知多少既然课文读得这么好,相信同学们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四)疑难我来提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现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全班交流。
(注意:有关重点内容和语文知识的问题留在精读引领课上解决。
)四、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对于两篇课文的具体内容,希望同学们在下节课进一步去学习。
第二课时《古诗三首》【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诗意,体会感悟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寒”“赠”“菊”“橙”这四个字。
4.流利地朗读《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并尝试背诵。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感情诵读。
2.一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生处”、“寒山”等,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
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秋天的《古诗三首》,分别是《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板书古诗题目)齐读课题。
二、学习《山行》。
1.解诗题过渡:看到一首诗,我们首先要知道诗题的意思。
有什么好办法吗?(借助注释、借助课文插图)评价:这是学习古诗最常用的办法。
解诗题:(在山上行走)2.读诗文出示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感。
(本首诗为七言诗,最常用的停顿方式是四三式停顿)屏幕出示,学生练读。
学生展示。
(读错的字正音。
)如果读不好,教师范读。
登上深山,诗人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了,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的是秋季,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请同学们再读古诗。
3.解诗意过渡思考:诗读好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古诗内容。
同学们之前学过的理解古诗的方法有哪些?老师支招:(1)借助注释。
(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2)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生自己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己思考后再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补充。
相关内容教师提醒。
4.悟诗情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是深秋的一天,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行驶在山路上。
山道两旁古木参天,红叶翻飞。
诗人眼前的枫林好似沾着露珠的红玛瑙,又仿佛山坡上飞过的一团团流火,还宛如天边绚丽夺目的朝霞,使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沉醉于迷人的秋色中。
5.配乐读各种形式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能熟读成诵。
三、总结方法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步骤。
解诗题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四、依方法自学古诗《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汇报交流。
(汇报流程同第一首)背诵积累。
五、写字指导指导学生写好“寒”“赠”“菊”“橙”这四个字。
本课其他生字自主练写。
六、总结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除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这几首古诗,古代的文人墨客还留下了许多关于秋天的诗作。
大家课后可以搜集关于秋天的古诗,我们再一起交流。
第三课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的原野》【课型】读写结合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比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指导学生写好“规、印、泥”这几个生字。
4.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完成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比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指导学生写好“规、印、泥”这几个生字。
3.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完成小练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三、指导学生写好“规、印、泥”这几个生字。
“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捺变成了点,右边是“见”,不是“贝”。
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
“印”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
“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
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5、拓展丛书《秋天的原野》找一找比喻句,并说说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五、总结写法,仿照练笔。
1.总结写法:“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作者巧用比喻,使所描绘的景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片断练写。
学习运用小妙招:(1)地方+看见的景物(样子、颜色等)(2)可用上比喻的手法六、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板书设计】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落叶——小巴掌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第四课时《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课型】预习指导课【教学目标】1.会认“钥、匙、缤”等2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背诵《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
师:上课之前考考你,这些古诗你能读一读吗?看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