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新锐建筑师——五十岚淳

日本新锐建筑师——五十岚淳


严寒地区住宅多较封闭。在其室内设置 具有室外感的过渡空间,将居室与此空间 建立视觉关联,这可以给住户一种内外连 续的感受。住宅中的封闭感因此被降低
愿景
立足本土、展望中国建筑界的 “百家争鸣” 谢谢!
三层蝉翼般的半透明窗帘,
俨然是“雾中漫游”的诗意 幻境了。
Buffer Zone”(缓冲区)——M住宅, 旭川,北海道 , 曰本,2009
考虑到地块的周边城市环境包括气候条件都是相对比较恶劣的, 因此设计了缓冲区域 , 由此创造
出安静私密的内部居住空间
挑高的天花和顶部采光,这种由于距离感而带 给人们“场所感”和“空灵感”的中性空间就 成为居室内部的缓冲空间。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O 住宅
结构: 层数: 基地面积: 建筑面积:
木建筑 单层 1483.65 m2 112.15 m2
这块基地十分开阔,建筑师希望利用这个广阔的基地,在这
种没有限制的条件下探索一种全新的住宅空间布局方式 。
起居室
作为最公共的空间被放置在中 央位置,并设计了一个巨大的 南向落地窗,以获取充足的自 然光线。
五十岚淳
(生于1970,日本北海道)
Jun Igarashi
Born on Hokk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o, 1970
Set up own practice Jun Igarashi Architects Inc., 1997 Instructor of Nagoy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rt1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2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Part3 “Buffer Zone”(缓冲区)——水平&垂直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1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2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Part3 “Buffer Zone”(缓冲区)——水平&垂直
气候适应性
由于北海道冬季气候寒冷,根据室外景观,合理选择开窗位置及大小以降低能耗。
·Part1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2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Part3 “Buffer Zone”(缓冲区)——水平&垂直
Buffer Zone”(缓冲区)——“Layeredhouse”(间之门) 住宅
层高
每个方盒子的高度由各自功能决定,这种错落的高度变化创造了适宜的空间感和亲密 感。作为中心的起居室高度最高,其它方盒子则比起居室稍矮,错落的布置在周围。
气候适应性
由于方盒子的位置是根据日照、通风等自然条件而定,所以整体形态看上去自然而无序,充 满动感。
气候适应性
凹凸处理可在冬季防风,多房间联通中心庭院利于通风
实现室内和室外之间更好的过渡和隔离: 不仅是温度的缓冲、视觉的缓冲,也是从闹市区走入属 于住户的j静谧私人领域时作为空间体验 (心灵上的) 的缓冲。
门廊、玄关、进深
这个长方形的前端,以35厘
米的台阶落差一层层向内推
进,先是日光室,后是一个 学习区域,最后才是起居室 等主要空间。
门廊、玄关、进深
不论冬寒夏热,外界的极端 温度一层层向内递减; 而由内向外到达屋外花园的 过程,业主赞之为“森林的 入口”,加上建筑师装上了
“建筑立于大地,植物亦是根植于泥土,并且花草会随着泥土和气候的变化而 发育成长。我心目中的理想建筑也是像花草一样、能与泥土和环境融为一体的 建筑。” ——五十岚淳
·Part1
建筑作品个展——“状态之构筑”
·Part2
内向的“北海道风味”
·Part3 “Buffer Zone”(缓冲区)——水平&垂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