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编号:JG1152-034《<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晋江市龙湖镇英峰小学数学课题组执笔:XX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一)背景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思维应从问题开始。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提问的艺术。
在课堂中,我们往往看到教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
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不把研究重点放在常态课堂教学中提问设计的研究上,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基于此,我校确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旨在以课题研究进一步带动全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2009年5月被确认为晋江市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第二批)课题。
(二)意义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它是实现师生互动、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而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有效的或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将一堂数学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
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教学论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
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3、“问题”的心理学分析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2、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
3、教师数学课堂提问的基本技巧及策略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践加反思”的方法,并配以以下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2、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观察记录、反思总结。
3、案例分析法:搜集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进行技术分析、比较等。
4、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设计调查问卷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研究提供依据。
5、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得失经验,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2009年5月〜2009年7月)(1)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1月)(1)制定阶段达成目标,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及时反馈课题研究实施信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研究思路。
(2)定期组织座谈,总结交流,进行阶段成果展示,形成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
(3)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课题指导,进行课题中期评估,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3、总结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1)撰写研究报告(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个案分析、论文、影像资料等七、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措施课题开题以来,我们从课题研究的目标切入,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具体如下:1、成立课题小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及研究计划,成员进行分工。
2、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
3、对照方案,落实课题的实施措施(1)、理论学习,校本培训深厚的理论支撑是课题研究深入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的有力保证。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把学习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用坚实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把握好课题研究的方向。
在这方面,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学习方式:①专家培训:2010 年10月26 日,邀请进修学校林培育老师对课题研究的开展及研究进行培训。
②个人自立学习与集体学习培训相结合:首先老师们通过自已的阅读、学习,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
内容包括:学习各科课程课程标准;学习教材及教材分析;观看相关课例录像;阅读各种教育书刊杂志等。
其次,结合校本研究,每星期一次业务学习,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发言人,围绕课题学习相关理论,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总结。
③借鉴经验,提升能力: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让老师们外出听课、学习、参研讨,开阔教师的视野,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如组织部分教师参加“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年会”“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活动;参与衙口中心小学“学习活动中教师有效引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现场会等活动,并且要求听课教师回校必须作汇报,并组织大家讨论,使得大家在听课活动中学名师理念,促进共同发展。
(2)完善课题研究制度:把课题研究与学校的校本教研充分地结合起来,健全研究机构,制定了课题组管理制度:我们定于每周四上午8:20一-9 : 30为教研活动时间,每周活动做到有签到、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谈论。
规定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个典型的案例、每月提出一个有针对性、见解性的问题、每学期上一节校际研讨课(3)注重实践,立足课堂教学课题的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研究者必须对课题的思想进行领会,具体落实、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
课堂就是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检验我们研究效果的主途径。
一年多我们共上了18节常规性研讨课,为保证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研讨活动要做到“四个要”:一、每位实验老师要在开课前一周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说课。
二要将教学设计拿出来探讨,在集体备课中优化教学设计。
三要全员听课,力求让其他听课教师能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一些闪光点,有一点收获。
四要重视评课后的反思与改进。
同时课题组充分运用“听课卡”、“发言卡”、“问题记录单” 紧紧围绕课题研究,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出现的问题,理论学习中的体会,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澄清,在教师之间互相互交流讨论,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
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上课老师更感觉自身上课水平的提高。
4、及时总结: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整理收集教师所写的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随笔等课题活动相关材料;形成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有序地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及时做好反思与经验的交流、累积。
(一)、关注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里品质的重要源泉。
1、有效的问题情境应具有趣味性问题源于某种情境,而生动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则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
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
如可以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有效的问题情境应具有现实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
实践证明: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课之前,先出示了一张世界地图,告诉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而且地大物博,历史悠久。
并请同学们来做小导游,介绍中国各个地方的风景名胜。
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因为学生喜欢这种学习方式,通过亲自动手测量图上距离和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来求出实际距离。
3、有效的问题情境应具有探究性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做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灵活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可设计几个探究性问题:①师:(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一些小朋友像图中这样站立进行套圈游戏,比谁能套中小旗。
对于这样的方式,你有什么想法?同桌间先交流一下。
②师:站得近总是比较容易套中,看来这样是不太公平。
那么站成正方形怎么样呢?(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③师:站成正方形还是不能解决游戏的公平问题。
要使得比赛公平,你能帮助设计一个方案吗?④师(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三幅图):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这样的情境,既有生动的情景,又有探究针对性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感悟圆的本质特征,即感悟“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4、有效的问题情境应具有开放性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大量可以选择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信息,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不直接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而是这样进行的:上课伊始,在黑板上写出1、10、100三个数。
师:它们相等吗?你能想个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在此基础上,弓I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开放的问题情境充满挑战,学生的智慧被激活,解决的欲望被提到十分强烈的程度,更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
(二)、关注教师课堂提问设计的策略研究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