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地段型水系规划保护思路探讨——以桂林市两江四湖历史水系整治规划为例

历史地段型水系规划保护思路探讨——以桂林市两江四湖历史水系整治规划为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物类型,如特色花卉、特色树种及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植物等。

(5)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临水居民由于与水接近,在风俗、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加之一些与水相关的神话传说与历史典故,从而产生了滨水区的独特文化传统和习俗。

对这些多样化的风俗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发掘地方历史文化的独特}生,为历史地段型水系增加富有特色的内容,并进一步体现出当地人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认识和适应生活的过程和历史。

2.3整治规划的难点根据历史地段型水系整治规划的要点内容,归纳出以下四个方面的难点:(1)历史形态和格局的延续。

历史地段型水系水体的传统形态和格局构成了滨水空间的基本构架,应严格保护并要加强其历史形态和格局。

但是一些重要的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水体格局往往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采取何种思路进行保护或恢复以延续历史的形态和格局是规划研究需要面对的难点。

(2)传统水系景观要素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衔接。

水体、街道及建筑之间的空间构成关系是水系景观要素最重要的组合关系。

水体、街道和建筑三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因所处历史地段的不同,形式也不同。

对历史地段型水系而言传统的要素组合形式能够体现历史上人与水的有机生活环境。

但是传统水系景观要素的组合在规划研究上都必须面对如何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衔接的问题,必须在适应现代人的行为方式需要的同时,依然保持景观多样、历史风韵犹存的典型水系空间环境。

(3)历史地段型水系的可识别性。

历史地段型水系的可识别性在于空间的整体I生更在于空间节点的可识别性。

对于水系周边区域的空间组织关系上的关键点,如~些控制空间或连接空间的点,以及视觉上的焦点或重要的转折点,如何体现景观的特色及环境的历史真实性很值得规划深入研究。

(4)水体污染的治理。

相当—部分历史地段型水系由于周边城市街区基础设施的匮缺,往往成为天然的排水接纳地,成为城市污水的蓄纳场所,造成水质的严重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严重弱化或丧失。

解决水体污染的问题、形成良好的水循环生态系统关系到更大区域城市环境的改善,也是历史地段型水系水环境治理的前提。

在规划中提出何种有效的解决原则或途径已成为规划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标志。

3桂林历史地段型水系“两江四湖”的规划建设实例桂林城市水系主要指市区范围唐宋以来城防水系、水利工程的遗存,由漓江市区段部分江段、桃花江市区下游段及中心区诸内湖——榕湖、杉湖、桂湖、铁佛塘等水系组成,被称为桂林的“两江四湖”。

其中,中心区诸内湖城壕水系是桂林历史地段型水系的核心部分,是桂林历代重要的军事防卫设施所在地,兼具城市水利设施功能,也是市民日常生活依托的重要环境。

地。

铁佛塘则成为被居民住宅包围的孤立水域。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内湖水质污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湖中沉积物逐年增加,湖底标高逐年抬高。

根据1998年统计,榕湖、杉湖、桂湖三湖周围共有各种排水口42处,其中污水口和雨污合流排放口共11处,每天排入湖中污水约10000t,内湖已成为市中心区污染严重的水体。

3.2‘丽i:;:I_四湖”整治规划的思路3.2.1完善历史空间的组织体系,制定:规划目标确立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感知环境。

从历史古城整体保护的角度寻求历史水系保护的思路,突出桂林历史文化环境和自然山水环境相融合的特点,保护桂林山、水、城合一的城市形态特色,建立从城市形态、城市格局到历史水系、历史文化遗存及其环境的系统保护,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

继承城市特定的地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历史水系依托的城市自然山水环境。

在文化遗存保护上突出整体环境:在景观环境上体现古城风貌;在空间结构上强化古城特色;在城市形态上3.1‘冒i:;:][四湖”内湖部分韵基本状况至1999年,桂林‘两江四湖”内湖部分尚余水域面积23.9hm2,平均水深1.5m,仅有小水道彼此相连。

榕湖、杉湖周边已为办公设施、旅游(宾馆)及商业服务、居住、医疗设施用地胞围;桂湖环绕的城市用士也西南、图1。

两江四湖,,历史水系景观体系分析西北为旅游用地,其余为商业、居住图片来源:吴明伟,段进,孔令龙,等.东混合用地及一些办公、医疗等设施用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z].1999.2009年第11期第25卷69 万方数据重塑山、水、城和谐统一的发展模式。

做好水的文章,恢复历史地段型水系“两江四湖”中心区内湖城壕水系与漓江、桃花江等水系的历史连接,形成独特的市内历史水系公园和水域景观,突出城景交融的景观效果,创造优雅、闲趣、宁静的“历史—水~图2宋代桂林城图图4历史文化遗存、城市景观形态与旧城历史形态的共融关系图5“两江四湖”历史水系规划总平面图图片来源:吴明伟,段进,孔令龙,等.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Z].1999.70砚划卿PLannERS城”城市人文空间(图1)。

3.2.2延续空间的历史形态和格局(1)城市水系恢复规划。

贯通节点。

恢复“两江四湖”水系的历史格局,关键措施之一是以宋代水系为参照(图2),以现有水系遗存为基础,贯通节点,实现内湖水域与漓江、桃花江等外江的贯通。

节点之一,是重新开凿叠彩山北麓在近现代城市扩展中被填埋淤塞的木龙湖等旧水道,实现桂湖一木龙湖—漓江间的水系衔接(图3);节点之二,是拓展榕湖与桃花江的水域通道,规划春天湖,将已被分隔的湖塘水系重新连接起来。

确定运}亍=水l立。

未经整治的内湖水面刮氐不-经1998年10月实溅铁湖塘水面高程为152.26ITI,桂湖水面高程为149.23m,榕湖、杉沽日水面高程分别为147.00m和70.00m.木龙湖旧水道外漓;工;工面高程为14,5.76m,规划春天湖外|jI陇江面高程为146.00m。

从建后管理运行的可靠性、经济I’生考虑,运行水位应尽量统一。

考虑到桂林特有的岩溶地质,为避免过多下挖可能造成工程地质隐患,同时为避免水位过多抬升造成浸淹临湖城市道路或地下排水管经反复比较,内湖采用同—水位149.15m,与漓江、桃花江的连接采用船闸等提升设施。

(2)旧城核心区用地布局调整。

弱化“两江四湖”周边市级商贸中心职能,迁出与生态、历史文化保护及旅游发展无关的产业、设施,充实公共开放空间及旅游接待、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设施,挖掘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建设用地资源,将“两江四湖”周边核心区逐步构建成“四区一带”的空间格局,即旅游服务接待区、中心商业购物区,历史水系景观区、明王城文化风貌区、漓江风貌观光带。

(3)编制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规划。

以历史地段型水系为核心,规划应力求建立历史文化遗存、城市景观形态与旧城历史形态的共融关系(图4)。

强化历史地段型水系的可识别性,编制历史风貌控制规划。

以桂林宋代城市格局(静江府城池图)为依据,恢复“两江四湖”历史水系水域空间的历史形态、空间形态、景观形态,恢复水系与周边自然山体、绿地、街区的和谐关系,强化桂林“山~水—城”景观特色,充分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传统特色(图5,图6);延续地方建筑鼬‰在历史水系的临近街区要严格引导建筑形式、色彩、装饰'充分体现地方网格与地区特征,以塑造围绕历史水系的和谐传统风貌与整体环境,强化历史环境的可识别性,再现水系的历史空间格局。

保护历史,l’生建筑与文物、构筑物,制定历史性建筑与构筑物等文化遗存的保护措施。

通过对“两江四湖”历史水系周边环境的梳理,对现存的历史文化遗存如历史建筑、碑刻、古树、古城墙的现状环境作全面评价,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在维护历史文化遗存原真性的同时,对遗存本身进行必要的修葺;改善历史文化遗存的外围环境,使之有机融入临水景观的整治过程,依次建立与之相称的保护与展示环境。

(4)保护独特文化传统和习俗。

维护地域文化特质。

“两江四湖”周边历来是文人骚客的居所,山水书画笔墨、地方戏曲已成为城市文化的—部分。

在“两江四湖”周边环境整治l灰复过程中,同步拟定文化传统恢复的整体方案,分别展示历史名人雕刻与雕塑、诗文碑刻、楹联书画,结合滨水游览设置书画展示与交流场所,以及本地传统戏曲桂剧的演艺场所。

保护延续水上民俗。

依托市区段漓江,在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龙舟竞弱塞—水E传统民俗活动。

结合‘两 万方数据江四湖”水上游览,展示渔民与鱼鹰捕鱼等民俗生活传统。

3.2.3城市水系运行功能的调整(1)实现“两江四湖”景观要素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衔接。

调整水系周边用地功能。

增加‘印盯江四湖”历史水系沿岸的生态景观绿带和历史遗存保护用地,恢复历史地段型水系的历史形态,扩大滨水绿地环境,促进景观序列、空间组织和游览服务的有机衔接,提高旅游环境容量。

(2)将水系的保护与旅游服务相结合。

赋予“两江四湖”历史水系的旅游观赏功能。

重新规整沿水系两岸第一街区和山间湖边的土地资源,增设旅游服务、休闲游览和文化娱乐等设施,扩大滨水绿地环境,促进景观序列、空间组织和游览服务的有棚衔接,以旅游为载1瓠将“两江四湖”历史水系的文化内涵融八旅游观赏的活动中。

3.2.4生物文化资源保护(1)水体污染的治理。

①清淤。

清除内湖湖底严重沉积的淤泥,是改变水质恶化状况的关键环节,而清淤则是根本性的技术手段。

相比较而言,为减少二次污染,应采用吸泥泵远距离管道输送方式清淤,将淤泥输送到郊外造地或作其他用途。

②工程截污。

作为恢复内湖水质的—个关键性工程措施,必须进行沿湖截污,切断城市污水的注入。

将周边城市街区范围内原有的雨、污合流地下排水管道全部实行分流,沿湖的污水排放口全部截流,引入新建地下排水管网进行集中处理;雨水汇流进入江河或只有部分入湖,将内湖的水体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2)生态保护规划。

①对内湖水系的水环境进行修复。

强化内湖滨水带所具有的滞纳污染物、防止河岸侵蚀、改善空气质量、图3木龙湖景区整治后景观图6榕杉湖景区规划总平面图维持水份循环等功能,从结构、机理、功能和协调四个层次,分别运用构建技术、净化技术、生态技术和恢复技术,探索生态护岸构廷骷眯、内湖水质净化技术和植被景S见建设协调技术等水环境修复技术路线建立滨水景观功能与水质净化【力能相结合的生态环境。

②引入清净水源。

按照流域规划设计,从桂林城北漓江上游引水,引水线路长7.33k:m,与农业用水分开,全线设暗涵管输水,进入“两江四湖”内湖的岗,十弓I水流量达1.35m3/s,保证率为94%。

这样就能使内湖水体得到持续交换,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满足水环境的要求。

⑦开辟水系与周边的生物廊道。

在实现“两江四湖”内湖水系与外江连通的基础上,结合滨水绿地设计,将水系与周围零星的水体相连接,构建多层次的生物通道与栖息场所,有效保护植被群落和生物系统连接。

n[参考文南I][1]黄科宏.历史地段型水系整治规划[D].武汉理工大学,2006.[2]凯文·材奇,著,项秉仁译.JA"-H:J的Ep象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作者简介]黄科宏,高级规划师,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