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新教师之成长中
张红艳
不知不觉当教师已经走过了两个月了,这两个月里,我每天都在努力的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师技能,提升与学生的关系,努力的去记忆每一位同学的名字,去发掘学生的每一点潜力。
从学生学习化学的劲头上看,目前学生对于新学科的兴趣是达到了,渴望更多的走进实验室,渴望了解更多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知识。
截止目前为止,我们走进实验室分别进行了“蜡烛的燃烧及其探究”,“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两堂课分组实验,进行了“物理的变化与性质”,“走进实验室”共四堂课的演示实验,另外开设了“神奇的化学”,“化学与生活——食品”两门特色课,学生普遍兴趣较高,但由于课时量较少,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再清晰,导致部分同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概念模糊,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无法进行正确的分辨。
月考结束,其他8门课程全部参加了月考,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较少,没有参加月考,由此带来的不足是学生对化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时间都花费在语文,数学,英语或者其他学科上,所以督促学生学习化学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
近几天,我在上课的时候,发现了学生身上很多的不足。
检验学生元素的名称及其符号,并检查了常见的仪器的功能及其用途,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元素符号的书写依然有错误,只有个别学生能背诵出来,仪器的书写依旧有错别字。
当检验学生实验室学到的内容时,却发现很多学生不能完整的描述实验课学习到的重难点,不能正确的说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不能根据相应的现象正确说出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空气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上的不同。
总而言之,学生虽然兴趣提高了,但是知识的掌握却不尽如意。
虽然化学本应是初三学习的内容,初二开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掌握相应的知识,靠近中考考纲,依旧是师生努力的方向。
还有两个星期就到了期中考试,我还有很多的方面需要改进。
一、多听老教师的课
作为一名新聘教师,我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今天听了高三李丽霞老师的研讨课,其流畅的语言,缜密的思维,紧凑的知识框架让我很受鼓舞。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味的重复老教师的语言,没有形成自己的讲课风格,是无
法进步。
在当初走进一中东这个大家庭,我就是渴望能借助这个平台,多向优秀的教师去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有朝一日能摆脱教书匠的身份,成为一名名师。
二、实验之余,重难点知识要多次强调
走进化学实验室已经成为了学生对化学课的一种期待,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新奇的事物上,如一些玻璃仪器:烧杯、试管、集气瓶,水槽等,对于实验课学习到的知识却不能加以运用,所以,实验课结束后,要对重点知识多次强调,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在得到兴趣的同学也学习到了知识。
三、化学特色课要有针对的开设
学生现在最期待的就是化学特色课,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但是化学特色课不能漫无目的的开设。
我们设定从化学与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开设,现已对食品方面进行了讲解,得到的响应极高,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以后的路还很漫长,我会不断努力,向名师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