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掌握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
2.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
3.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1)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2)区位选择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2.农业区位的变化类别 具体因素发展变化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发展变化较快判断1.当前我国政府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这反映了政策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 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市场需求。
( √ )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典型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主要类型: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其经营方式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
思考 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属于混合农业吗?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混合农业吗?答案 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只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小,故不是混合农业。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地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探究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大棚的发源地,海南是北京乃至全国的蔬菜基地。
(1)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2)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3)蔬菜大棚主要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什么条件?试分析寿光发展蔬菜大棚的有利条件。
答案(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2)纬度低,光热充足,降水较丰富,一年四季可连续生产。
寿光发展蔬菜大棚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
(3)热量(气温)。
寿光冬季晴天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劳动力充足;种植蔬菜历史悠久;政府的大力支持。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2)社会经济因素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3.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定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具体到某特定区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有一个因素起关键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区位因素。
判定角度典例分析主导因素某区域存在的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区位因素西北地区虽整体干旱,但河西走廊有丰富的地下水水源海南地处热带,可种植多季稻热量新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高,品质好气候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大豆产量高、质量好土壤某种农业类型或农业生产方式的直接成因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改造后形成“基塘农业”地形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土壤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农业布局气候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郊区以肉、蛋、奶生产为主市场南方瓜果蔬菜可大量长途运往北方地区交通、保鲜技术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1)从宏观角度(自然因素)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的判读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最后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2)从微观角度(社会经济因素)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判读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由题干信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图中显示的地形类型是山地丘陵,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布局了水产养殖业、种植业和林业,判定该地农业类型是立体农业。
第2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推进,市场对水果、蔬菜及乳畜产品等农产品需求量扩大,使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呈现种植业比重下降的新变化,反映在土地利用上是粮食种植用地规模减小。
探究点二混合农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降水量线分布图(单位:mm)”,阴影部分表示该国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分布区。
材料二下表示意材料一图中阴影部分农业区主要农事安排。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麦种植犁地(忙碌) 播种(忙碌) 小麦生长季节收割(忙碌)绵羊饲养在牧场上放牧配种(忙碌)剪羊毛(忙碌)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1)说出图中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小麦的种类(冬小麦或春小麦),并据表说出这种农业的优点。
(2)说明甲地区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混合农业。
冬小麦。
优点:有两种主要农产品,市场适应性强;农忙时间基本不冲突,可以合理安排农事;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使农业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
(2)水源短缺。
合理利用墨累河、达令河等河流的水源;合理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区位因素(1)生产特点分布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经营方式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优点①农场已经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来安排农业活动;③农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市场适应性强不利条件水源和灌溉条件解决措施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2)区位因素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其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如下表所示:区位因素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地形平坦开阔土壤土壤肥沃水源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交通发达、便利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机械化机械化水平高科技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政策政府鼓励扶持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B.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C.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D.交替种植小麦、棉花或休耕4.该种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有( )①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②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③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④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 3.A 4.C解析图示农业区为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该农业区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小麦种植或绵羊饲养的量,对市场的适应性强,收入稳定。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不可能投入大量劳动力进行精耕细作。
从图中可看出,混合农业区大部分位于年均降水量500mm左右的地区。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A.小麦、水稻B.小麦、谷子C.玉米、水稻D.水稻、小麦2.影响A、B两地区种植粮食作物种类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条件不同B.海拔高度不同C.水热条件不同D.耕作制度不同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A地区位于渭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B地位于汉江谷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所以A项正确。
第2题,粮食作物种类不同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A地区降水较少,适合耐旱的小麦种植;B地区水热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的生长,所以C项正确。
日光温室是解决青海高原地区冬季蔬菜供给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地农民增收和丰富群众菜篮子的主要生产设施。
据此回答3~4题。
3.青海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D.土壤条件4.青海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瓜果的主要意义是( )A.提高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B.美化城市环境,减轻城市污染C.调节果蔬季节性价格波动,稳定物价水平D.彻底改变青海蔬菜依赖内地供应的被动局面答案 3.B 4.C解析第3题,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进入大棚,但却不易从大棚中散发出去,故大棚改善了当地的热量条件,有利于蔬菜瓜果的生长。
第4题,日光温室大棚的大力发展,有效缓解了青海蔬菜依赖内地供应的被动局面,反季节蔬菜果品适时上市,迫使外地运来的果蔬价格回落,调节果蔬季节性价格波动,稳定物价水平,但不能彻底改变青海蔬菜依赖内地供应的被动局面。
5.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于2017年4月20日在山东寿光隆重开幕。
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
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又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
在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集聚,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技术的逐渐引进,使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
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菜品种,引种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改变蔬菜生长状态,使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1)寿光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2)寿光蔬菜行销全国,甚至出口日本、韩国,其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3)下列措施不适合寿光蔬菜发展道路的是( )A.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B.提高技术含量,培育新品种C.禁用化肥、农药,发展绿色有机蔬菜D.种养结合,形成混合农业模式答案(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日照充足;平原地形,土层深厚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广阔、交通便捷、科技水平高、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等。
(2)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3)D解析第(1)题,利用图文材料中有关信息,运用农业区位理论,从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
第(2)题,蔬菜易腐烂变质,长距离运输必须有便捷的交通与相应的冷藏、保鲜技术。
第(3)题,寿光蔬菜的发展应强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注重品种改良,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向生态、无污染、绿色有机蔬菜方向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