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说明 (1)1.1 编制依据 (1)1.2 适用范围 (1)2.工程概况 (1)3.施工准备 (2)3.1 施工内业准备 (2)3.2 外业技术准备 (3)3.2.1材料要求 (3)3.2.2机具设备 (3)3.2.3场地平整 (4)4.施工工艺 (4)4.1 水沟施工工艺流程 (4)4.2 测量放样 (4)4.3沟槽开挖 (4)4.4垫层施工 (5)4.5钢筋制作、绑扎 (5)4.6模板安装 (7)4.7砼浇注 (8)4.8拆模、养护 (9)5.注意要点 (10)6.人员配置 (10)7.机具设备配置 (12)8.质量控制及检验 (13)9.安全及环境保障措施 (14)9.1 安全保障措施 (14)9.2 环境保障措施 (15)路基排水沟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侧沟设计图》(赤施路通-25)、《排水沟设计图》(赤施路通-26)、《边坡平台及截水沟设计图》(赤施路通-27)(2)《新建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第四篇路基施工图》文件(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 J1155-2011)(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7)蒙辽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有关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等。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CFSG-4标项目部DK71+000~DK91+000段所有路基排水工程施工。
2.工程概况本标段路基地面排水沟分为:路堤坡脚外的排水沟、侧沟、平台截水沟、天沟、坡面排水槽等。
路堑应于路基面两侧设置侧沟,堑顶外可设置单侧或双侧天沟,地面横坡明显地段的排水沟、天沟可在横坡上方一侧设置,当地面横坡不明显时,在路基两侧设置,天沟内侧边缘距堑顶距离一般不小于5m,个别困难地段不小于2m,排水沟内侧边缘距坡脚距离2m。
天沟、排水沟一般采用梯形沟,梯形沟主要尺寸为底宽0.6m,沟深0.6m,以及底宽0.4m,沟深0.6m,局部底宽0.8m,沟深0.8m。
内、外侧边坡坡率1:1,一般地段采用0.2m厚素混凝土浇筑,黄土及膨胀岩地段采用0.2m厚钢筋混凝土浇筑,并采用防渗加固,排水沟及天沟下均须用三七灰土封闭,厚0.3m。
侧沟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矩形沟,尺寸为0.5m宽×0.8m深,厚度0.2m。
水沟每10m设伸缩缝1道,缝宽0.02m ,其内填塞沥青麻筋。
天沟、排水沟排水坡度陡于1:2.5时,沟底设缓流设施,缓流设施可采用沟底设置鹅卵石或砼预制块等措施,鹅卵石或砼预制块间距不大于0.5m,上下游相错布置。
天沟、排水沟、侧沟出口末端设置2m×2m×1m(长×宽×高)的缓冲池,缓冲池采用0.3m厚C30素混凝土浇筑,缓冲池位于地面以下,四周与地面齐平,避免集中水流冲蚀地表。
水沟穿越立交涵处道路,以及桥下水沟穿越道路时,采用直径0.5m钢筋混凝土圆管通过,圆管下设0.2m碎石垫层。
集水坑尺寸为20m×20m×1.5m(长×宽×深),坑壁坡率为1:2,采用0.3m 厚C30素混凝土浇筑,坑底整平无护砌。
3.施工准备3.1 施工内业准备①技术方案编制完成后,应在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审核图纸,学习施工方案,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排水沟与现场地形不符排水无出路时,及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及设计单位反映,重新调整排水系统。
②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③施工前应严格对排水沟形式、段落里程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了解清楚。
3.2 外业技术准备3.2.1材料要求①水泥: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单,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其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②砂:宜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③石子: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且不得大于40mm。
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吸水率不应大于1.5%。
④混凝土拌合用水: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⑤钢筋等原材进场验收合格,抽样检测满足设计要求。
3.2.2机具设备①机械: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机动翻斗车、钢筋切断机、钢筋调直机、钢筋弯曲机、电锯、电刨、电焊机就绪。
②机具:插人式混凝土振捣器、平板振捣器、刮杠、溜槽、吊斗、铁锹、木抹子、铁抹子到位。
③模板:定型钢模板、竹胶板、钢管、扣件、对拉杆、方木等材料准备就绪。
3.2.3场地平整天沟、排水沟、侧沟开挖前,应对原地面进行整平、回填、碾压夯实,压实系数≥0.9,排水沟不得设在虚土上。
4.施工工艺4.1 水沟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样→沟槽开挖→垫层施工→钢筋制作绑扎→模板安装→砼浇注→拆模、养护→基坑回填4.2 测量放样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工前要全面熟悉图纸资料、施工技术规范、复核设计图中各个数据的正确性,了解设计意图,然后按照图纸资料,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测量。
测量人员沿线路方向直线段每隔20m/曲线段每隔10m对排水沟的中心线及标高进行放样,并采用标杆进行标记。
放样后沿着线路方向,将水沟平面轮廓线、开挖线用灰线洒出线来,并根据测量控制桩的标高确定开挖深度。
4.3沟槽开挖根据水沟中心线及排水沟的轮廓尺寸采用小型挖掘机开挖,开挖时注意根据开挖的深度,计算挖方工程量,甩在水沟以外或者用车拉走。
机械开挖预留10cm,由人工进行清底。
开挖的过程中注意控制好沟底高程,严禁超挖回填土或砂砾。
开挖完成后应及时除掉表面及沟底松散浮土。
开挖后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应保留10~20cm的深度不挖,待下道工序施工前整修为设计沟底高程,开挖断面系由底宽、挖深、各层边坡及层间留台宽等因素确定。
4.4垫层施工根据水沟设计段落地质情况,地质为黄土及膨胀岩地段,水沟采用防渗加固,排水沟、天沟、侧沟外侧需铺设一层0.3m厚的三七灰土垫层,进行封闭。
夯拍三七灰土压实系数≥0.9。
4.5钢筋制作、绑扎(1)原材进场检验本工程钢筋全部采用热轧I级光圆钢筋。
每批钢筋进场前必须审查材质证明,经过外观、力学试验复检合格并申报监理认可后方可开始加工、使用。
对复检发现的不合格钢材及时进行退场处置,防止混用于工程上。
(2)钢筋加工及贮运a钢筋加工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程序和质量保证措施,确保钢筋加工质量。
且钢筋加工场建立严格的钢筋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钢筋加工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为保证合理下料,提高钢筋成材率,从而降低成本、加快施工速度,全部钢筋加工、成型均在现场进行。
由项目经理部提出钢筋加工计划,要求严格按配料尺寸和工艺要求进行下料和成型,以保证钢筋半成品的质量。
加工场的钢筋要分类堆放,原材、半成品、成品要分批、分部位、分层、分段堆放,同一部位、同一构件的钢筋放在一起,并有明显标识,标识上注明构件名称、部位、钢筋型号、尺寸、直径、根数,不得混淆。
存放钢筋的场地进行平整夯实,并设排水坡度,四周挖排水沟。
钢筋堆放时,砌筑砖跺架空,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染。
b钢筋的贮存运输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及现场实际情况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分类存放,并做好防雨、防雪措施,以防加工成型的钢筋受潮锈蚀,施工时机械运至施工地点。
(3)钢筋绑扎a准备工作钢筋绑扎前先熟悉图纸及规范,核对钢筋配料表。
对于结构形式复杂的部位,应先研究其逐根钢筋的摆放层次和穿插顺序,减少绑扎困难,加快施工进度。
钢筋绑扎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 J1155-2011)执行。
钢筋搭接长度、钢筋的保护层、接头位置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执行。
在施工前对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把施工图纸消化透,明确绑扎顺序,加强现场质量控制。
应将钢筋绑扎地点清理干净,做好抄平放线工作,注明水平标高弹出位置线。
b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接头采用绑扎连接。
接头的质量标准应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
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见下图:注:图中所示搭接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钢筋为两根,当各钢筋直径相同时,接头面积不得大于百分率为50%。
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25%时,其最小搭接长度应不小于该钢筋直径的37倍,但最小不能小于300mm。
4.6模板安装(1)排水沟模板,根据现场情况可采用定型钢模板和方木竹胶板制作而成。
(2)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钢筋等隐蔽工程验收完毕、施工缝处理完毕后准备模板安装。
①模板安装顺序模板定位、垂直度调整→模板加固→验收→混凝土浇筑→拆模。
②技术要点一般水沟为整体一次性浇筑,如分段浇筑时,安装侧墙模前,要对分段浇筑接茬处凿毛,然后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做好测量放线工作。
为防止水沟模板根部出现漏浆“烂根”现象,水沟模板安装前,在底板上根据放线尺寸贴海绵条,做到平整、准确、粘结牢固并注意穿墙螺栓的安装质量。
③支模侧墙模板支模采用18mm厚竹胶板或定型钢模板,双面支模,采用对拉螺栓固定,螺栓孔采用泡沫胶封堵防止漏浆。
采用竹胶板时侧壁沿流水方向,內楞采用50mm×80mm木方间距250mm布置,外楞采用Ф48钢管,间距1m 布置,中间沿纵向每1m设置横撑进行对顶。
沿线路纵向按设计要求每10m设置1道伸缩缝堵头板。
4.7砼浇注浇筑前,应对保护层垫块、模板、支撑、钢筋、伸缩缝等进行检查,将模板内的杂物清除干净,对模板应洒水湿润和涂刷隔离剂。
对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拌和用的水的质量,必须进行检验,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并按试验提供的配合比施工。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浇筑混凝土时,不得碰撞模板或踩踏钢筋。
搭跳板不得以模板为支架。
混凝土自高处倾灌时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
(2)混凝土根据现场情况可采用溜槽和吊斗入模,应按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混凝土,排水沟侧墙浇筑时,应对称进行,高差不宜大于25cm,以防模板偏移。
(3)插入式振捣器不宜碰撞钢筋,振捣器机头距模板的距离不小于5cm,插入的间距不得超过其作用半径,振完后应徐徐上提,以免留下孔洞。
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应将振捣器机头插入到下一层,以使层间结合一体。