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师范学院数学建模竞赛系列活动活动总结主办单位:数计学院团总支承办单位:数学兴趣社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二日一.活动目的数学建模竞赛是数学知识的真正实践。
它相当程度上模拟了学生毕业后工作时的情况,既丰富、活跃了广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也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随着赛事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数模竞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好载体,而且能充分考验学生的洞察能力、创造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应用分析能力、联想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等等。
数学建模思想正在融入数学主干课程中,推动着高校的教育改革。
本次竞赛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同时,培养大学生们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以及诚信意识和自律精神的塑造。
二.活动意义我校以往许多参加过竞赛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在毕业设计和研究生阶段学习中表现出明显优势,得到用人单位和研究生导师的普遍认可。
通过数学建模,使将会使我校大学生终生难忘,终生受益;使当代大学生更加成熟地对认识人生,认识外界,同时会增加我们的耐心,对待事情不在那么浮躁,让我们不在惧怕任何困难。
三.活动宗旨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四.活动时间2013年11月20日——2014年9月21日08:00五.活动地点文科楼阶梯教室1 计算机实验室223 225 227 210 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六.活动对象数学建模小组所有成员,数学建模34个参赛队以及数学建模爱好者七.活动内容提到数学竞赛,人们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在严肃安静的考场,选手冥思苦想、孤身奋战的情景。
而数学建模竞赛全然不是如此。
它没有固定的考场,选手们翻书查资料、上网下载、激烈争论,到处跑来跑去也没人管,俨然就像一个科研课题组在突击完成一项任务。
1.题目说明题目由工程技术、管理科学中的实际问题简化而成,没有事先设定的标准答案,但留有充分余地供参考者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2.参赛形式三名大学生组成一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自由地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和任何软件,在三天三夜时间呢分工完成一篇论文。
3.竞赛指导老师刘媚房琦贵董白英马学梅刘锦峰马旭杨纪华郑利珍陈耀庚徐丽王芬李国奇路万顺田彦山翟昌盛周春梅4.组队方式尽可能地让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一队,以利学科交叉;尽可能地让能力、素质方面不同的学生(创新能力强的,认真踏实的,有组织能力的,文笔好的,……)组成一队,以利优势互补;尽可能地让学生在队内充分磨合,达成默契,形成“领袖”。
5.注意事项(1)吃透题意,确定题目;(2)查阅资料、实际调查要适度;(3)保证基本模型和求解的完成,在此基础上完善改进;(4)根据建模的要求,可以增加、删除甚至修改题目的条件;(5)把握好用现成的模型和方法,与自己创新的模型和方法之间的关系;(6)论文主体由一人完成,并早些开始写作。
八.主要活动1. 宁夏师范学院首届数学建模讲座暨数学建模宣传周2013年11月20日下午3:00宁夏师范学院首届数学建模讲座暨数学建模宣传周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如期举办。
本次参加讲座的有数学建模小组220人,2013级、2012级数应班共计420人,主讲老师刘媚副教授,杨纪华讲师,房琦贵讲师,出息本次讲座的嘉宾有数计学院副院长白龙老师,数计学院团总支书记戴晓娟老师,以及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干部。
本次讲座主要学习和引导更多的学生知道什么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整体流程,以及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需要准备哪些工作,以及对参赛的同学有哪些要求,最后邀请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取得宁夏赛区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学长和学姐先后和在座的各位分享了他们在参赛中的经验和体会。
让我们从全方位的认识了数学建模。
最后数计学院白龙副院长和团总支书记戴晓娟老师对刘媚、杨纪华、房琦贵三位老师颁发数学建模优秀指导老师聘书。
2. 数学建模第二课堂及上级培训班2013年11月25日-12月15日在文科楼数计学院计算机实验室成功的举办了数学建模第二课堂及上级培训班,培训指导老师刘媚老师和马雪梅老师,通过三周的培训,共有180人前后参加了定期培训,使他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相应的数学建模过程中所要掌握和是熟知的数学软件,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程序代码的编写和制图,数据处理以及曲线拟合等。
3. 宁师数学建模校内选拔淘汰赛2013年12月20日——23日下午6:00在文科楼数计学院计算机实验室223、225、227实验室举办宁师数学建模校内选拔淘汰赛,参赛人员40组指导老师22人,共计参赛人员144人,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奋斗,最终完成论文,本次淘汰赛论文由刘媚老师、杨纪华老师、房琦贵三人共同命题,最终选拔出34个参赛队代表我校参加2014年第七届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
4. 第七届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暨宁师“益智杯”数学建模选拔赛赛前经验交流讲座2014年4月16日下午16:30第七届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暨宁师“益智杯”数学建模选拔赛赛前经验交流讲座于于文科楼阶梯教室1如期举办。
本次经验交流会的有数学建模协会成员,数学兴趣社成员以及参加此次建模的25队,75人。
特邀嘉宾:杨纪华老师,刘媚老师,主讲人:房琦贵。
本次交流会房琦贵老师从如何组队,如何协调队员之间的矛盾,如何撰写论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是我们数学建模的主要目的。
通过本次竞赛鼓励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丰富校园学术氛围,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文献阅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 第七届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暨宁师“益智杯”数学建模第一阶段2014年4月18日08:00—2014年4月21日08:00第七届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暨宁师“益智杯”数学建模选拔赛第一阶段34个参赛组;22名指导老师,在文科楼223、225、227数学实验室举行,本次竞赛以“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为宗旨。
参加本次竞赛的参赛组2011级17组占50%,2012级12组占35%,2013级5组占15%。
本次参赛的获奖情况有获的全国二等奖4组,三等奖6组,优秀奖24组;本次竞赛旨在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了,提高利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提高培养创新能力,而且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创造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应用分析能力、联想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等等。
通过数学建模,使将会使我校大学生终生难忘,终生受益;使当代大学生更加成熟地对认识人生,认识外界,同时会增加我们的耐心,对待事情不在那么浮躁,让我们不在惧怕任何困难。
6. 第七届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暨宁师“益智杯”数学建模第二阶段2014年5月19日08:00—2014年5月21日08:00第七届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暨宁师“益智杯”数学建模选拔赛第二阶段,此阶段25个参赛组17个指导老师共计92人在文科楼223、225、210数学实验室举行,本次竞赛以“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为宗旨。
经过三天三夜的辛苦,我校在本次参赛过程中获得全国二等奖4组,三等奖6组,优秀奖15组。
7. 2014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赛前软件培训2014年6月18日——20日在文科楼数计学院计算机实验室229如期举办2014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赛前软件培训。
本次参加培训的有获得全国第七届数学中国“认证杯”获奖的18个参赛组,数学建模爱好者20人,共计74人参加此次数学软件培训,本次特邀主讲老师刘媚老师。
通过三天的赛前培训,使得参赛组的队员更加熟练的掌握和应用相关的数学软件。
使得在参加全国“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中更加的节约时间,更好地让他们在竞赛中取得更好地成绩。
8. 2014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4年9月12日08:00—2014年9月15日08:00在文科楼数计学院计算机实验室229、227如期举办2014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本次共有17个参赛组12名指导老师,共计63人参加本次竞赛。
本次竞赛以“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为宗旨。
祝愿我校参赛队在本次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次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1组,宁夏赛区成绩有待公布。
本次竞赛旨在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了,提高利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提高培养创新能力,而且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创造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应用分析能力、联想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等等。
通过数学建模,使将会使我校参赛大学生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九.活动效果本次竞赛提高了大学生以下方面的素质或能力:(1)数学素质和能力。
培养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理论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2)计算机应用能力。
近二十年来,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是世界各国大学掀起数学建模新高潮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动手能力,包括选择合适的数学软件和计算机编程,只是因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数据的处理和数学建模型求解、作图等工作都必须应用计算机来实现。
(3)论文写作能力。
要用简明规范流畅的文字表达要解决什么问题,建立了怎样的数学模型,用何种方法求解,结果怎样,效果如何等。
尽管进行建模实践的人的思想有独到之处,其模型设计得别具匠心,可是若在他的文章里没有得到应有的表现,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晰,那么这样的文章就不是一篇好的文章,尽管他的思维很敏捷,计算推导很熟练,但如果他不能将它们很好地见之于文字的话,恐怕别人很难知道其是一个有用之才。
(4)团队合作精神和进行协调的组织能力。
不论是在建模竞赛中,还是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其活动都是群体的,需要各个成员互相理解、支持、协调,相互交流、集思广益,才可能成功地合作。
长期以来,学生总是习惯于老实讲自己听,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完成,往往不善于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更不善于同别人合作,这样是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数学竞赛或现代科研工作的。
在数学建模培训期间应竭力提倡讨论、争辩、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虚心接受别人的观点,这样方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5)培养想象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者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建模的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联想,把表面上完全不同的实际问题,用相同或相似的东西去描绘出来。
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有广泛的兴趣,勤思考、勤练习而达到触类旁观的境界。
(6)发展观察力,形成洞察力。
(7)关心、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