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ATA接口速度对硬盘性能的影响(对比测试)

SATA接口速度对硬盘性能的影响(对比测试)

SATA接口速度对硬盘性能的影响(对比测试)
当下的硬盘,不论是传统的机械硬盘,还是全电子化的固态硬盘SSD,都普遍使用SATA3.0接口(市面上所有固态硬盘中SATA3是最低标准,还有M2之类新型接 口)。SATA3.0接口也常常称呼为SATA-6Gbps接口,大致相当于每秒600MB的文件传输速度,对比之前的SATA2.0接口刚好快了一倍。当下所有机械硬盘的内部传输率没 有一款可以超过SATA2.0的速度,比SATA3.0差得更远,但是它们都是SATA3.0接口而不是SATA2.0接口。在接口速度大大超越硬盘内部传输速度的情况下,更高的接口速 度到底是有没有必要(注意最新的M2接口速度比SATA3.0还要高得多)?这个接口速度对实际性能影响有多大?经过对比测试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左图:B85主板SATA2.0接口上的SSD测试结果
右图:B85主板SATA3.0接口上的SSD测试结果
测试条件说明: 硬盘速度测试的成绩不仅仅是硬盘和接口决定(尽管它俩起主要作用),还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相关: 1、 硬盘本身的工作状态关系密切。作为系统盘时,因为有系统和应用程序发起的随机访问,所以测试成绩比单纯作数据盘时要慢且成绩不稳定。本测试中被测硬盘是 单一分区的SSD作为数据盘且没有文件占用(剩余空间不足时会导致SSD性能下降,与SSD自身设计有关。空盘是测试成绩最佳状态)。 2、 由于硬盘读写必有CPU占用,如果CPU性能不足,也会或多或少影响测试成绩。 3、 不同的主板(主要是指芯片组不同)其SATA接口性能也有一定差距(例如同样都是SATA3.0规格,不同的芯片组性能表现还是有一点点差距,但不会太大)。同一 块主板,其SATA设置的工作状态(即CMOS-SATA接口参数中IDE-AHCI-RAID模式)也对接口速度影响很大。以上三种工作模式工,AHCI性能最好,其次是RAID模式。注 意:RAID模式时并不要求硬盘一定要组成阵列才能工作,任何在其他电脑上以AHCI或IDE模式工作的硬盘,挂在RAID模式的SATA接口上原有数据文件即能正常访问,这 时这个单个的硬盘成为“虚拟阵列盘”,也就是传统模式,可正常读写。但测试证明此时硬盘性能会稍有下降,可能是RAID管理进程要多消耗一些接口传输能力。唯一要 强调的是,IDE、AHCI和RAID三种模式中只有IDE不需要专门的接口驱动,也就是说差不多每个平台都通用,其他两种需要专门的驱动,所以每个系统都是针对特定 的SATA接口模式安装的,模式不匹配时强行启动系统必然出蓝屏警告。 4、 不同的系统平台、不同的测试软件得出的分数并不能直接比较,仅能作为参考。 综合以பைடு நூலகம்理由,最佳的测试平台就是同一电脑主板芯片组上,同时具有SATA2.0和SATA3.0两种接口,而且两者都是芯片组原生接口而不是第三方芯片扩展出来的 (对于相同规格的SATA接口,通常用第三方芯片扩展的SATA接口性能上不如南桥芯片上原生SATA接口,因为第三方芯片通过PCIE总线桥接到南桥芯片上,多了一次接力 过程)。本次测试使用了intel B85芯片组的微星主板,六个原生SATA接口中四个是3.0规格,另外两个是2.0规格,这个平台最方便用同一套软件、硬件进行对比测试,最 大程度排除了不同平台对测试成绩带来的影响。另外该次测试使用了性能极高的CPU(E3-1231V3)和双通道的DDR3-1600内存,所以完全不会影响到硬盘性能发挥,确保真 正体现SATA接口规格的决定性作用。本次测试情形均为AHCI模式。 上面的测试图可以看出,同一块硬盘挂在SATA2.0和3.0两种接口上分别进行测试,硬盘读写速度表现有以下值得注意的地方: 1、 SATA2.0状态下,硬盘速度无法突破260MB,该数值虽然低于SATA2.0的理论速度,但考虑到传输指令时存在“开销”,这个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2、 SATA2.0对硬盘速度最大的消极影响在于小文件且队列深度大的情形,就是图中4K-64线程类似情形。实际使用电脑时,电脑启动时硬盘的工作状态就是以上情形的 典型代表。所以SSD作系统盘启动电脑时,SATA3.0状态会比SATA2.0状态有非常明显的提速,但拷贝大文件时就不会那么明显,除非是内部传输率极高的高端SSD。 3、 SATA3.0规格从数值上看似乎已经大大超越了SSD的实际要求(本测试用的低端的SSD),但从上面的测试看,在4K-64线程测试中,两次测试成绩都远远低于SATA2.0 的理论速度,更不用说SATA3.0了。表面看不论SATA2.0还是3.0,接口速度� 该不影响4K-64线程测试结果,但实际上影响巨大,接近翻倍!分析认为,在小文件大队列 工作状态下,因为传输指令“开销”极大甚至超过了有效数据的大小,但指令并不是存储在硬盘上的真正数据,这些指令在会在主机与硬盘接口之间传输,所以接口速度 对硬盘的性能的影响超过了硬盘自身读写能力。当然,如果硬盘本身控制器芯片指令处理速度足够快,这就要求接口速度越快越好,SATA3.0很可能也不够快,此时就 需要升级到M2等新接口。 4、 以上对比测试结论是,硬盘在小文件大队列工作状况时的性能表现,接口速度是最关键因素。但是大文件传输能力主要是硬盘自身而不是接口速度决定的,此时接 口速度只要略高于内部传输率就不会产生性能下降的情形,再高的接口规格对此都不会有明� 的改善。 5、 实际应用中,如果是系统盘,不论是SSD还是机械硬盘,只要接口速度提高,启动过程必定提速明显。反之接口速度被降速运行时,对系统启动快慢拖累明显,但 对大文件拷贝速度影响相对要小,因为硬盘内部传输率总是低于其接口规格,接口降速运行后二者并不会严重脱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