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活动方案

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活动方案

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学科教学渗透、学生实践活动、学校文化建设”为主要途径,以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学校、家庭、社区、政府四方协作教育为依托,调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建立起有效的公民教育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公民教育环境,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

二、公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宝民
副组长:张百忠
成员:胡占国周贺尹鹤忱何秀春及全体班主任。

三、活动要求
(一)以公民教育目标为主线,整合各科教育资源,构建公民教育的课程体系
公民教育的课程化,是公民教育实施的必由之路。

通过常规的公民教育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公民知识,明确公民教育的内涵,让学生在争议性问题的案例分析中明辨是非,提高道德判断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展民主意识,提高公民参与技能。

统合各科教育资源,研究每门学科开展公民教育的突破口,采用综合渗透的方式,系统、全面地推行公民教育。

要积极地利用各种文化活动、社区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加强学校和社区合作,开展“服务性学习”,真正将公民教育的目标明确地包含在基础教育的目标中,将公民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相关的课程之中。

(二)以活动为中心,探索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为解决生活实际而开展的学习最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公民教育没有体验不行。

体验在家庭,在主体参与中内化公民意识;体验在校园,在互动交流中内化公民意识;体验在社会,在实践感悟中内化公民意识;体验在大自然,在自主探究中内化公民意识。

要以活动为中心,让未成年人在活动中内化公民知识,增强公民意识,提高公民技能,提升公民道德修养。

1、实施学校文化行动
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与民主管理之中,在自主活动中,提升公民素养。

2、开展“服务学习”活动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区活动或公益劳动,每学期每个学生要体验1个社会服务者的角色,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社会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
认同感等。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确立积极人生”主题教育,立足“树立远大志向形成健康心态”,结合重大节日,进行感恩和励志教育,培育公民意识;开展“共建健康家庭”主题教育,围绕家庭生活中公民意识和职责承担的培养,开展做一天“家长”等活动,共育合格公民;开展“履行公民责任”主题教育,提升公民知识、技能;开展“致力贡献社会”主题教育,培育现代“社会人”。

4、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
充分利用社区、企业、政府机构、环保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与感悟中,拓展公民知识,强化公民意识,提高公民技能。

四、目标任务
根据学生年龄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教育教学内容。

公民教育以“责任(对自己、对他人、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等)、权威(认识政府、法律、法治)、公正(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公平、和谐、正义、均衡发展的追求)、隐私(对守法公民的隐私的保护)”四大主题为主要内容,其中,责任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最核心的因素。

公民教育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公民知识、公民意识、公民
技能和公民道德等几个层面。

1、公民知识方面。

2、公民意识方面。

3、公民技能方面。

4、公民道德方面
围绕以上核心价值观,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展开相应的教育内容。

小城子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6.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